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内外有机结合助力道德成长.docx

    • 资源ID:909248       资源大小:103.9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内外有机结合助力道德成长.docx

    课内外有机结合助力道德成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的过程。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班会课,班会课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包容性,是重视理解和感受的课堂。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班主任就必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并将课堂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堂上习得的道德认识在生活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本文以三年级班会课一粒米的故事为例,探讨课内外结合的有效德育途径。有效课堂活动促进道德认知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要避免简单的说教教学。以学生的年龄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突破,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有效活动助力孩子的道德成长!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缺乏生活常识,大米的来源,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仅依靠图片和视频的补充,难以达成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深入了解的目的。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设计了以下有效活动教学板块。板块一:摆一摆,在试错中修正1 .播放动画:一粒米的故事(从浸种到包装好的全过程)2 .现在请根据小米粒的成长过程,给这些图片排序。3 .请两个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学生台下合作排列。板块二:仿一仿,在劳动中感知1.老师指导一名学生,学做插秧的动作。引导示范的同学把动作做规范。H±K2.全班一起来体验。教师用语言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生听指令模拟插秧。3.学生分享体验感受?板块三:议一议,在交流中认识出示图片乱点餐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等形式,谈论他们为什么明知吃不完,但是还是乱点餐。板块四:演一演,在情景中体会演一演.小天回事也是这样.大家没吃分少,1 .生活中,如果碰到这样情景,你会如何处理呢?引出根据喜好选择菜式、N-1、荤素搭配等方法。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情景,演一演你们的处理方法。板块五:算一算,在数字中顿悟1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365天,节约多少粒米?2 .如果四1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3 .如果我们全国14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生用计算机计算。【课例分析】体验活动是班会课中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考虑活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教学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板块二的插秧活动为例,如果是在一二年级中,课堂纪律调控是目标落实的最大阻碍。如果学生不听指挥,只是流于表面的弯腰插秧,并时不时的与边上的同学几句,是无法体验到农民伯伯插秧的辛苦,教学环节的目标难以达成,那么此环节的设计就是无效的,这个体验在中年级的效果是最佳的。第二,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为的整体发展。案例中的五种活动:图片排序、模拟插秧、实践辨析等。观看视频了解稻谷种植的过程的漫长,形成初步的感知;模拟插秧的过程,腰酸背痛的切身独特体验,让孩子知道种植过程的诸多不易;知行易难,两个常见生活情境的演一演,议一议,小组之间的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观念,并能掌握实际问题发生时候的解决方法。五种活动不是单一的,割裂开来了,而是逐步上升,逐步升华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教学活动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道德与人及生活是一体的。在板块三和板块四中,讨论的图片和演绎的情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什么阿姨会如此点餐?奶奶和爸爸因为菜太多而闹得不愉快你该怎么办?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学生的身旁,活动的设计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再通过课堂学习的丰富、提升,已有的经验和新的种子相互融合,从而结出丰收的果实。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有很多这样的活动提示,如想一想、找一找、演一演等,执教者要根据班级的学情,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教学活动要有感官刺激的维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当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是为了课堂设计的与众不同。如板块五,让学生自己计算出数字,和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数字,都是一样的答案,有何不同?屏幕上滚动播放出三列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冰冷的一组数字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学生手动输入数字,看着计算器上数值的逐渐加大,再变成他们很困难才读出的千万时,他们情不自禁发出的''那么多啊,可见这不断变大的数据对他们的冲击有多大。此环节是整堂课的升华部分,让学生动手计算出浪费粮食的数据,从感官的刺激中唤醒他们节约粮食的强烈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道德观落地。课外勇于实践深化直接体验学生在班会课上认识了节约粮食的道德准则。如何让这一道德认知内化外显?于是,又设计了调查发现、勇于探索、动手实践、深化认知、比赛促思、思辨感悟这一项作业,课堂所学连接生活实际,并落实于行动。作业实施过程如下:(-)调查发现、勇于探索1 .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学生根据对农作物已有的认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农作物作为调查对象。调动自己能运用的资源,寻找能帮助自己落实调查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人,和可以选择的调查工具。确定调查时间,明晰调查内容,让调查活动有章可依。2 .完成调查笔记为了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多渠道、多方式的去进行调查。父辈对农作物有自己的认知,采访身边的大人,促进对本地区农作物的认知观看CCTV-17观察农作物成长农业农村频道,观看生动活泼的视频,获得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到中山市南朗镇去实地观看水稻,近距离地观察,加深认知。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一目了然,易于和同学分享。记录的过程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学生通过调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知,记下他们的发现与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二)动手实践、深化认知3 .开展种植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有感官刺激的维度。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当中开展活动,学生的收获更大。自己动手去种植,持续观看一颗小豆子的点滴变化,看着它慢慢长成豆芽,再种植到泥土中。这个直接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调动了五官,身心皆体验,感受到种植过程中的用心付出的艰辛和劳动的带来的快乐。体验式的获得是直接的、有效的。4 .做好观察记录除了拍照,绘制观察记录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家里大人不在身边时,观察是的惊讶发现,可以通过笔记录下来。5 .撰写观察日记三年级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种植过程的观察所得和感受。有效的实践活动,需要笔尖的记录,去加深孩子的认知。(三)比赛促思、思辨感悟通过童谣创作、作文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粮食来源的思考,对社会上浪费粮食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选择,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参与社会,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业分析】这一实践活动中,课上与课下紧密结合,目标明确,实践活动丰富,设计有自身的独特之处。1 .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四年级的孩子,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吸引,兴趣比较广泛,所以这个实践作业设计了七个不同的活动。无意记忆还是占领相当的优势,所以活动的设计都注重了有效性。2 .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为的整体发展。从设计调查计划一一调查农产品生长过程种植农作物观察生长过程主题习作比赛,这是系列活动,实践活动不是单一的,割裂开来了,而是逐步上升,逐步升华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实践活动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道德与人及生活是一体的。我们学校是外来子弟工民办学校,绝大多数孩子的父辈都是来自农村,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所了解,所以在调查问卷时,引导孩子设计了一一可以帮助我的人。这些身边人的经验,能快捷地帮助孩子去了解农作物地生长过程,落实目标。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家长用直接经验,帮助孩子避开种植路上的障碍,获得成功体验,让孩子获得实践成功,增强自信心。根据班级的学情,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 .实践活动要有感官刺激的维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当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是为了课堂设计的与众不同。观察绿豆成长的过程,调动五官,感受到种植过程中的用心付出的艰辛和劳动的带来的快乐。体验式的获得是直接的、有效的。童谣创作和作文比赛,加深学生对粮食来源的思考,对社会上浪费粮食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选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总而言之,学生早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躬行和亲历,在获得感知和领悟地同时实现知行合一,才能不断地养成和强化自身德兴。课外拓展活动行动,使学生课内与课外融通,学以致用,使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真正践行,从而构建良好德行。

    注意事项

    本文(课内外有机结合助力道德成长.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