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庄河市灯笼杆源流考证及发展策略研究.docx

    • 资源ID:962132       资源大小:27.5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庄河市灯笼杆源流考证及发展策略研究.docx

    庄河市灯笼楸就考证及发开究在中国民俗中,春节期间在庭院设立灯笼杆似是北方山林区的独有方式。然而随着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变化和西方节日“入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仅辽宁大连的庄河市(县级)农村地区仍存在灯笼杆"集聚"现象。因此,对灯笼杆的“源流、形名、功用”进行考证,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使处于消亡和抢救边缘的节日风俗被赋予新的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1灯笼杆源之考1.1 灯笼杆起源的时间灯笼杆的起源或很难精准。一是因现有文献的不足,如在CNK1中,以"灯笼杆”为检索词对19802023年3月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文”检索,结果仅179条:二是民俗现象的“起源不确定性"特征,因口头讲述、记忆偏差等因素影响,导致灯笼杆起源的推测难以实证。而根据特克意清代热河庄头概述中春节时,庄头大院内竖灯笼杆,高达两丈余,上扎松枝,高挂松枝,从除夕夜至初六夜间通明”的记述,结合热河庄头始设于康飘九年(1670年)的史实,灯笼杆的出现应不晚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1.2 灯笼杆起源的地点胡斌在报道中有“东北农村过年有砍树做灯笼杆的习惯"的表述.:迟子建在腊月宰猪有“腊月是北题(黑龙江漠河一带)百姓最看重最快乐的一个月男人们也不能对年袖手旁观。清理院子的积雪、劈柴、竖灯笼杆、采买、冻冰灯的活非他们莫属73的论述。还有“内蒙西部传统小建筑形式诸如石雕、栏板、门撤、灯笼杆、花台都具自身简明纯朴特色【4和”岁时节俗上,春节,吉林民间都要竖灯笼杆一根,杆愈高愈好,上悬灯笼”5等论述,根据这些论述,灯笼杆具有东北、内蒙古多地起源的可能。1.3 灯笼杆起源的因由假说1.3.1 图腾祭祀崇拜说(1)植物崇拜的可能性。植物崇拜主要包括对生命树、萨满树、敖包树、千果树及神杆等“神树”的崇拜。其产生一方面源于萨满教对“神树”赋予的沟通天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与民众希冀生命繁衍不息相关。张贺则认为:"杆是萨满树的简化形式,杆祭是萨满教出现家祭与野祭分化后出现的,是家祭仪式中萨满的必备法器。清政府建立后,统治者将树祭改为杆祭''杆'就是神树的变形,清政府对杆的规格材质进行规范,要求杆长三丈,径围五寸树梢留有枝叶象征多重宇宙。”6这与大营镇孙福育U灯笼杆上松枝必须是北山松(松树毛),取四季常青或万古长青的美好寓意”的介绍相印证。同时,张贺的观点为灯笼杆起源时间上限提供了参考,如灯笼杆与满族文化风俗相关,其出现应不早于努尔哈赤进驻沈阳的时间,即1625年。(2)动物崇拜的可能性。动物崇拜以玄鸟、()猗、(喜)鹊等飞鸟为代表。因为灯笼杆虽经数次形制改变,但其上部始终存在形如翅膀的横梁,部分灯笼杆横梁上还配置了飞鸟的图案。盖“因鸟与祖先观念之间的联系普遍地表现在其他各种意识形态中”7),中国北方民族围绕着人与天(地、神)的沟通、生育信仰寄托、维系政权(氏族)穗定对鸟图腌的祭祀和崇拜表现出多种形式,如太阳中有三足鸟、秦先祖与玄鸟卵、满族先祖与神鹄等不同类型的鸟类神话传说:多种鸟类象征的符号化纹饰;祭祀中对鸟类的食物供奉等。因此,不排除灯笼杆肩负祖先祭祀的可能。1.3.2 祈福祛祟迎祥说祈福祛祟迎祥的观点来自春节期间在灯笼杆上贴的“太公在此”"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等相似条幅。这虽与姜子牙的家神信仰相关,但体现更多的是祈福、祛祟和迎祥的愿景,灯笼杆也成为姜太公在春节期间栖息和驱逐邪神鬼怪的重要栽体之一。更有“灯笼杆,好比摇钱树,一年四季撒金钱”8这类明显具有祈福、求财、祝硕之意的衍生内容。2灯笼杆流之考2.1 满族特色传承说“满族特色传承"是目前最主要的观点,灯笼杆被认为是满族独有的节庆方式。如王纯信提出“长白山区的满盗住房仍然保持着金代女真的建筑风格,院中高耸着黄花松灯笼杆、红灯笼、绿松缪"9。杜若解释得更翔实:“满族人家多在院内东侧种柳树,作为祭祀佛托妈妈的神杆。此外,院内竖灯笼杆,商可达二丈,春节时,上扎松枝,高挑红灯,从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110人民日报也提到:"满族年节将近时腊月三十,家家竖起6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11但庄河地区灯笼杆习俗多集中在汉族居住区,而非满族聚集乡村,且姜子牙等民间信仰与满族传说、信仰无关,也无法解释灯笼杆与索伦杆之间的关系。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记载:“我朝自发祥肇始,即恭设堂子,立杆以祀天。又于寝宫正殿,设位以祀神。”12在形制上,索伦杆其端置斗,在功用上,祭祀时置猪、羊的内脏于斗内供鸦鹊食用,这与灯笼杆差距甚大。但白虹论清代满族人物传说中提到缪东麟(清光绪十八年进士)赴试起程前焚香祭祖时“看见院内灯笼杆的杳斗上蹒着一只夜猫子(猫头鹰"13。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即灯笼杆上的香斗似是当时灯笼杆与索伦杆呈现合二为一的趋势,只是与目前庄河灯笼杆的形制差异较大。2.2 汉族文化区域特色传承说此观点有3个方面的论据支撑。其一,灯笼历史久远,至迟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到唐玄宗时,"元宵赏灯的规模变得更大,当时规定元宵前后三夜(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金吾驰禁,开市赏灯永为常式14,此后灯笼几乎成为中国各民族喜庆的象征。其二,在华夏文明的图属崇拜中,"神杆-并非满族独有,如杜金踏提出良渚人所崇拜的神岛,它站在一根细高杆子的顶端,寓意着上可通天、下可通人,能够沟通天、人信息15。其三,在清代,姜子牙虽转变为百姓的家宅保护神,但在满族发展过程中,奉祀的主神为佛、菩萨和关羽,姜太公信仰是否深入满族人家尚无确证的资料。2.3 少数民族影响传承说研究者认为1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其他民族的地区也普遍流行。与此同时,汉族传统节日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风俗,如春节在院内立灯笼杆,就是受了满族祭神杆的影响16但考虑到“庄河县居民,自古至今,十之七八来自关内直鲁地区,尤以山东省最多17”的迁徙实际。庄河灯笼杆“源流”似更具有多元性,为多民族融合过程中受原始崇拜、迎祥祈福等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民俗现象。诚如王金霞、段文杰等提到的“不同民族的习俗通过在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的交流与融合,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了更广泛的包容性,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内聚力口即"。3灯笼杆形之考灯笼杆的形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庄河主要呈现3种形杰。3.1 木杆架式造型的原始形态这类灯笼杆以树木为杆(据兰店乡张强介绍,亦有以竹为杆的),树干上端固定倒斜撵的三脚架,呈现单侧支出的样式,三脚架前端有悬挂灯笼的挂钩。这种“最原始”的灯笼杆在庄河明阳街道肖泊村前肖泊屯尚有类似遗存。而现存"以木为架”的灯笼杆多数由单侧三脚架变为倒三脚架型横梁(固定方式与电线杆的线架相似),在横桀中心位置与树干项端绑上松枝或彩旗,挂的灯笼由一个变成一对。据夹皮沟村孙绍林介绍:.按林业保护要求,随便砍伐树木要被处罚,且树杆存在弯曲变形和雨淋腐烂现象。所以,春节挂完灯笼后就要把灯笼杆放倒保存,到笫二年再立。"这与"伐冷杉和落叶松幼树做灯笼杆,如不及时制止,幼中龄林将遭到严重破坏19"的观点相合。目前,木质灯笼杆因不环保、材质缺陷等原因,已呈现逐渐消亡的趋势。3.2 塔式造型形态20世纪80年代前后,灯笼杆的“杆”由树干变成了一座"铁熔",开始从木质向铁质演化。据庄河县志“灯笼杆子的习俗越来越盛,城假超过农村城假,又以成庄河镇为冠,(但)所树灯笼杆杆子由水变铁,水雕鱼变为铝飞机',始烛变电灯、单灯变双灯,松枝变换为彩旗”的表述,灯笼杆形制上多表现为高度Iom以上,塔尖高竖,J页端多呈戟刀型,戟刀下多挂较高的主旗,其下有横梁,横梁虽长度不一,但梁上焊接对称分布的小旗杆,便于插彩旗,横梁下婢接悬挂灯笼的挂钩。严格意义上讲,塔式灯笼杆是在木杆不允许使用和山区风力较大高大杆体经常被刮断的情玩下采取的应对策略,也是因铁杆尚未实现自由倒伏和树立情况下,便于攀爬挂灯笼而采取的折中办法。同时,与“原始木制灯笼杆.相比,塔式灯笼杆上端可根据个人喜好增加元宝、雕鱼、太阳等个性化造型,而“松枝变为彩旗”也成为一种普遍文化认同。3.3 3铁杆架式造型形态塔式灯笼杆目前在庄河各乡镇数量仍很多,但由于悬挂灯笼攀爬的不便,2000年前后,灯笼杆出现了铁杆架式的形态。在造型上恢复了“杆式”结构,根部还改良了固定方式,底部竖起高约Im左右的一组钢板或角铁作为固定物,设两组螺杆:一组在固定物底端贯穿灯笼杆底部,形成固定轴,实现灯笼杆的平放和竖立;另一组螺杆在固定物上端,起到闸门的作用。更换灯笼、旗帜时,只需将上端螺杆抽出,灯笼杆就可倒下。这虽解决了攀爬问题,但灯笼杆质量较大,人工放倒和抬起至少需3个人。后来在此类灯笼杆底部增加了电动钢丝轮盘设备的方式,使1人更换成为可能。但随着灯笼杆的减少,目前并未普遍采用。灯笼杆上部变化也更加丰富,如在灯笼的基础上增加了1ED灯带和彩灯,在三脚架横梁的基础上增加五星、中国结、燕子等造型。灯笼杆上端的彩旗虽仍遵循对称均衡的美学原则,但却呈现出数量不一的特色。多数村民表示旗帜数量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要求,属于个人喜好和美好愿望的寄寓,如多见五面旗和七面旗,希冀五子登科、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七星高照;亦见一面旗和三面旗,罕见九面旗(目前仅大营镇红丰村海青房屯和仙人洞镇夹皮沟村各见一处),在关店乡鲍码村还有上下两层十三面旗的特例。4灯笼杆名之考据仙人洞镇蒋宝春介绍:"过去庄河农村过年时,树两根杆,一根灯笼杆,一根立鞭杆,也叫鞭架子,是用来放鞭炮的,各家各户在春节期间,要比一比谁家的鞭炮买的多、放得时间长、声音响,后来逐渐把灯笼杆和立鞭杆合二为一,统称为灯笼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木架式灯笼杆也有悬挂鞭泡的挂钩和升起糠炮的滑轮、绳子。但结合施工工艺和形制演变,灯笼杆和立鞭杆的合二为一似不早于塔式灯笼杆的出现。而这种"合二为一"似乎也是灯笼杆扎根庄河地区,成为一种特色民俗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灯笼杆杆体树立的时间演变为灯笼悬挂的时间,虽然前文提到初一到正月十六、除夕到初六等时间及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除夕到二月二等不同的说法。但在庄河当地,灯笼杆的树立或灯笼的悬挂多在腊月二十七八到正月十五之间。5灯笼杆用之考由于庄河地区多数灯笼杆演变为院内(外)长久树立状态,因此除春节期间挂灯笼、放鞭炮外,日常也自然或人为增加了新的功用。其一,铁质灯笼杆艮好的避雷功用。农村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近10年我国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且每年均有上千人遭受雷击伤亡,其中90%以上发生在农村,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近年来,农村电子、电器设备的普及,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成为农村雷电灾害防护的重点。在调研中,很多农民提到家里的灯笼杆起到了切实的避雷作用。其二,在闭路和有线电线在农村普及前,灯笼杆承担架设电视天线的功能。当前仍有多处塔式灯笼杆上保留着电视接收天线。虽巳失去功用,但在灯笼杆上形状各异的接收信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和别样的记忆。其三,承担院内照明和监控的作用,部分村民将大阳能照明灯和监控系统安置在灯笼杆上,用于夜间照明和对院内、房屋财物的监控。6庄河灯笼杆现阶段的发展瓶颈6.1 客观因素带来的传承性瓶颈其1,当地传铳习俗的转变。由于城值化、老龄化和习俗转变等原因导致灯笼杆传承面临危机。如近年,庄河鞭炮燃放方式由挂在杆上转为放地上,灯笼杆的鞭架作用逐渐弱化。其二,材质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现存灯笼杆多距今近20年,杆身未更换成白钢、合金等有质量保障的材质,特别是塔式灯笼杆,经过多年风吹雨淋,出现诸多安全隐患。如大营镇红丰村海育房屯,原属灯笼杆聚集地。但近年来,因灯笼杆被风刮断后砸坏房屋、偏厦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多数人家"砍”去了灯笼杆,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灯笼杆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三

    注意事项

    本文(庄河市灯笼杆源流考证及发展策略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