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回顾与2018年展望.docx
2017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回顾与2018年展望摘要:2017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工作全面部署,一些重点领域工作已向纵深向开展。主要体现在:-政务诚信建设: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二、司法公信建设: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和信用惩戒机制,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商务诚信建设:金融领域,2017年证监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提升科技化执法水平;税收领域,税务部门树立信用管理等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口制度建设。四、社会诚信建设:包括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劳动用工、科科研、环保等领域的信用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注意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未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应加强制度整体设计和统筹,厘清信用服务概念边界,培育新型信用服务市场,以群众需要为指引,创新社会信用建设实践。关键词:信用体系: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2017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回顾(-)政务诚信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务诚信建设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工作展开的。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国务院于2016年12月30日发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我国政务诚信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很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2013年至2017年,简政放权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国务院当年第一次常务会议上的重点部署工作,被称作当头炮。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办事创业环境。截至2018年3月,放管服政策实施的五年时间中,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2017年,国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结束了66年的营业税征收历史,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加之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具体措施,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此外,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配套措施还包括: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在此前基础上再压减一半;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与简政放权同步推进。2017年我国为企业减税清费超万亿元,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日均1.66万户。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创业创新热情高涨,截至2018年3月,各类市场主体达到9800多万户,五年增加70%以上。2、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机构改革,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017年,为落实依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工作,国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95部,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95部,修改废止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同期,各省、市、县政府部门均制定公布了权责清单。中央编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己公布。建立了权责清单即是划定权力边界,明确政府责任底线,让政府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使变相审批、隐性审批失去生存土填,推动政府更加勤政务实、履职尽责。国务院也就这些工作部署开展大督查和专项督查,对积极作为、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和政策激励,不作为的严肃问责。在廉洁行政方面,过去一年我国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特别是力戒形式主义义、官僚主义,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惩治了各类腐败行为。十八大至2017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全国纪检监蔡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218.6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在问责方面,十八大以来强化有力问责坚决推动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2014年-2017年,全国共有7020个单位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430个纪委(纪检组)和6.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被问责。同时,中央建立完善巡视工作方针,过去五年中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中央巡视组受理信访159万件,与干部群众谈话5.3万人次,中央纪委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2014年-2017年,党中央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加大了政治惩治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五年来对乱作为、不作为的3.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严肃追责,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公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阳光法院、智慧法院、以信用联合惩戒解决执行难等方面工作突出,人民在司法公正中的获得感增强,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1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基本形成。当前我国司法公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司法公开已覆盖法院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国已开通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64.6万件观看量48.5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以信息公开推动的司法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实现了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当前,最高法正在大力推进实施天平工程,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初步形成,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智能化服务,全国3525个法院和10759个人民法庭全部接入专网,实现张网办公办案,全程留痕,全程程接受监督,从技术体系和信用制度上保障了司法公信建设。此外,人民法院已建成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实时汇集全国法院审判执行数据信息,推进审判领域人工智能研发,法信、数字图书馆、庭审语音识别等智能辅助办案平台上线应用,为法官提供类案参照、文书纠错等服务,各类信用产品在司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已广泛深入应用。2、全面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和信用惩戒,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2016年3月,最高法在全国法院部署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有效破解查人找物和财产变现难题。2016-2017年,最高法与公安部、银监会等10多个单位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共查询案件3910万件次,冻结款项2023.7亿元,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2017年3月人民法院上线全国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共进行网络拍卖36.9万次,成交额254553亿元,溢价率52%,为当事人节省佣金78亿元,在高风险的司法拍卖领域实现违纪违法零投诉。全国法院系统强力实行信用联合惩戒,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以来,最高法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管、警示和惩戒机制,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联合国家发改委等60多个单位构建信用惩戒网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共同发力的信用惩戒体系。截至目前,全国法院累积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1万人次”艮制1014.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2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221.5万人摄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9824人,一处失信、出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商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各类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2017年,我国金融、税收、交通、生产、统计、广告等领域的商务诚信建设工作成就凸显,其中金融、税收、交通信用建设正纵深向推进,向信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1金融领域2017年证监会坚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提升科技化执法水平,构建实时关注、分析、反馈、核查的快速反应机制,对重点股票、行为、账户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预测,创新数据辅助分析模型,组织调查单位开发应用稽查信息共享云平台、鹰眼资金分析软件、内幕交易调查分析系统筹一批实用性调查软件工具,提高了线索质量和案件查办效率。2017年上半年,证监会启动初步调查和立案调查302起,新增重大案件70起,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新增涉外案件97起,同比增长27%o稽查部门调查终结立案案件118起,其中移送行政处罚审理程序103起,移送公安机关19起。2017年全年共受理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25件,调查启动率76%o2017年证监会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推动了证券市场诚信有序运行,具体措施包括:1)打击股票发行和披露环节虚假陈述,查办雅百特海外造假、昆明机床连续多年财务舞弊及相关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等10起典型案件;2)打击恶性操纵市场专项行动,查获马永威等人系列操纵等16起重大案件,及时遏制炒新、炒小对市场秩序的严重干扰;3)集中查办涉及井购重组、高送转、重大投资决策等多个领域的18起起内幕交易案件,对弘高创意实际控制人甄建涛等人涉嫌内幕交易立案调查,严惩浙江九好忽悠式重组,彻查龙薇传媒虚假陈述、佳电股份财务造假等并购重组,处罚同花顺传播误导信息、曾改雄编造传播期货市场不实信息等扰乱市场信息传播秩序的黑嘴嘴,维护市场公平交易。2、税收领域2017年,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提质增效,征管体制改革实现重要突破,税收信息化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税务部门要树立诚信推定、风险监控、信用管理等现代税收管理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确立了税收信用监管的方向。2017年税收信用管理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税收管理员制度、全面推行实名办税推进跨区域风险管理协作、建立信用动态监管方式、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和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即努力打造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的税收闭环管理新体系。具体来说,税收信用管理是以推行办税实名制为契机,运用税收大数据,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健全动态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对纳税人信用和风险状况的动态评价,根据监控评价结果事实实行分类服务和差异化管理。纳税信用好、信用积分高的纳税人可以在领用发票、银税互动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化服务。纳税信用体系也将进一步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税收信用积分将成为纳税人一笔隐形的财富。高效便利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是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主支撑。2017年,税务信息系统在优化金税三期系统功能、完善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加快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集成整合信息系统、加快对接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数据融合联通等6方面部署了改革措施,为税收信用闭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