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针推中药重点(修改版)(1)(1).docx
-
资源ID:89303
资源大小:26.7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针推中药重点(修改版)(1)(1).docx
本草著作(作者、年代、著作、载药、体例、贡献)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秦汉时期、全书载药365种、最早提出三品分类法 本草经集注:南朝梁代、陶弘景、载药73()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期、雷敦、第一部炮炙专著 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苏敬负责编修、收药844种,最早图文对照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种,方药兼收、图文并茂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2、道地药材的举例(自己看书pl)福建:太子参、泽泻、莲子甘肃:当归、秦皮宁夏:枸杞子重庆:广东:山东:东北:贵州:四川:黄连陈皮、阿胶人参、天麻、川贝、砂仁、鹿茸杜仲、川苜、四大怀药:怀地黄、巴戟天吴茱萸、朱砂、艾片附子、麦冬、川牛膝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温郁金3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1 .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 .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 .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 .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 .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4、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禁忌。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篓贝薮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篓(瓜篓)贝(贝母)薮(白薮)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炮炙燃莫相依。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妊娠禁忌慎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禁用药:是指毒性强的药,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马钱子,川乌,雄黄)5、中药的七情配伍(p37):1 .单行: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例:人参治疗大失血2 .相须:是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例: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3 .相使: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例:黄茶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黄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黄补气利水的作用。4 .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除。例:甘遂畏大枣,大枣可以抑制甘遂峻下逐水,损伤正气的毒副作用。5 .相杀:是一种药物能够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例:绿豆杀巴豆毒。6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例:人参恶莱腋子,莱瓶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 .相反:即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例:甘草反甘遂。(还要会辨别两种药物的配伍方式)中药的剂量:小儿5岁用药量为成人的1/4, 6岁为成人的1/2 内服一般510g6、 中药的煎煮法(p44) : 1.先煎2.后下3.包煎4.另煎5.洋化6.泡服7.冲服8.煎汤代水(还要知道一些药物的特殊煎法)7、中药的性能(即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或无毒、配伍,禁忌等。四气: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药味,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能泻、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习称五味。 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毒性:1.狭义:指药物的偏性2.广义: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其损害性。第二部分:各药的功用(功效跟应用)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1 .祛风解表2 .胜湿止痛3 .止痉1 .(1)感冒头痛(2)风疹瘙痒2 .风寒湿痹证3 .破伤风香W1.发汗解表2化湿和中3 ,利水消肿L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夏月麻黄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平肝明目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目赤肿痛,目暗昏花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L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2.安胎元1.(1)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2)头晕目眩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补肝肾、强筋骨之力较强饮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L利水渗湿2 .健脾止泻3 .除痹4 .排脓5 .解毒散结1. 水肿、小便小利、脚气浮肿2. 脾虚泄泻3. 湿痹筋脉拘挛4.肺痈、肠痈5. 赘疣、癌肿尤适用于湿热痹滑石L利尿通淋2 .清热解暑3 .外用祛湿敛疮(D .膀胱湿热之小便涩痛。(2).热淋、石淋2. (1)暑湿烦渴、湿温初起(2)湿热水泻3. 湿疮、湿疹、扉子善清膀胱湿热瓜萎甘、微苦,寒,肺胃大肠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1、肺热咳嗽,痰浊黄稠2、胸痹心痛,结胸痞满3、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4、肠燥便秘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1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2 .散结消痈1.(1)肺热、肺燥咳嗽(2)阴虚咳嗽2.瘪厉、乳痈、肺痈、疮毒浙贝母苦、寒。归心、肺经。1 .清热化痰止咳2 .解毒散结消痈1. 风热、痰热咳嗽2.覆厉、瘦瘤、乳痈、肺痈散结消肿之力强于川贝母。桔梗苦、辛,平,肺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1、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2、用于热毒壅肺之肺痈3、用于咽喉肿痛,失音白芍的配伍运用(p403)人参的急救固脱配伍p367石膏辛、甘,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白芍配伍(+黄黄、白术)(十龙骨、牡蛎、逍遥散(+当归、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苜)治疗血虚面萎黄,眩晕心悸保阴煎(+黄苓、黄柏、续断)治疗血虚有热,月经不调桂枝汤(+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治疗虚劳自汗浮小麦)治疗阴虚盗汗柴胡)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痛泻药方(+白术、防风、陈皮)治疗脾虚肝旺芍药汤(+木香、黄连)治疗痢疾腹痛芍药甘草汤(+甘草)治疗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镇肝息风汤、建瓶汤(+牛膝、代赭石、龙骨)治疗肝阳上亢人参急救固脱配伍参附汤(+附子)补气固脱,回阳救逆生脉散(+麦冬、五味子)生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第三部分:特殊的药用蒲黄:花粉槐花:干燥花及花蕾夏枯草:干燥果穗的干燥子实体金银花: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款冬花:干燥的花蕾马勃: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真菌入药:猪苓茯苓第四部分:类药对比麻黄和桂枝麻黄桂枝异同: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的感冒重症,两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i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又常治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及风水浮肿。而桂枝又归心经,辛甘温煦,善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发汗之力较麻黄缓,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适宜使用。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麻黄常用于表实无汗,桂枝常用于表虚无汗。麻黄平喘机理: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利水机理:主入肺与膀胱经,上宜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桂枝利水机理: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之邪。第五部分:重点单药(己经上次群里,缺一个山茱萸自己补充)第六部分:部分药物功效(背功效)凉血止血药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虚热药一一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清热解毒药一一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化湿药一一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温里药一一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化湿药一一厚朴: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理气药一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活血止痛药一一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温化寒痰药一一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敛肺涩肠药一一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清热泻火药一一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利尿通淋药一一关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清热泻火药一一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理气药一一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药一一理气药一一理气药一一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安神药一一养心安神药开窍药一一开窍药一一化湿药一一理气药一一理气药一一理气药一一温里药一一理气药一一补阳药一一补阳药一一补阳药一一青皮:疏肝破风,佛手:疏肝理气,枳壳:理气宽中,理气宽中,调经止痛消积化滞和胃止痛,燥湿化痰行滞消胀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一一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一一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鼻渊,鼻塞流涕之要药)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