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问题研究42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926376
资源大小:19.3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小衔接的问题研究4200字(论文)】.docx
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目录幼小衔接的研究与实践1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学前教育1一、幼小衔接的概念2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2(一)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2(二)培养学生基本学习素质2()有益于儿童的终身发展3三、幼小衔接实践的建议对策3(一)幼儿园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加强幼小衔接意识3(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适度衔接4()科普教育观念,教师加强和家长相互配合4结论5参考文献5摘要:本文也从幼儿园、教师及家庭三个层面出发,当前幼小衔接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幼小衔接不足,对幼儿园衔接缺乏认识,欠缺规范的教育策略,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如何强化幼小衔接的直接联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意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好联系,加强教师与家长在科普教育理念上的合作。希望本文能在今后幼儿园与相关研究的联系中对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性性起到带头作用。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学前教育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革新以来,特别是邓小平1988年发表“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后,中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95年国家宣布并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作为其他所有教育的基础,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育德育人”的教育根本宗旨。为贯彻落实这一根本宗旨,国家提出了“均衡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定位。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加上商家宣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广告论调,幼儿园教育及小学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胎教、早教到选择各种辅导班,上幼儿园都会择校,小学更是重视学区,足见家长对幼小教育的重视。一、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不光包括实际的学习内容,更关键的是孩子与小学教育理念的衔接。教育和发展学生的技能。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载体,对幼儿适应学校生活非常关键。幼儿教育和初级教育是两个大不相同的阶段教育。为了尽快适应幼儿教育和初级教育,儿童必须确保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密切协调。关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除其他外,包括习惯研究、社会适应技能发展、课程的协调和对教师的培训。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变导致了教育条件、目标和生活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些变化对儿童的继续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发现了一些学习困难的隐患。简而言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纽带是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的纽带,其本质是孩子思维能力的连续性、身心发展之间的纽带。在这一时期,幼龄期和初龄期的特征既并存又交叉。幼儿特色逐渐淡化,小学特色逐渐强化。高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适当的方式减轻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改革对儿童的影响。因此,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联系起来对于学生个人适应小学教育至关重要。二、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一)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联贯阶段,对于从小培养融入社会的能力十分关键。人际交流能力是每个人融入社会、获得环保荣誉感、安定感和使命感的整合能力。幼小衔接的过渡形式有利于提高幼儿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此外,还有大大提高他们适应小学能力。教导孩子适应当今社会的能力,完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完整展示价值的平台是重中之重的。对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很大影响。只要孩子预先知道几个单词,掌握点拼音字母和算术,就不会有大问题。这种观点是以偏概全的。幼儿园与幼小衔接对于引导孩子的适应自主生活有着稳定作用,是确保孩子更全面适应小学新环境的枢纽节点。(二)培养学生基本学习素质幼小衔接除了在儿童教育和人际交流中发挥核心作用外,还一再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充足准备幼小衔接,孩子们就做好了学前准备,训练了知识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夯实基础。目前,颇多的家长和学前教育从业者侧重儿童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青少年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此外,幼儿时期的孩童对一切都很好奇,所以幼儿时期是培养他们学习动力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同时,运用妥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游戏与学习活动高度融合,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开展幼儿的教学活动。能高效防止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习方法与小学、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巨大差别而无法适应教学环境,从而产生学习阻力。幼儿期良好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因此,孩子们的团结正在使他们的学习心态和态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三)有益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要分界线,对幼儿、幼儿园、小学、家庭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幼儿协调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与适应性学习之间的协调。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学做好思想准备,促进幼儿内心和谐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可能因缺乏纪律观念或独立能力而无法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然而,在童年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幼儿教育对幼儿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认知,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终身教育的观念强调学习和教育的必要性,但许多低年级的学前班并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主要是培养爱好和兴趣。然而,小学阶段之后为孩子带来了巨大的课业压力,使他们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甚至直接关系他们的学习过程。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成功地完成幼儿保育工作。三、幼小衔接实践的建议对策(一)幼儿园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加强幼小衔接意识虽然近年来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多培训机构的认同,甚至一些相应的衔接班级也开始出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幼儿在学习态度、学习乐趣与专注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被忽略,只注重对局部趋同现象的理解。“幼小衔接”是当前的一个热议话题。由于传统思维和认知方式的疏漏和失范,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古诗、数学、英语,防止孩子在起跑线上失利。孩子们报名参加不同的才艺班。此外,一些家长给幼儿园提出建议,让学龄前儿童提前教小学的内容。由于压力不同,有些幼儿园往往会变成小学。许多父母忽视了以核心技能和技能为导向的一般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短期效应不佳。一些家长由于急于求成,急于掌握一年级的课本,需要接受高级的培训,所以导致了课后好学,上课不专心,不认真对待作业,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随着学习的深入探索,难度加大,“积累知识”被耗尽,严重的学习习惯缺失,最终调整难度加大。很多家长侧重于孩子知识的积累,却很少注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忽视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鼓励其制约儿童的个性,影响儿童的快乐成长。他们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但他们不在乎孩子们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对学习充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也给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压力,幼小衔接在施行上难度增加。(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适度衔接幼小衔接教育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建设和谐的师幼关系,还要维护与其他教师间的友好关系。教师在进行活动时,为帮助幼儿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应该始终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与每位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与同事友好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无压力的状态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比如,主班和配班老师就好像是一个小团体,两位老师要时常鼓励胆小的幼儿,为班级创建积极的交流氛围,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幼儿的心情,清楚幼儿的兴趣,从而帮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幼儿才会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在以后的小学生活中,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方法,积极指导不同的行为习惯,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主动性。在幼儿园大班的最后阶段,应该增加一个详细的图片和有趣的内容说明。良好的介绍有助于增加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教育活动的设计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课程内容中适度增加一些抽象的语言或符号,要改进单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结合儿童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采用趣味性教学和多活动教学,互联互通工作的连续性必须制度化和得到保障。(三)科普教育观念,教师加强和家长相互配合目前,很多家长采取先进的教育态度,为孩子组织了大量的补习班,专制型教养方式会阻碍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笔者通过在幼儿园实习发现,家庭的教养观念制约着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方法,它们对幼儿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一些家长学问越来越高,认为自己就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所有事情幼儿都要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做,从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导致幼儿只要教师和家长不留任务,在小学的自习课上呆呆静坐,没有一点想法和计划。因此,做好家长的工作,改变家长的相关观念,与幼儿园、小学共同帮助学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正确引导。例如,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合作,做好教育对接。幼儿园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努力发挥促进发展和有效落实联络工作的重要作用。确保全社会对此达成共识,合作配合。结论为了让幼儿能够从学前教育适应到小学教育,必须严格实施幼儿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做好青年与小学的衔接,对于小学生学习体系的建设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幼儿时期联系的概念,分析了联系在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幼小衔接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小学生基本学习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儿童终身发展。此外,本文从幼儿园、教师、家庭三个层面,简要论述了当前幼儿园与幼儿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本文能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起到引领作用。参考文献1卜继玲.幼小衔接,更要“无缝”衔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03):15-16.2李婿.准备与适应:新时代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J.早期教育,2023(04):7-11.于洋.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3(52):53.南蕊.全面构建教育体系提升幼小衔接质量J.新课程,2023(52):54.郭静美.加强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J.新课程研究,2023(3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