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96595       资源大小:19.7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抓住标题,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大2 .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细读"百草园"。继续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3 .引导学生感受百草园的多姿多彩,体会童年的乐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细读"百草园"。继续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百草园的多姿多彩,体会童年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二、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三、乾坤大挪移,结构巧分析:1 .指导学生默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用一句话概况文章内容2 .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文章写了哪两个地方的生活?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3 ."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四、畅游“百草园",品味“美语言":利用前文春所学抓住特点写景物之方法,来品悟第2自然段写景之妙!1 .仔细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蝶蚣、斑螯、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碧绿、光滑、高大、紫红2 .齐读第2自然段,继续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思考:本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明确:状貌(包括动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色彩: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甚、味道:又酸又甜的覆盆子3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写校园里的某个角落。4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品悟作者的童年乐趣。在这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字里行间。不信,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你能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吗?(可以抓句式谈;也可以抓词语谈)明确:(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2)"低唱"、"弹琴二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3)斑螯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4)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五、美点再寻踪,雪地捕鸟中文中除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之外,你觉得百草园还有哪些值得回味的地方?明确:雪地捕鸟“雪地捕鸟”一段中哪些词语的运用给你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进而体会到了作者的童年之趣?明确:动词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百草园的多彩景色。先写静景,后写动景;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井然有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由植物到动物,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2、为第2自然段,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默读文本,了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2 .指导学生细品人物,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3 .引导学生体会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之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细品人物,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之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百草园给鲁迅带来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而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他在这里的生活怎么样。二、感悟老师形象,品味书屋生活默读1024自然段,思考问题: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1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事件:明确:(1)问"怪哉"虫(2)习字对课(3)逃课捉虫(4)课上描画2 .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明确:(1)学生根据第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3 .三味书屋中重点写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作者对他态度如何?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4 .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明确:A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5 .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4人小组展开讨论)明确: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三、主题探究: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四、课后小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五、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名著朝花夕拾2、背诵第二自然段

    注意事项

    本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