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表现及改善策略的研究100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971491
资源大小:43.0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表现及改善策略的研究10000字》(论文)】.docx
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1 .理论意义12 .实践意义23 三)文献综述24 四)相关概念及理论21 .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22 .行为主义心理学3(五)研究方法3二、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现状分析4(一)调查设计4(二)大班幼儿言行习惯的调查分析41 .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42 .生活习惯现状调查分析53 .卫生劳动习惯现状调查分析74 .文明礼仪习惯现状调查分析8三、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原因分析10(一)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IO(二)缺少家校合作H(三)父母的溺爱和独裁11四、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改善对策13(一)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实现养成教育13(二)促进家校合作机制双向化13(三)视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养水平14结论15参考文献15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表现、成因及改善策略的研究摘要行为习惯深远地影响着人的终生发展。在它形成以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阶段对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关键。当前在教学中,幼儿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使幼儿向消极错误的方向发展,因此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述了幼儿行为习惯相关理论,分析了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现状,分析了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改善对策。【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言传身教一、绪论(-)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言行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作为一个大的出境旅游国家,游客的形象就是这个国家的形象。在实习和关注周围孩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言行,比如对成年人的任性、自私和不礼貌。例如,一些孩子在公共场所肆意破坏公共物品,拳打和踢他们的父母,甚至咒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文明和礼貌。因此,研究人员思考幼儿园如何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考虑到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将探讨儿童言行习惯的教育。(二)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我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培养中小学生文明言行习惯的教育活动模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但对幼儿言行习惯的培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索一种促进幼儿言行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并拓宽和提高对儿童言行习惯发展水平的理论研究。2 .实践意义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实用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孩子的言行习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托幼机构、家庭、幼儿园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儿童良好言行。(三)文献综述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有是幼儿德有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幼儿德育教育理论。例如:皮亚杰的德育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发展八阶段理论、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于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幼儿道德品质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老夫子说过,年少时养成的习惯会变成天性,长大之后就很难改变了。陈鹤琴先生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国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之间的交往、游戏活等活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注重环境的熏陶,避免单-的说教,同时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要密切协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五大领域目标以及各个年龄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其他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四)相关概念及理论1 .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行为是指由思想主导的活动的出现,习惯是指一种长期存在的生活方式,即人们的行为倾向。根据对心理学家的综合解释,行为习惯具有以下特点:(I)这是一种自动行为;(2)它不仅是一种自动行为,还包括思想和情感的内容;(3)习惯满足人们的一些需求,因此习惯可能发挥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许多行为需要在儿童早期进行培养,本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自我照顾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分享等。不良行为是指对人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这是由于它们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而逐渐形成的。本文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定义为不符合幼儿的不良行为准则、相对稳定、不违反幼儿行为准则、幼儿的日常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要求的不良行为。2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流派之一,它反对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认为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是一个假设。这个潜意识是不可测量的、不可观察的。因此,行为主义研究的重点是外在的、客观的、可测量的、可观察的行为。行为主义被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其中,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观察到他人的成功行为或被奖励行为,而增加了从以后从事该行为的倾向。如: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帮助他人而被表扬,这个小朋友以后帮助他人的行为也会有所增加。(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主要利用图书馆馆藏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专家学者撰写的书籍、期刊、杂志等文献。3 .问卷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作者以A幼儿园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儿童不良行为的现状、原因和行为习惯。4 .案例分析法:本文的研究以A幼儿园大班为例,针对该幼儿园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二、A幼儿园大班幼儿不良言行习惯的现状分析(-)调查设计本研究以A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平均每班10名学生家长,8个班共8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100%o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幼儿的有效对策。(-)大班幼儿言行习惯的调查分析与其他班的老师交流,发现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幼儿,但他们的小身体有很大的活力。由于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就不得不学着照顾自己,并且他们不抱怨、不埋怨。他们在好好照顾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的家人尽他们所能。当然,他们有很强的能力来照顾自己。然而,在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父母陪伴较少,课外活动没有意义,业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甚至还经常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1 .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A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笔者根据调查内容整理了幼儿在校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坐姿和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表1幼儿校内学习习惯情况学习习惯问题选项比率上课准备及听讲习惯A.优33.4%B.良32%C.中30%D.差3.6%作业完成及复习、预习习惯A.优25.4%B.良52.6%C.中15.4%D.差6.6%书写坐姿习惯A.优36.9%B.良38.1%C.中20%D.差5%课外阅读习惯A.优25.4%B.良45.6%C.中22.1%D.差7.9%根据教师的调查数据形成了表1,表1反映了幼儿在学校的学习习惯。通过幼师们对幼儿生活习惯的阐述和评价,笔者得知由于新生在入学前不熟悉学校,他们不能在铃声响后迅速回到座位上,环顾四周,自由说话,但在入学一周后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铃响后,幼儿们迅速坐下来,等着老师开始上课。大多数幼儿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学习用品,部分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学习用品。在课堂上,有些幼儿不听,环顾四周,分心玩文具等等。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通常比在家里完成家庭作业要好。学校的作业写得整齐而快,坐姿端正,但它不能持续多久。没有在学校里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2 .生活习惯现状调查分析表2幼儿在校生活习惯情况生活习惯问题选项比率您的孩子在家是否能早睡早起?A1直64.9%B羟常32.7%C.偶尔2.40%D.从不0您的孩子在家是否能自己穿衣、整理书包?A1直25.4%B羟常52.6%C.偶尔13.2%D.从不8.80%您的孩子在家是否剩菜、剩A1直11.6%饭?B.经常38.1%C.偶尔20.1%D.从不30.2%您的孩子在家经常看电视、玩手机吗?A1直25.4%B.经常45.9%C.偶尔22.4%D.从不5.90%您的孩子在家是否能做到好东西与同伴、家人分享?A.一直42.4%B.经常25.4%C.偶尔28.8%D.从不3.40%根据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形成了表2,从表2可以看出,A幼儿园大班64.9%的幼儿可以早唾早起,没有幼儿熬夜,大多数幼儿有良好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在饮食习惯方面,表3显示幼儿在家吃剩菜的情况,38.1%的幼儿经常吃剩菜,30.2%的幼儿从不吃剩菜,这与学校的情况不一致。家长们还报告说,幼儿在家里很挑剔和厌食症,但他们必须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吃东西。部分幼儿的光盘动作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幼儿不知道食物得之不易,他们只知道好吃的食物,只知道会有老师表扬和批评,所以他们可以遵守学校的规定,不留下剩菜。在利用业余时间时,幼儿们不能合理地利用他们在家和在学校的业余时间。25.飘和45.9+的幼儿经常在家看电视和玩手机。只有在父母的指导和监督下,他们才能充分利用自己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在学校的业余时间,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在业余时间不阅读和学习,也不会自发地组织户外活动。在日常个人用品管理方面,25.4%的幼儿可以在家里自己着装和整理书包,但8.8%幼儿从不整理物品。在学校里,许多幼儿在早上到达教室时,把外套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果他们上完体育课,他们的外套就会被随意扔掉。他们在课堂上的课桌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整齐地摆放校用品,但放学后他们的书包会一团糟。可以看出,幼儿可以打包个人物品,但他们在家里依靠父母,所以这种时好时坏的现象都会出现。在与同龄人相处方面,在家里和学校都有更多自私的情况。只有42.4%的幼儿愿意与同龄人和家人分享他们的好东西,而3.40%的幼儿不知道如何分享。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吵闹和抱怨的事件,而且经常会因为人们对玩游戏的不同看法而产生冲突。由此可知,部分幼儿在校与在家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可能在学校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表现优良,但是回到家之后由于没有规则的限制使他们更加散漫,变得挑食、不爱学习。除此之外,由于家庭的溺爱,少部分幼儿不会整理个人内务,在与人分享上比较自私。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规则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家庭不配合依旧难以达到最终效果。3 .卫生劳动习惯现状调查分析表3幼儿校外卫生劳动习惯情况卫生劳动习惯问题您的孩子能保持衣着干净吗?选项比率A1直45.4%B.经常35.6%C.偶尔14.1%D.从不4.90%您的孩子有饭前洗手的习惯吗?A.一直33.2%B.经常58.1%C.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