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从浮游到深潜—对新课改下美术教学过度现象的反思》.docx
-
资源ID:992878
资源大小:16.6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从浮游到深潜—对新课改下美术教学过度现象的反思》.docx
从浮游到深潜一对新课改下美术教学过度现象的反思情境创设自美术课改以来,美术课堂贯穿了情景,综合了多元学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教师的赞叹频频可见这种新美术课堂教学似乎已经把美术课程标准理念落到实处,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情境创设一一为情所困为境累1 .案例:是包装还是需要某教师执教走进大自然,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猜猜它是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出示“喜羊羊”的,创设情境一一喜羊羊带领学生去参观大自然城堡。可后来却令学生感到乏味:都是由喜羊羊带领学生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闻一闻大自然的味道,看一看大自然的颜色,一起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最后是喜羊羊作品展。课堂上简单地附着喜羊羊的头像,这就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笔者认为,该教师所创设的喜羊羊带领学生参观大自然城堡的情境虽有创意,但给人感觉是一种刻意的包装。2 .反思与对策:真情实境扣心弦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冥思苦想”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生,往往被教师创设的情境吸引,不能从中跳出来投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教师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的情境化,应把握教学情境创设的本质意义,使情境能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多元综合二、多元综合一一乱花渐欲迷人眼1 .案例:是综合课还是美术课很多教师在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重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着力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其间既有音乐课的内容,如跟唱春天在哪里,又有语文课的活动内容,如介绍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还有科学课的活动内容,如讲授许多动植物知识和春天的自然现象等。通过这样的整合,教学似乎显得异常开放、精彩,很有新意,看起来把各学科和美术整合了,但其实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涉及美术本身,缺乏对学生认识春天色彩、描绘春天景色的指导,严重脱离了美术课的本质。2 .反思与对策:“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课改的实践过程中,美术课堂一改以往的“纹丝不动”为“自由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景象。但当人们冷静地以美术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繁华时,便会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它迷掉了学生的美术眼光,让学生掉进了活动的快乐“泥潭”而不可自拔。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综合性,把手段与形式当做目的来追求,本末倒置。笔者认为美术教学要做到“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春”指的是美术课的本质,即审美教育。教师在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时,要做到:第一,备课时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设计活动要简明,目的明确。第三,活动要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美术知识技能,并能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做到“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广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术本身,只是认识美术原理的一种手段,对美术本质的认知才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DRAGONBOATFESTIVA1评价激励三、评价激励一一暖风熏得学生醉1 .案例:过“滥”的表扬某位教师在教学“摸物背形”时,设置了一个课堂游戏。游戏内容是学生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到一个物体,说出它的名称。有两位学生急于参与这个游戏,没能仔细辨别事物的外形特征和质感,答错了。教师表扬了答对的学生,并给予了奖品苹果标志,但是又觉得不能打击答错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在分析完这些被摸实物的特征之后,对这两位学生说:“现在再让你们摸,你们能正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答道:“能。”教师又说:“现在你们都知道摸物时要注意它的外形特征了吧?”学生答道:“知道了。”“好,那也奖你们一个苹果标志吧!”这两位学生虽然没有摸对,仅回答了“能”“知道了”这两句话便领到了奖品,这个奖品来得太容易了。这个表扬只能让学生在心情上得到满足,而不能引发他们对于错误及其原因的深刻反思。2 .反思与对策:“栽花”还需会“栽刺”在实践中,教师又一次走向了极端化。一味“栽花”,一味赞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没有惩罚、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上不管是“栽花”表扬,还是批评挑刺,都要合理、适度;对学生的表扬要与学生付出的努力相一致,否则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反而会增加其自卑感;对学生的批评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形成伤害,不可滥用,要讲究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确让美术课堂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是众“新”捧月,但运用众多的新方法都要牢牢把握一个“度”。教师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恰当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在各种矛盾关系中保持一种张力,找到适切度,使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