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99:《中国书法史》:东晋的法书收藏.docx

    • 资源ID:958198       资源大小:151.9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跟着布丁学书法史》99:《中国书法史》:东晋的法书收藏.docx

    中国书法史:东晋的法书收藏原创2023-10-1519:56谈艺录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刘涛先生于卷末的第十五章介绍了东晋南北朝的法书收藏与鉴定。本文先读概说部分与东晋,东晋不涉及鉴定,只有收藏史记录。收藏法书名迹的风气,明确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后期,但却不是指收藏家的事迹,而是指书法家陈遵的事迹。汉哀帝时,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陈遵以豪侠闻名于世,封侯居于长安,陈遵”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弃)以为荣。”显然,他也是书法名家,但更多是因为他为人的原因,他的书迹多为人收藏。(陈遵画像)到了东汉前期,帝王也收藏书法名家的书迹。宗室敬王刘睦“能属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病寝,(明)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而赵壹非草书里记载说西北地区的俊彦之士梁孔达、姜孟颖“慕张生(芝)之草书过于希孔、颜。”喜欢书法作品,胜过对于孔子、颜渊的挚爱。这两位学张芝书法,手中当然有收藏张芝的作品。而他们的弟子,又学他们的书法,学习样本,自然应当又是这两位的书迹藏品。总之,汉朝人收臧名家的书法,有的“以为楷则”,是作为书法的范本;有的“以为秘玩”,是为了欣赏笔迹的美韵;有的“藏弄以为荣”,则是当作炫耀的资本。直到唐朝,收藏才开始提到“耀乎祖先,荣及昆裔”,即书迹可使人传名后世,点明了收藏保存古代书迹的意义。这很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假文章传名后世的观念完全一致。但古代名家的书迹因时间的流逝而稀少,而物以稀为贵,所以张怀璞特别提到名家的书迹“历久弥珍”,显然,这时,名家书迹已经成为一种因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的特殊财富。(3个多亿成交的的平安帖)现代,一件并非真品的王羲之平安帖能拍3.08亿,这就是书法藏品的增值能力。法书名迹的作者,主要是有文化有地位的书家,而非一般工书的书吏。汉朝有些书家也是书吏的出身,但是只有当他升官入流,改变了“刀笔吏”的地位,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书家。因为收藏者看重作者的社会地位,所以帝王、政要、名士的手笔一直是人们热衷的收藏品。而古代法书名迹的作者和收藏者,是以帝王、贵族和官僚为主体。像王导、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家,他们既是前代名迹的收臧者,他们书迹又是后代的收藏品。古代的收藏之家,不外天家秘府和私家。若论收藏的数量、聚敛的便利,自是私家不敌天家。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外战内乱频繁的时代,天家收集的法书名迹往往毁于鼎革之际,聚敛的越多,毁灭的越多,这样一来,反倒是分散的私家收臧的古代名迹要保存得长久一些。东晋时期法书名迹的收藏曹魏西晋时期,御府“固多藏蓄,胡寇入洛,一时焚烧”。庚翼与王羲之有书云:“吾昔有伯英(张芝)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可见土族之家所藏的法书大多毁于晋室南渡之际。但是,仍然有一些私家收藏的汉晋名家书迹保存下来。王导曾带链繇尚书宣示表“衣带过江”,而王僧虔在南齐初年奉进的“十二卷”法书古迹,其中有东汉张芝,曹魏韦诞,西晋卫耀、索靖等人的书迹。估计,这些北方书家的手迹,也是类似“衣带过江”的藏品。(传为“衣带过江”的宣示表)东晋士人有保存手迹的习惯(其实后人对于友、亲的往来书迹,也多有保存的习惯)。王羲之报殷浩书云:“吾素自无廊庙志,直至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王献之也曾与简文帝笺十余纸,后云“民此书甚合,愿存之。”此书后来转藏于桓玄处,颇为宝重。晋书王羲之传中也记载有“羲之写经换郡鹅”“羲之书扇”等事,这类轶闻趣事,反映了东晋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的交换、购买和索求名家书迹的收藏方式。人们喜好收藏书家的书迹,也刺激了书家的书家欲望。好以书法逞能的王献之,也以字迹被人收藏为乐事。东晋收藏最富者,当数桓玄。此人“性贪鄙,好奇异,尤爱宝物,珠玉不离于手。人士有法书好画及佳园宅者,悉欲归己,犹难逼夺之,皆蒲博而取。”(桓玄)桓玄同样喜欢收藏法书,甚至他还爱重书法,并向人显示自己的藏品。论书表里记到:桓玄爱重书法,每宴出,辄出法书示宾客。客有食寒具者,仍以手捉书,大点满天飞。后出法书,大点污。后出法书,辄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哈哈,桓玄还是爱惜收藏品的。还有刘毅。也是一位“颇尚风流,亦甚爱书,倾意搜求”的收藏家。桓玄称帝时,刘毅是举义兵征讨桓玄的主要人物之一。桓玄败亡,他大有所得。此后,他出镇荆州时,又兼交、广二州刺史,因为他“倾意搜求”名迹,“西南豪士,咸慕其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竞远寻求,于是京师、三吴之迹(二王),颇散四方。”(刘裕画像)另外还有东晋北府兵首领刘裕,他在征战中仍不忘搜罗名家法书。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军讨平盘踞陕西长安的后秦,获得张昶绿素及纸书4070字,毛宏八分缴素书4588字,索靖纸书5755字,锤会书5纸465字,赐于永嘉公主,后为府中人盗走,在宋泰始年间才从始兴郡(今广东韶关)追索回来。(【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99,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注意事项

    本文(《跟着布丁学书法史》99:《中国书法史》:东晋的法书收藏.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