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

    • 资源ID:899806       资源大小:45.7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脱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二)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清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三)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四)肝胃郁热证:胃脱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五)胃阴不足证:胃院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院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2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3 .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脱、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皖、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5 .遵医嘱艾灸,取中脱、神阙、气海、关元等穴。6 .遵医嘱药熨法,取胃院部。7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8 .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二)暧气、反酸1观察暧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2 .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暧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脱、内关等穴。4 .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院、神阙等穴。5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脱、内关等穴。(三)纳呆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7 .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8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9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脱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2)其他详见附录Io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 .药熨法(详见附录2)。3 .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4 .艾灸(详见附录2)。5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6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7 .拔火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8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9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10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11 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留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12 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二)饮食指导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2 .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3 .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食疗方:姜汁羊肉汤。4 .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意及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茨仁莲子粥等。5 .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意放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S)情志调理1 .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2 .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4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5 .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证候诊断:肝胃一、中医护理效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性别:年龄:)(住院号):文化程度:联系电话: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否口不和证口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口胃阴不足证其他: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胃院疼痛口1 .评估疼痛口评分:2 .情志护理口3 .其他护理措施:1 .穴位贴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2 .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3 .艾灸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4 .药熨法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5 .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6 .拔火罐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7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天天天天天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疼痛评分:暧气、反酸口1观察口2 .体位口3 .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注射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2 .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3 .穴位贴敷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4 .艾灸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5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天天天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纳呆口1 .口腔清洁口2 .监测体重口3 .其他护理措施:1 .穴位按摩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2 .耳穴贴压口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3 .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天天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其他:(请注明)1.2.3.好口较好口一般口差口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药熨法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拔火罐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 .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 .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 .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1,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IOOm1,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二、内服中成药1 .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 .服用胶囊不能锂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 .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 .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 .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 .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8 .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9 .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10 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11 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12 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13 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14 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 .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髓部不宜施灸。3 .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 .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 .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 .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 .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I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 .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

    注意事项

    本文(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