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长城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91432       资源大小:20.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城教学设计.docx

    长城一、编写时间:AA二、编写人员:AAAA一、教学目标: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理念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巷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值得探索。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用电安全。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2 .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长城的伟大。3 .板书课题。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一)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等词语。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学习工具、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堂。(师:同学们我们的目标1已经明确了,请以最快的速度朗读课文准确找出本课生字词,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当堂练习重点字的书写。(师生共评)(二)目标2细读课文,深入了解长城的特点。自学指导长城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气魄雄伟。课文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明确: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二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构造,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教师巡堂。(师:生字我们已经认识完了并且已经理解,现在请大家认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完成我们的目标2,有没有信心?)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评。指名回答,师生点评、互纠。(3个)师生再次总结目标2。(三)目标3品读第一自然段。自学指导(1)文中是怎样用数字来形容长城“长”的?明确: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2)还有一句话表现长城的“长”,它是哪一句呢?明确: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3)以上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长城?明确:列数字,打比方。(4)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那么长城和长龙有哪些共同点?明确:长度:龙和长城都很长。气势:龙很有气势,长城也很有气势,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形状:龙蜿蜒盘旋,长城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象征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师:同学们,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以最快的速度默读并从中知道了什么?相信你们一定行!)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点评、互纠。(3个)师生再次总结目标3。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长城很“长”的特点。那么,长城还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了解答案。如果有急于了解的同学,可以先和家长一起读读接下来的部分。五、布置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词。2 .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崇高盘旋嘉奖城砖隔绝屯兵城堡壁垒2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这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那么,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长城,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部分,更透彻地了解长城的特点。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一)目标11.课文研读学习第2自然段。(D到了长城脚下,走着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明确: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2)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城墙的宽?有什么好处?明确:打比方。把长城比作马路,形象地突出了长城墙顶的特点一一平整而宽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长城的宽度。(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城的构造的?明确:作者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介绍长城构造的。作者先整体介绍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再具体介绍长城的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目标2学习第3自然段自学指导(1)现在我们登上了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文中哪一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明确: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2)作者为什么感叹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明确:修筑长城的条石数量多(数不清)、分量重(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修筑时的条件差(肩扛手抬)、环境险(陡峭的山岭)。这样的条件下,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修筑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防御工事,这正是智慧的体现。(3)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在长城,“很自然地想”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三)目标3学习第4自然段。自学指导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最后一段起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拓展示例:国际友人对长城的评价: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按观察顺序,先写长城,再写它,然后写长城是,最后指出长城是O明确:长高大坚固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气魄雄伟的工程2 .总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热爱长城,爱护长城,为祖国拥有长城而自豪!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抄写课文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概括介绍长:像一条长龙,曲折:蜿蜒盘旋,远看3 皿J整体:高大坚固H中华民族的象征城详细描述V近看I部分:城墙、垛子、城台J华夏儿女的骄傲展开联想:血汗和智慧(抒情)'总结全文:伟大的奇迹(议论)

    注意事项

    本文(长城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