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院教代会会议学院年度工作报告.docx
大学医学院教代会会议学院年度工作报告第一部分工作总结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1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增强本科招生就业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继续保持100%第一志愿录取,招生投档线跃居全省一本理科院校第4位。截至2014年9月1日,201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18%,居全省一本高校首位。2010级全英班全体学生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1EStep-D,通过率为96.15%,高于北美学生91%的比例,这是我院学生连续三年参加USM1E考试并创下佳绩。2014年,汕医首次进入北京协和医院选拔优秀临床实习生重点高校行列,2008级全英班3名学生参加选拔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加入协和医院临床实习行列。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列全国第8位,其中实践技能部分的通过率为全国第1位。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英语科技节,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等活动。2014年,“以宁养和医疗扶贫实践为载体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教育”项目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学生宁养义工队“点亮心灯,重展欢颜一一癌症患者关怀”项目荣获“第四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广东省唯一夺得全国金奖的高校项目。师生参加义工项目,在服务中学习已经逐渐成为汕医的价值观和专业精神的体现。2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自2002年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现了广东省医学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构建全方位、开放式医学生全程教学评价体系和“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并落实到课程实施层面。3 .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2014年,获得护理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学院加大对护理教学的投入,将护理学教研室升格为护理学系,加强护理学专业与教师队伍建设。改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增设临床研究方法、医学科研基础、生物信息学、医学文献检索等公共课程,加强研究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4,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充分利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和影响,继续深化和推广多元国际化办学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卓越医生。我院与国(境)外多所名校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曼尼托巴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交流活跃,进行学生交换互访,联合教学培养。近三年我院近200名学生参与学习交流,涉及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护理学、影像学专业的在校学生。为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2009年10月起我院先后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荷兰格兰宁根大学签署协议,每年推荐优秀硕士毕业生与这两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获得国外相应大学的博士学位。至今选拔联合培养博士生27人,他们正在相应国家进行培养。2014年,增设博士生境外交流与合作资助项目,选派博士生赴国外或境外访学半年至一年。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今年1-11月,五所直属附属医院(含托管医院)门急诊及住院合计服务245万人次,医疗业务指标均较去年同期上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能力逐步增强,专科特色更加明显,发展潜力日益壮大。第一附属医院在2014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列第22位,创造性实现公立三甲医院托管国有社区医院的医改模式。第二附属医院全面铺开“三甲”创建工作。肿瘤医院今年3月份起正式启动单病种质量管理,新院建设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精神卫生中心被省卫计委正式纳入三级医院建设规划行列。眼科中心3项技术通过省第二类医疗技术审核,对“创三甲”进行第一轮自查,为明年“创三甲”打下基础。三、以应用为中心的生物医学和临床科研1 .科技创新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11月,学院承担各类基金项目103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114.8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19项,总资助经费1092.8万元)。根据2014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分配方案公示结果,我院15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首次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2014年度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项目和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于12月中旬完成申报工作。发表SCI收录论文149篇,总影响因子为499.89;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7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2 .科研项目有序开展实施大潮汕人口健康信息大数据项目。年初,在李嘉诚基金会和五所附属医院支持下,医疗健康信息数据整合项目获得立项,经多次调研论证,已进入项目招标,争取2015年开始实施。预计两年内建成大数据平台,实现医院管理、医疗证据指导、临床科研支持和医学教育评价的有机结合,带动医学院系统的整体提高。建立TG1T-CANCER合作项目。借助*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契机,医学院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就教学、科研等进行探讨,最终达成建立肿瘤合作项目TGIT-CANCER的意向。学院近期将派出代表团访问以色列理工学院,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继续推进临床研究提升项目。自2013年设立临床研究提升计划项目以来,有27项获得立项资助,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今后将随时受理项目申请并提交专家审核评估,陆续启动新项目。建立服务型的中心实验室。2013年底获准成立的中心实验室,今年5月建成并运行,现有7500定量PCR仪、可分选流式细胞仪等设备,面向医学院系统开放,并延长服务时间供学院师生使用。3 .传递前沿科技讯息2013年起设立医学前沿系列讲座,至今举办45场,使全院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促进基础与临床等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得师生的广泛认可。举办首届ResearchDay,展示医学院员工、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研究成果,为师生提供跨学科交流机会。今年,还举办以肿瘤学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四、以公众利益为中心的社区服务1 .积极开展地方继续教育注重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学实践;成人教育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今年总录取率达88.3%,连续五年招生录取人数超过3000人;顺利完成2014年*市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2 .深入开展医疗扶贫行动积极为粤东贫困落后地区居民提供送医送药、健康体检和卫生宣教等服务,全年组织15次,服务群众逾1.5万人次;服务脑瘫儿童200人次,免费培训专业康复师技能及提供康复器材。3 .关爱晚期癌症病人作为国内首家免费家居为贫困晚期癌症病人提供镇痛治疗、护理照顾、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方面服务的医疗慈善机构,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自1998年11月创立至今,共服务晚期癌症病人7,063位,总服务人次84,634次。2014年(截至11月30日)服务患者512位,总服务人次5,616次。4 .附属医院履行社会服务职能附属医院通过组织员工开展走进社区义诊、科普宣教、爱心义卖等活动,力促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社区。附一院实现院本部医生在龙湖医院、濠江医院多点执业及龙湖、濠江分院与院本部影像远程会诊;医联体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逐步实现个体化医疗服务。附二院成为*市唯一指定脑瘫康复医疗机构,城乡0-6岁医保参保人员可报销门诊脑瘫相关诊疗费用。肿瘤医院继续开展“伊康会”、“新声会”、“造口联谊会”、“生命之光”等病友联谊会。精神卫生中心与墨尔本大学、*市残联共建孤独症研究与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全省孤独症康复工作者;与香港理工大学、市残联联合开展*市学龄期儿童读写障碍研究。眼科中心致力防盲扶贫工作,开展*市”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基金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项目”,与西藏林芝地区医院合作成立眼病诊疗中心,为藏胞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五、以教职员工为中心的职业培训1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外籍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11人,其中在编专业技术人员9人。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大学医学院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及租房补贴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新聘6位来自美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外教担任全英教学和科研工作。2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制定各年度的出国(境)留学人员计划,择优分批派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进修。2014年度有7名中青年教师访学进修。启动汕医有史以来力度最强、规模最大、政策最优惠的出国培训计划一一“汕大医学院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计划”,2015-2017年将选派28名中青年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培训学习。对于出国(境)时间在6个月至1年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求至少回学院服务2年;出国(境)时间超过1年者,至少回学院服务5年。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水平,促进学院持续发展。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的教师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与培训面向汕医、服务全国。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共组织各种活动253场次,总培训及讲座时数628小时,临床学院英语常规培训220次,学院英语培训15次,1对1辅导90人次。由学院和大学本部共同举办两期“2014年全国医学教育PB1高阶成长营2014年,11名教师分获广东省高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广东省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计划、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1名教师获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获“第四届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六、以奉献为宗旨的管理团队改造装修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室,进一步加大对科教设备的投入。继学院车队通过ISO认证后,在*大学ISO办公室指导下,医学院总体ISO认证工作今年11月份正式启动,学院将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系统,获得更完美的管理和服务效益。进一步推行信息公开,设立信息公开专栏,根据省政府“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范畴,着力推进财务信息和招生信息等的公开。启动院志编纂工作,继续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教学和办公信息化、资源管理数据化建设和图书馆软硬件升级。响应教育部号召,实施校园控烟工作,净化学院办公场所空气。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实施行政人员上班打卡和外出请假制度,严格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完成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清理不合格党员出口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干部选任,实行民主推荐程序和公示制度。即将过去的一年,我院在各领域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招生就业面临更多挑战;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仍较大;行政部门服务观念有待加强;食堂经营管理和服务有待改进;学生学习和住宿环境有待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学院迁入大学本部后的融合问题有待进一步协商;还有一些事关学院发展大局的深层次问题和战略性难题需要在创新发展中加以破解。第二部分2015新篇章一、指导思想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稳步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以新医学院建设为契机,推进国际化医学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二、主要任务1 .构建医德教育生动课堂,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医学生坚持以“党建带动团建“,建立医德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奉献文化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机制,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紧跟社会动态,适当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方向,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2 .以新医学院搬迁为契机,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新医学院教学大楼计划于2015年中下旬竣工,利用新建成的人体生命科学馆、PB1教室、模拟医院及引进数字化解剖人、形态学数字扫描系统等高端教学设施,为我院的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更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3 .扎实推进医教协同,构建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深化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教育改革,构建“5+3”一体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