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言文阅读训练:[元]段从周《止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879970       资源大小:20.3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阅读训练:[元]段从周《止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元段从周止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止斋记元段从周公注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拿。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名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口。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观学,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疝迨,孑1子也。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慷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有删改)【注】公,指赵孟频。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B.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C.已,与“而”连用,相当于“罢了”,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D.之,“它”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公认为自己已经六十岁了,是人生中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了,所以给斋院取名为“止斋”。B.赵公认为到现在才辞官,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过错了,不敢有其他的期望来加重自己的过错。C.作者认为,止的含义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D.圣人的止是想做官时就做官,不想时就辞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辞官就快速辞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译文:(2)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译文:14 .前人对“止”的理解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DG11. D12. C13. (1)在院中只种竹和菊,终日悠闲而坐,那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2)朝廷内外对您都抱以期望之心,正期望您受到重用,造福天下,怎么能容许您现在停下来呢?14.有的人功成名就后为了保全自身、远离灾祸而停止为官。有的人满足现状、讨厌骄傲、喜好谦虚而停止为官。有的人顺从自己的心愿、顺应生命的变化、安于自己的处境而停止为官。【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是如果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得到后又担心失去,以及不考量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自己的官职相称而贸然前进的人太多了。然而这些都不是圣人所说的止。“知进”与“不知退”构成相反的两种情况,用“而”相连,意思完整,应在“退”之后停顿,故B处断开;“得”“失”两个为顺承关系,句意完整,在“患失”之后停顿,故D处断开;“万万也”中“也”为句末语气词,且“然”表转折,一般置于句首,故G处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开。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及虚词的含义用法的能力。A.正确。“贷”,宽容、宽恕。/推卸。句意:但也不会因此宽恕他。/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B.正确。“安”,哪里。/安逸、安适。句意:哪里能够得到一处悠闲之地。/心境的平和自己感到安逸。C.正确。“已”,与“而”连用,相当于“罢了”。/随后,不久。句意:是事理罢了。/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D.错误。“之”,代词,它。/动词,译为“向往、到、喜爱”,两个“之”字意思不同。句意:由此看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止的含义专指”错误,原文是“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意思是止的含义不仅仅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唯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唯植竹与菊”,翻译为“只种竹和菊”;“燕”,悠闲;“诚”,确实。(2) “属望”,抱以期望之心;“方”,正;“膏泽”,造福;“容”,容许。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和归纳内容的能力。由原文“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可知,有的人功成名就后为了保全自身、远离灾祸而停止为官。由原文“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可知,有的人满足现状、讨厌骄傲、喜好谦虚而停止为官;有原文“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可知,有的人顺从自己的心愿、顺应生命的变化、安于自己的处境而停止为官。【参考译文】赵公管理九郡,追求简约清静。他的做事风格严厉却不猛烈,有人犯错,他总是以恻隐之心来处理,但也不会因此宽恕他。因此他的声名没有不知道的。他常常对同僚说:“近来不想再做官了,每年(因为为官)要奔波万余里地,在外宦游的日子我已经厌倦了!哪里能够得到一处悠闲之地,修建一座小小的斋院,在院中只种竹和菊,终日悠闲而坐,那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有一天他又对我说:“我已经想好斋名了。”他说出了自己想好的名字,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官到三品,也是我人生中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了。用止斋这个名字可以吗?请你为我的书斋名写一篇文章。“我辞谢说:“您的精力还未衰退,朝廷内外对您都抱以期望之心,正期望您受到重用,造福天下,怎么能容许您现在停下来呢?况且我十分不才,怎敢接受您的命令?”赵公笑着说:“你言过其实了,到现在才辞官,对于我来说已是过错了,我怎敢还有其他的期望,来加重自己的过错?还是不要让我感到羞愧了。"我于是不敢再说什么,尽力为这个名字写一篇文章。我说:“随时而止的含义很重要啊!止有两个含义:有止而止,行而止。止而止,是指该进的时候,必须进;该退的时候,必须退。像遇到不顺、危险的时候停下来,像遇到坎坷的时候退下来,这就是随时机而止。行而止,是说在做事的时候要清楚明白,要明白的,是事理罢了。如身为父亲,要尽力做到慈爱;身为儿子,要尽力做到孝道;身为国君,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尽力做到尊敬国君。这就是要适得其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应当退的时候就退,可以不耽误时机;做事要清楚道义,就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由此看来,止的含义,不仅仅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历观前人对止的不同理解,有功成名就保全自身远离灾祸而停止为官的;有满足现状讨厌骄傲喜好谦虚而停止为官的;有顺从自己的心愿顺应生命的变化安于自己的处境而停止为官的,像汉代的留侯张良和疏广、硫受叔侄二人,以及晋代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啊。这种停止为官的做法固然让人感到奇怪,但是如果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得到后又担心失去,以及不考量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自己的官职相称而贸然前进的人太多了。然而这些都不是圣人所说的止,圣人所说的止是什么样的?想做官时就出来做官,不想为官就辞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辞官就快速辞官,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是孔子啊。哎!能够明白随时而进随时而退的道理,大概只有圣人吧?孟子不说:自从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过像孔子一样的圣人。他又说: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学习孔子。赵公如果想学习止的道义,希望把孔子作为学习的对象,那样也会让孟子感到满足。冒昧地写出这些文字作为止斋记。”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元]段从周《止斋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