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docx
第三节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 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成性资源 是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技能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教 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正如叶澜教授 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 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 学资源的理念。案例展现情形1:初中美术漫画人物教学片段教师:“刚才给同学们介绍了漫画肖像的表现方法,现在我们来做练习。这几张照片都是大 家熟悉的明星,请你观察他们的特征,并用夸张、精练的手法表现出来J同学们安静地作 画。突然一位高个男同学举高作业本满脸嬉笑地说:“老师我画完了没等教师反应过来, 作业本已经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看到的同学发出一阵阵怪笑。高个男生的女同桌突然趴在桌 上哭泣。教师一脸严肃地对那名高个男生说:“把作业给我。你画的是谁? ”高个男生不语, 有同学手指向他的同桌。教师继续质问:“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你把人家画得 这么丑,人家也没允许你画,你该给人家道歉!”在教师施压下高个男生向同桌道歉。教师 又对那位女学生说:“他已经道歉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别哭了,做作业吧。其他同学安 静,继续做作业,认真点。”同学们开始继续做作业。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气氛一直 都很沉闷。情形2:初中美术漫画人物教学片段教师介绍人物脸型的概括归纳方法。包括由字型的脸、甲字型的脸、田字型的脸、申字型的 脸、国字型的脸。这时候突然有学生发问:“老师,那鞋拔子脸什么样啊?”马上有学生附 和:”对,还有猪腰子脸? ”春节刚过。赵本山的小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笑了, 在黑板上画出来猪腰子的形态,说:“同学们请看!”学生兴奋地叫道:“这就是鞋拔子脸吧? ” 教师模仿小品里的语气:“哪里!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嘛。”说话同时随手给猪腰子添加上帽 子跟五官,一张大家熟悉的明星脸跃然而出。学生阵阵大笑,而且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教 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漫画表现的主要方法:夸张、变形、精练。“看来同学们都想画张漫 画来试验一下了。”学生问:“老师,我们能给你画张漫画吗? ”教师笑:“当然,但是你们 能观察出我的特征吗? ”同学甲:“老师是属于田字型的方脸”。同学乙:“老师的眼睛大大 的,眉毛黑黑的J同学丙:“老师的嘴唇很薄,还有几个青春痘。”大家笑成一片。教师笑 着说:“观察得很好,发现了这些特征就要去大胆地夸张,现在你们可以画我了,我不担心 你们把我画丑了。”教师给每个方向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脸。学生兴致盎然地画着。这时,有 学生喊道:“老师我画完了。”“我也画好了一张张作品塞到老师的手里。“大家一起来看 看你们把我画成什么样了? ”师生共同点评作品时,教师时而眉飞色舞,时而一脸苦相:“我 喜欢这个!把我画的很像伟大领袖嘛!这个怎么又像汉奸了?这个夸张很大胆”“同学 们画完了我,我也想画画同学,谁愿意给我当模特? ”几个男生站起来跃跃欲试,其中一个 快的己经站到讲台上。“好的,就你吧,你叫什么? ”“我叫李亮。”“让我先看看,不好办啊, 你长得这么标致,我都找不到你的特征。同学们帮帮我吧!”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他的下 巴大、眼睛大、耳朵大。” “他是申字型的脸型“他的鼻子很直,但是嘴唇比较厚重。”教 师感谢同学们的帮助,然后在黑板上画起来。学生不断发出赞叹:“太帅了!”“好酷啊”教 师又风趣地说:“我怎么觉得跟标准像似的,有点夸张的不够!”一个学生点头同意:“我也 这么看!”于是教师顺势邀请这个学生上来,他把下巴改画得长长的,又把耳朵也改画得长 长的。这时,同学们呼声一片:“很有特征,更精彩了 !”教师对模特说:“李亮,你怎么看? ” 李亮一脸苦相:“为了艺术我就献身吧!”笑声跟掌声四起案例评析两个案例的教学内容虽然是相同的,但学生体验的经历和学习的效果则不同。情形1中的案 例我们似乎并不陌生。教师只注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而对预设之外的教学元素加以排斥。 如果他能够抓住契机,将那个学生的作品仔细推敲并加以利用,无疑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 师可以因势利导,一方面肯定学生大胆主动的尝试,一方面找到他所存在的问题,把“为什 么把同学画哭了”这个话题展开下去。美术课的课堂资源是异彩纷呈的,是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每一名学生的认知、每一名学生的作品、发言都是课堂活的资源。本案例中的教师 忽视“生成性资源”,放弃了有研究价值的素材,失去了提高教学效果的良机。情形2中的教师,则在学生的要求下放弃了教学预设的素材,顺应同学的需求把明星的脸、 教师的脸、同学的脸、自己的作品、学生的作品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教 学素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将生成性问题提升为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显著。研究内容来自学 生的需求,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学生在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分享到成功 的乐趣,获得超越教材的知识,教师也为自己的教学创造了良机。教师善于融情是能够让教 学资源生成的前提;科学地引导,实现了开发“生成性资源”的价值;“生成性资源”开发 运用的过程,就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理论提升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 学条件和因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超乎预设的信息。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 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 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 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 源。”在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时应了解以下问题。1 .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现实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知识、技能生成的乐趣,享受发现知识过 程中的愉快,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2)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亲自构建,形成知识和技能,可以掌握构建知识技能 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强大的迁移价值。(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自身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 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 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比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更加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5)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只有对信息 的掌握和处理准确迅速才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2 .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应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要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和 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2)参与性原则。生成性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 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没有参与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知识的构建与生 成。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 与。(3)交互性原则。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 进过程。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学即交往,交往是教学过程的 本质特征。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交往活动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 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 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4)动态生成原则。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而且影响和参与 教育活动还有诸多内外因素,因此,活动过程的发展就潜藏着多种可能性,新的状态不断生 成、呈现,极富动态性。要准确把握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机智地随时根据活动的变化发展 调整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化。(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 生所接纳的、富于创造性和主体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 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放的时空环境时间上表现为不限制在一节课 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表现为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 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3 .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1)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 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火花。适度的宽松环境,有 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 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 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学会倾听。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这是影响 学生生成性资源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能力因素。在学生接收新信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 对信息中的观点、结论、方法大胆地提出质疑。鼓励质疑和设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 发现问题的过程。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自觉产生新认知需求,为解 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做好准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 这样的想法,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 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 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只有学会倾听,即时把握课堂 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 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3)精心策划弹性预设,动态处理课堂。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虽有对立的一面, 但更有统一的一面,把“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为一体,才会步入理想课堂的境界。为 了更好地生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 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软性的、弹性的、柔性的空间。 如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 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分层要求,寻 找知识的生成点。面对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凭借教学智慧应对生成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 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 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 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 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 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有效的动态生成。(4)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 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发挥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一是能对生成性资源进行选 择。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 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选 择”,回应“不同的声音”,及时引导和点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