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1.工程概况:9 .耐久性设计9.1. 耐久性设计原则9.2. 混±耐久mt施9.3. 普通钢筋及侬力防腐9.4. 桥梁运营中的注意事项10 .工帆科分析及飒措施10.1. 总体要求10.2. 风神识别10.3. 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共性意见10.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囹识别10.5.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措施意见一览表11 .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的建议措施12 .施工注意要点12.1. 总则12.2.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2.3. 普通钢筋施工技术要求12.4. 覆应力施工技术要求12.5. 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要求12.6. 现浇箱梁施工技术要求12.7.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要求12.8. 钢箱梁结构施工129.支(AK12.10. 施工验收标准及要求12.11. 施工注意事项171717181818181818192023232323232324252626282828一期路网一站南路二期第二分册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1. 工程概述21.2. 工程规模21.3. 卷册划分及本册设计内容22 .设计依据22.1. 设计依据23 .设计规范及标准23.1.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23.2. 设计弁考的主要规范及标准33.3. 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34 .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暂缺)34.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34.2.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35 .技术标准及荷载设计值36 .项目地区建设条件(本章内容摘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6.1. 工程地质条件46.2. 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76.3. 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16.4. 结论及建议127 .主要材料137.1. 混凝土137.2. 普通钢筋137.3. 预应力材料137.4. 桥面铺装147.5. 伸缩缝147.6. 支座147.7. 桥面排水147.8. 栏杆、护栏148 .结构型式148.1. 站南路二号桥148.2. 站南路人行天桥152.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书(2) 期路网-站南路二期项目核准的批更渝两江经审【2023】291号(3)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站南路二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400.113K2+323.290)(详细勘察)【重庆市勘察院2023.8】(4) <期路网-东湖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8(5)期路网-东3号路方案设计图纸【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4(6)西湖路二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林同极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1(7)一期路网-站南路一期施工图【林同极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1(8)环湖路三期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林同桂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2(9)明月大道二标段B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3.08(11)明月湖水岸线资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302(12)协同创新区-御夏路四期施工图设计成果【中国市政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1(13)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工程设计合同(14) 1:500地形图(15)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设计规范及标准3.1.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I1-2011)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协同创新区位于龙盛片区龙兴组团,紧临三环高速,御临河以东、明月山以西,东至明月大道,西至御复路,南至寨子路东延伸段,北至六横线,规划范围6.8平方公里。片区内六条次干路组成了本片区“三纵三横”的骨架路网,“三纵三横”分别是站北路、站南路、五横线、西湖路、人高路、东湖路。协同创新区期路网工程共分为四个标段进行设计,其中标段、二标段、三标段均已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本次为协同创新区一期路网四标段。四标段道路共计6条路,其中城市次干路有4条,分别为:西湖路三期、东湖路、站南路二期、五横线四期;城市支路有2条,东7号路,明月二路。站南路二期研究起点,起于西湖路交叉口,顺接站南路一期,向东延伸依次上跨经过环湖路二期、环湖路三期,再平交经过人高路,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研究设计范围K0+404.649K2+348.781,研窕段长度1944.132m。站南路区位图1.2. 工程规模本次仅实施人高路以东的段落,实施起点为人高路交叉口东侧桩号K1+775.403,上跨东3号路、东湖路,终止于与明月大道交叉口,实施终点桩号K2+323.29,道路全长547.887m。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主要结构物含2座桥梁(站南路二号桥全长349m,站南路人行天桥34.92m)和棚洞(1=IOO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于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管网、电照、交通、隧道、桥梁、结构等工程。1.3. 卷册划分及本册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本次设计为第四卷,第三册,共八分册,第一分册为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为桥梁工程,第三分册为隧道工程,第四分册为给排水工程,第五分册为电力工程,第六分册为海绵城市专篇,第七分册照明工程,第八分册交通工程凯本册为第四卷一第三册一第二分册桥梁工程2 .设计依据复。1.2.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暂无。5 .技术标准及荷载设计值5.1. 站南二路桥(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车速:40kmh;<3)荷载等级:城-A级,人群荷载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5条计算取值;(4)桥面纵坡:最大纵坡2.8%(5)桥下净空:4.5m;(6)整体温度:混凝土结构整体升温19C、降温23七;(7)梯度温度:桥面铺装为IOCm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竖向口照正温差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表4.3.12-3,取T1=I5.2C,T2=5.74C: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8)抗震设计标准:拟建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9)设计使用年限:100年;(10)设计安全等级:一级;(ID设计环境类别:I类:5.2. 人行天桥(1)设计荷载:满布人群,4.5KNm2:(2)温度变化:-25°45°;(3)桥下净空:机动车道25.0m:(4)桥宽:净宽4.5m:(5)纵坡;单向2%的纵坡;(6)抗震设计标准:拟建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6 .项目地区建设条件(本章内容摘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上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细则(JTG/T3360-01-20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3)3.2.设计参考的主要规范及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34-2012)城市桥梁防撞护栏(DJBT50-144)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桥梁球型支座(GB/T17955-2009)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注:采用及参考规范及标准如有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3.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无任何违反行业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4.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暂缺)4.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一期路网站南路为企业自筹项目,采用业主初设内审后两江集团批复概算方式,无初设批KI+050K1+400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90°320°,倾角在3050°;里程K1+400终点段岩层产状:倾向在280°300°,倾角在5070°。根据现场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三组构造裂隙:J1:倾向100。730。,倾角35。83。,裂隙微张315mm,裂隙间距0.31.5m,延伸37m:裂隙面较起伏,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2:倾向190210。,倾角50。79。,裂隙张开度多为170mm,裂隙间距24m,延伸36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J3:倾向2050°,倾角60。80。,裂隙张开度多为I-IOmm,裂隙间距25m,延伸37m: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75)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宸分组为第一组。6.1.4地层岩性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拟建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块石土,以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J杂填土(Q;1):主要为杂色,以粘性土、砂、泥岩块石及砖、碎块等施工建筑垃圾以及胶袋、塑料等各类生活垃圾组成,抛填,主要为松散状。主要分布K0+470'K0+620段右侧,其余地段零星分布,钻探揭露厚度0.05.5m。主要为当地居民或施工丢弃生活、建筑垃圾,时间近2年。素填土(Q,o,):杂色,多为紫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碎石粒径一般20'40Omn1最大粒径大于80Omnb块碎石含量一般2040%,结构松散稍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