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计时法》教学设计.docx
24小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冀教版2013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年月日教材1-3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2013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1-3页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认识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教材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一天的作息时间的活动,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原本模糊的生活体验与系统的计时方法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并体验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应用。教材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一日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在此基础上,了解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但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计时方法,理解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二、学生学情分析(一)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认识了时针,分针以及整时和其读法与写法,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半时,并掌握了时间的转化即1时=60分以及几时几分的时间表述方式。三年级上册对于时、分、秒进行了学习,三年级下册在第一节的内容研究了年、月、日,所以学生对于时间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二)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我们每天在钟面上都能看到的时、分等。学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节目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记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O在练习的设计中,也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很重要。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学生活动任务单,课堂作业纸。三、教学目标及解析1.学习目标(1)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认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分享交流等活动,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3)学生初步建立一日的时间模型,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在“回顾学程,总结学法”环节,可以顺利说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四、教学策略分析由于时间比较抽象,虽然在生活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计时法的经验,但还是缺乏真正的体验。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我准确定位信息技术与本课教学的最佳整合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料,引领学生通过反复体验,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以下几个整合点:整合点一:创境激趣,认识。时一一生活情境“活”。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因此,上课伊始,我用PPt播放小视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呈现两个孩子对话的情形,由于孩子在用时间词语时表述不够准确,因而造成了误会,通过这一矛盾冲突,引出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实现的。如果只凭教师口头讲述这件事情,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达不到意想中的效果。通过直接播放视频,学生很快融入到情境中,直观、形象、也易于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中,感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有所观、有所思、有所感,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认识“0时”的时候,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迎新年视频的情形,勾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发现新的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也就是一天的开始,也叫做0时。对于这一情形,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探究新知,而且是以这样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整合点二:直观演示,经历24时计时法的形成过程一一建构过程“活”。新修订的数学课标,在原来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重点在以下两处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体验24时计时法的形成过程。我利用PPt设计、制作了一个表盘,在时针转动的同时配上天色变化和老师的解说,学生边做动作边观察表盘外面的数字,在不断变化的时间与情境中直观经历了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形,课件生动形象、直观性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24时计时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抽象的看不见的演变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这一过程如果用传统拨钟表的方法来演示,学生只能大致的感受到时针一天转了两圈,却不能直观体验到一天中不同时刻日月星辰的变化情况。另外,学生在边看边做的过程中又多了许多新的体验,积累了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做不能达到的。其次是理解时间轴。时间摸不着,看不见,如果把一天经过的时间展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直观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课件播放时针转动两圈的情形,并将时针转动两圈所经过的痕迹用两条直线来表示,形象的展开后就成了一条时间轴,从这个时间轴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时间是永无止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也只能用语言来描述时针走过的路线,却不能这样清晰的为学生呈现这一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憾,为解决抽象的时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在这两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凸显,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学生感知深刻、体验深刻,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无痕迹。整合点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一一应用方式“活”。巩固练习是一节课中消化理解的重要一环,为此,我继续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练习题,已达到快捷、准确的巩固新知的目的。展示生活中的计时法,通过播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的图片,形象的再现了生活中的情形,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O拓展延伸的环节,通过用大量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计时工具与计时方法,让学生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提升数学文化感。这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了“大课堂、小课堂”的统一。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数学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融合,交相辉映,活化了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涌动出生命的精彩。五、教学基本流程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欢欢和乐乐是好朋友,上个周末,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他们为什么没有如约而至?(生说说)一天有几个7点?分别是早上7点和晚上7点。(板书早上7:00,晚上7:00)这种带有时间词语的计时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12时计时法,也叫作普通计时法。今天要学的是另外一种计时方法一一24时计时法(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直接播放视频,学生很快融入到情境中,直观、形象、也易于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中,感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1、认识0时:你们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相信同学们对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的情景一定印象深刻,一起来看看!(播放迎新年视频)这个时刻,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因为它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把这个时刻叫做O时。【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迎新年视频的情形,勾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并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探究新知,而且是以这样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2、经历过程,体验感悟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到底是怎样计时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动画演示时针转第一圈:(边动画演示教师边解说,学生边观察做动作)(时针停在中午12时)现在是几时?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时针从O时走到十二时,转了几圈?经过了几小时?一天结束了吗?时针还要继续转第二圈。(2)时针转第二圈:现在是几时?(中午12时)如果时针转第二圈指向1时,是几时?(下午100)(板书:下午1:00),你知道用24时计时法怎样来计时吗?(13时)(板书13:00),13是怎么得来的?(板书12+1=13),再次指向2呢?(板书:下午2时,12+2=14,指向7呢?(动画演示时针转第二圈,边数边做动作)(时针停留在晚上12时)现在是几时?一天结束了吗?时针一共转了两圈,经过了24小时,一天结束了。【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生动形象、直观性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24时计时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抽象的看不见的演变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体现了A3能力点演示文稿与设计)3、动手操作:我来拨一拨,你会在钟面上用24时计时法来拨一拨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要求:1.拨之前,将钟面的时刻拨到0时。2 .拨针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3 .同桌之间,一人拨,两人说。学生拨钟,教师巡视,拨完后两名学生展示拨钟过程。4、教学时间轴:时间摸不着,看不见,如果将时针转动两圈所经过的时间展开会是这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随着钟面的转动数一数。(课件动态演示)午夜正午午在III101112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IIIITII1111IIZ1/清-T/IqMkIi.I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3222324昨天今天明天如果这一段表示的是今天的时间,今天是几月几号?如果我从今天的0时往回推?是哪一天呢?几月几日?如果往后推一小时呢?如果往后推呢?是哪一天?几月几日?如果往后推1小时呢?【设计意图】我利用课件播放时针转动两圈的情形,并将时针转动两圈所经过的痕迹用两条直线来表示,形象的展开后就成了一条时间轴,从这个时间轴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时间是永无止尽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憾,为解决抽象的时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作用凸显,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学生感知深刻、体验深刻,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无痕迹。(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三、趣味练习巩固所学:2 1、试一试:将丁丁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用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来3 .希沃课堂活动小游戏PK练习24时计时法。(BI技术的课堂检测)4 .辩一辩,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四、联系生活提升兴趣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展示一些图片。5 .用一用:这是某街道的车辆禁行标志,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车辆禁行牌子)问题1:吴老师早上7点上班,可以通过吗?问题2:吴老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