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共4课时).docx
-
资源ID:907378
资源大小:47.4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武进区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全部教案(共4课时).docx
课题2.1热传导复备人授课时间髓1 .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2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3 .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教学准备【教师】热水瓶、火柴、凡士林、铁片、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槽、冷水、热水。课时1师生活动思考与改善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泡过温泉吗?谁来说说泡温泉时身体有哪些变化?人体为什么会出汗?泡温泉时体温为什么会升高?(当人进入温泉,与温泉水接触时,温泉水把热量传递给人体,人体的体温就升高了。)2.师总结:也就是说,人在泡温泉时,温泉水和人体之间有热量在传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问题。(板书:人体一一温泉水)二、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一)交流生活事例1 .出示图片。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看这两幅图。思考:它们是怎么让手暖和起来的?谁能说说。2 .学生交流。暖手宝把热量传递给了手,手变暖和了。(板书:手一一暖手宝);哈气时热气把热量传递给了手,手变暖和了。(板书:手一一热气)(二)总结热量传递方向1.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时,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从温度高传向温度低)与手相比,我们发现暖手宝、热气、热水的温度有什么共同点?(板书:温度高)而手的温度相对要低。(板书:温度低)2.师总结:因此,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时,热量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传向温度低。(三)总结热传导产生条件1 .如果说手不碰到暖手宝,热气和热水,那么手还会热起来吗?热量要想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接触)2 .如果暖手宝的温度和手的温度是一样的,当暖手宝和手接触后还会有热量的传递吗?所以,物体之间要有热量的传递,还要满足什么条件?(板书:温度差)(四)拓展生活事例1 .出示图片,互相说说,热是怎么传到衣物、板栗上的?2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之间发生热量传递的现象,想想你还见过哪些?三、物体(固体)内部热量的传递(一)预测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1 .同学们,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并且有了接触后,就可以发生热量的传递。如果是一个固体的内部也存在温度差呢?热量又是怎么传递的呢?2 .比如当我们加热金属片的一点时,这一点的温度就会升高,你们认为这时金属片内部温度是如何传递的?(二)设计实验1 .这只是你的猜测,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呢?(实验)出示实验器材,交流设计。2 .为什么要涂凡士林?加热后凡士林会发生什么变化?它起什么作用?3 .你们的想法非常好。老师在你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细化。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实验怎么做。出示实验设计,播放视频。强调酒精灯的使用过程。4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5 .师总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板书:四面八方)四、研究热在不同物态的物体之间的传递(一)液体之间的热传导1 .出示图片。我们先猜一猜,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2 .同桌交流。做相反的实验,出示实验步骤。注意读数。3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4 .师总结: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导。(二)完善热传导的概念1请同学们再来想想泡温泉的事例。这里面只有人体和温泉水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吗?温泉水的热量全部传给了人体吗?(板书:空气一一温泉水)。5 .同学们,从物体的形态来看,刚刚图提到的这些物体都是属于什么物态?(板书:固、气、液)6 .所以,任意两种形态的物体之间,只要存在温度差,有接触,就都会发生热量的传递。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五、拓展运用1 .出示图片,说说这些事物的传热过程。2 .师出示图片,冰敷和热敷都是应用了热传导,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又各自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六、课后提高查找资料,分析热传导对我们生活的利与弊。课题2.2热对流复备人)一热TM授课时间接触温度低<温度高温度差(固)人体温泉水(液)四(固)手暖手宝(固)面(固)手热气(气)八(气)空气温泉水(液)方【当堂检测】1 .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2 .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的物体传到温度()的物体。3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在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轨迹的过程中,归纳热对流的概念。2 .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3 .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并确保走马灯能正常使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水槽、小广口瓶、色素、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木屑、火柴、线香、玻璃罩、纸杯、蜡烛、棉线、牙签、剪刀、双面胶。【学生】搜集关于走马灯的资料或图片。课时1师生活动思考与改善一、创设情境1上节课,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涂满凡士林的金属片,可以直观的看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你还记得它的传递方向吗?(四面八方)2 .老师现在变个魔术,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你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3 .生大胆猜测。师出示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4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5 .生猜测。热在水中究竟是如何传递的?水在加热的时候真的会发生流动吗?想要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做实验)二、探究新知(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1 .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2 .学生讨论、交流。3 .根据你们的设计,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清晰地直观地、观察到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流动?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合适的悬浮物体,如木屑来清晰直观地观察水的流动。4 .师出示实验步骤。播放视频。5 .完成实验记录单,生汇报。6 .师总结: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一一变热了。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对流)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叫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对流。(板书课题、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1 .热在水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在石头、铁块中传递会发生热对流么?(不会,因为石头、铁块不会流动。)2 .那么你预测一下热在空气中传递会不会发生热对流呢?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空气会发生流动)3 .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判断呢?借助什么来观察空气的是否流动?(加入可以在空气中漂浮的物体,引入香点燃后产生的烟。)4 .师出示实验步骤,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完成实验记录单,箭头在记录单上画出烟的运动轨迹。5 .小组出示实验记录单并汇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到热在空气中,确实是通过热对流来进行传递的。6 .师总结: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也是热对流。7 .总结推理:那么其它会流动液体和其它热传递的方式会是热对流么?(三)什么是热对流1.以上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之处?2 .师生总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3 .我们了解了热对流的概念,那么你在生活中见过热对流的现象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发现。(蒸包子开锅时的热气腾腾的现象、冰棍刚拿出冰箱是冷气向下流的现象等)(四)走马灯1 .分享、交流你们在课前搜集的有关走马灯的资料。2 .今天,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走马灯。明确步骤,观看制作视频。3 .小组合作,展示走马灯。4 .并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三、拓展延伸1 .夜深了,人类已经开始熄灯准备做一个好梦。可是冰箱里却热闹了起来。2 .阅读材料,利用今天的知识,同桌交流,解答问题。3 .用冰箱冷藏食物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四、课后提高在我们的气象中,也存在热对流。请自主查询资料,找一找相关信息,画一画对流运动的示意图。1-课题2.3热辐射2骐1授课时间/液体(水)Y气体(空气)C受热上升t遇冷下降IC循环流动,温度较高一温度将低【当堂检测】1 .热对流现象不能发生在()中。A.固体B.液体C.气体2 .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过程,发现气体受热会(),遇冷会(),循环流动。A.下降B.上升C.不变3 .热对流时,热总是()。A.由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B.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C.不变化【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在分析生活现象和制作太阳灶的过程中,感受热辐射的存在,并归纳热辐射概念。2 .会按照工程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简易太阳灶的制作任务。3 .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概括三种传热方式的异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感受和动手实践,了解热辐射的传递形式和影响条件。【难点】能够独立分析某个场景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教学准备【教师】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蜡烛、打火机、小取暖器等。课时1师生活动思考与改善一、创设情境1 .点燃蜡烛,请一位学生把手靠近蜡烛。另一位学生靠近小取暖器。当我们靠近这些物品的时候,有什么感觉?2 .夏季,站在阳光下,你有什么感觉?3 .热是从哪儿来的?出示图片。我们碰到它了吗?阳的热量如何传递到地球的呢?讨论: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那么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4 .师引导学生分析:热传导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热对流时,热可以在空气或液体这些物体的相对流动中传递。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地传递过来呢?二、探究新知(一)什么是热辐射1师生共同总结: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5 .师生共同总结: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二)热辐射的运用1.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辐射?2.学生交流,汇报。(三)做简易太阳灶1 .太阳辐射还可以用来做饭,这就是太阳灶。播放视频。请学生复述一下太阳灶的原理。2 .小组讨论,利用给的材料,准备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太阳灶?也可以自主选择材料。3 .师出示太阳灶的制作步骤,提示注意使用热熔枪的安全。小组合作,完成制作,鼓励学生自主选材料。4 .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组的作品,配合介绍原理。比一比,哪个组的设计更好,热传递的效率更高。5 .小组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组的作品。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从受热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