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研必背知识点.docx
口腔考研必背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 RPI(restguidingp1ateIbar)卡环组:出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I型杆式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2. 逐步后退法(step-backtechnique)先用小器械从根尖开始预备逐渐用较大的器械向冠方后退预备,其目的是避免标准技术在弯曲根管中产生的预备不良,并预备出较大的锥度。适用于轻中度的弯曲根管,也可用于直根管的预备,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1)确定工作长度(2)根尖预备(3)后退预备(4)根管中上段敞开(5)根管壁修整。3. Spec's曲线:从侧面观,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颊尖、磨牙颊尖,形成一条凹向上的弧形线,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域最低,向后逐渐抬高,一直延伸至踝突颈的前缘,称为Spee曲线(CUrVeofSPee)或者下颌的纵牙合曲线。4. GTR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再生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据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人,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5. 变态反应(a11ergicreaction):又称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消化道摄取、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或某些自身抗原物质的异常增高的免疫反应性,可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是一种病理性的免疫应答。其发生由抗原物质的刺激和机体免疫应答两方面决定。二、简答题1、牙髓根尖周病治疗原则保存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牙髓以及保存患牙。(1)保存活髓牙髓组织具有形成牙本质和营养硬组织的功能,对外来刺激能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对牙髓病变还处于早期阶段的恒牙和根尖孔尚未形成的年轻恒牙,应注意保存活髓,维护牙髓的功能。(2)保存患牙对患有牙髓病而不能保存活髓的患牙,应去除病变牙髓组织,保存患才,以维持才列完整,恢复咀嚼功能。失去活髓后,牙体硬组织的营养代谢仅由牙周组织供给,牙体硬组织变脆并容易折裂。因此,还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冠部修复体以保护牙体硬组织。2、念珠菌病治疗原则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由于念珠菌喜酸恶碱,用该碱性溶液漱口,可以起到抑制念珠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可作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药物。2)氯已定:有抗真菌作用,可选用0.12%-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3)西地碘4)制霉菌素5)咪康喋(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1)氟康哇2)伊曲康噗(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4)手术治疗:对于念珠菌性白斑中伴上皮异常增生者,应定期严格观察病损的变化,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为中度以上上皮异常增生者,应考虑手术切除。3、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牙周治疗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在健康牙周组织的条件下能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有效地清除和控制菌斑及其他局部致病因子消除炎症及其导致的不适、出血、疼痛等症状使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停止,促使组织不同程度的修复和再生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以利于菌斑控制重建有稳定的良好功能的牙列满足美观方面的需求4、路德维咽峡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1)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而体温不一定高,病人神志淡漠,脉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血象中出现大量的幼稚细胞口底、面颈部广泛副性水肿,剧痛皮肤紧张红肿,压痛,可触及捻发音口底肿胀,舌抬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切开后为咖啡色、稀薄腐败坏死物,可无明显出血(2)治疗原则首先防治窒息和中毒性休克,可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程度考虑是否作气管切开术经静脉运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适量输血以改善全身情况局部应尽早作切开引流,减轻张力,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避免机体吸收毒素而加重病情发展。5、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的手术指征及操作要点是什么?(1)切开引流指征: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2)切开引流的方法:局部浸润麻醉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脓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如无脓液溢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伴有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冲洗后置橡皮引流条,以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条。三、论述题1、单端固定桥薄弱环节和设计措施单端固定桥(Canti1everfixcdbridge)又称悬臂梁单端桥(canti1everbridge):桥体只有一端有固位体与其固定相连,桥体的另一端与邻牙接触。单端固定桥粘固在一端基牙上。(1)薄弱环节:由于单端固定桥一端有固位体,另一侧为游离端,则在受到牙合力时,力臂较大,容易对基牙造成损伤或者修复体折断脱落。则固位体与基牙结合部,以及连接体为薄弱环节。(2)设计措施:1)选择支持能力大的基牙(如牙根长且粗壮、多、牙周组织健康、咬合关系良好)、合理增加基牙数目,基牙加设辅助固位形;若缺牙过多,则不考虑使用单端固定桥2)适当减小桥体合面颊舌径宽度3)适当减小桥体合面的牙尖斜度以减小桥体的侧向力4)加大牙合面的舌外展隙,加深合面颊舌沟,以促进食物排溢5)减小牙合面与对牙合的接触面积以减小牙合力6)可以考虑不修复末端牙,以减小桥体跨度,以减少力臂7)选择粘固强度质量好的粘固剂8)选用强度、硬度高的材料制作修复体2、简述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列的原则全口义齿人工牙的排列要考虑美观、功能和组织保健这三个方面。(1)美观原则:全口义齿能恢复患者面部下1/3的生理形态,达到面下1/3与整个面部比例和谐,使人显得年轻,给人以美感,是参加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全口义齿的美观主要体现在上颌前牙的排列上。1)牙列弧度要与颌弓形一致。2)上颌前牙的位置要衬托出上唇丰满度上颌前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一般约8-10mo年轻人,上颌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乳突中点,而老年人上颌尖牙顶连线与切牙乳突后缘平齐。上颌尖牙的唇面通常与腭皱的侧面相距约10.5mmo上颌前牙切缘在唇下露出2mm,年老者露的较少。患者上颌骨萎缩严重时,可利用基托的丰满度来改善义齿对唇部的支持。3)牙排列要体现患者的个性尽可能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如患者有照片或拔牙前记录,或满意的旧义齿牙形,尽可能作为排列上颌前牙的参考。处理切缘和颈缘时要考虑年龄差异,年老者切端及尖牙牙尖可略磨平,以模仿牙磨耗情况,颈部要较年轻者外露的更多,以模仿真牙的牙龈萎缩,必要时还可模仿真牙的某些着色。可模仿真牙的轻度拥挤和扭转,不要排列过齐,给人以“义齿面容”的感觉。根据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排列上下颌前牙的覆牙合覆盖,一般要求浅覆牙合,浅覆盖,切导与牙合平面的交角接近15°为宜。患者有面部缺陷或面部中轴偏斜等情况时,要利用排牙弥补患者的缺陷而不要使其更明显。4)上颌前牙的排列要参考患者的意见,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排列要在患者参与下完成。(2)组织保健原则:1)人工牙的排列要不妨碍舌、唇、颊肌的活动,处于肌力平衡位置。2)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其高度位于舌侧外缘最突出处,便于舌头将食物送至后牙牙合面,利于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稳定。3)后牙功能尖要尽量排在牙槽崎顶上,使牙合力沿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崎4)如果牙槽崎吸收较多,要根据牙槽崎斜坡倾斜方向调整后牙倾斜度,使牙合力尽可能以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崎,如果牙槽崎严重吸收,则要注意将牙合力最大处放在牙槽喳最低处,减少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翘动。5)前牙要排列成浅覆牙合、浅覆盖,正中咬合时前牙不接触,易于达到前伸平衡牙合。并在前伸及侧方运动时至少在Imm的范围内,下倾牙沿上颌牙斜面自由滑动。6)在上下颌牙间自由滑动时,要有平衡牙合接触,即前牙对刃接触时,后牙每侧至少一点接触,后牙一侧咬合时,工作侧为组牙接触,非工作侧至少有一点接触。7)减少功能状态下的不稳定因素,非功能尖要适当降低,如上颌磨牙颊尖和下颌磨牙舌尖要适当降低,减少研磨食物时义齿的摆动。(3)咀嚼功能原则:要有最广泛的牙尖接触,尖窝关系要稳定,尽量选择解剖式或半解剖式牙,以便增加切割便利,扩大接触面积,提高咀嚼效能。3、牙髓根尖周病应急处理(1)开髓引流目的是引流炎症渗出物和缓解因之而形成的髓腔高压,以减轻剧痛。局部浸润麻醉要避开肿胀部位,否则将引起疼痛和感染扩散,麻醉效果较差,以行阻滞麻醉为佳。正确开髓并尽量减少车针振动,可用手或印模胶固定患牙以减轻疼痛。初步清理扩大根管,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大量反复冲洗,直至根管内无脓液溢出。如根管内脓液持续溢出,可在髓室内置一无菌棉球开放髓腔,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进行常规治疗。一般在开放引流1-2天后复诊。尽量避免髓腔长期开放,以减少根管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导致的多重感染。(2)切开排脓急性根尖周炎发展至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期应在局部浸润麻醉或表面麻醉下切开排脓。黏膜下脓肿切排的时机是在急性炎症的第4-5天,局部有较为明确的波动感。穿刺检查,如果回抽有脓,即刻切开。脓肿位置较深,可适当加大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每天更换1次,直至无脓时抽出。通常髓腔开放与切开排脓可同时进行,也可以先髓腔开放,待脓肿成熟后再切开。(3)去除刺激对于物理和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的根尖周炎,应去除刺激物,反复冲洗根管,重新封药,避免再感染。若由根管充填引起,应检查根管充填情况如根管超充可去除根充物,封药安抚,待症状缓解后再行充填。(4)调磨咬合由牙外伤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应调牙合使患牙咬合降低、功能减轻,必要时局部封闭或理疗。死髓牙和隐裂牙治疗也应常规调牙合,以缓解症状及减少牙纵折的发生。(5)消炎止痛可采用口服或注射途径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或止痛药物,也可以局部封闭、理疗及针灸4、牙周炎病变活动期的临床判断指标有哪些?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病变过程是呈静止期和活动期交替出现。当以G-厌氧菌为主构成的非附着性型龈下菌斑增厚,则开始了骨和纤维组织附着丧失以及牙周袋加深的活动期。(1) 一般以定期(每隔2-3个月)测量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附着丧失程度来监测。1)牙周袋探诊出血。表明牙周袋内壁或底壁上皮及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炎症存在,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密切相关;龈沟液渗出增加2)牙周袋溢脓或出血急性牙周脓肿。牙周袋内壁或底壁发生化脓性炎症,一且引流不畅,可出现急性牙周脓肿,随之产生组织的破坏3)出现咀嚼痛,检查时有叩痛。表明深牙周袋民有炎症,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的活动期,组织的破坏正在发生4)近期内牙松动度明显增加或出现可逆性牙髓炎。表明牙槽骨的进行性破坏或是有牙周组织的水肿,若深牙周袋的患牙发生逆行性牙髓炎,则均提示牙周炎病变处于活跃期5)探诊深度:两次检查的间隔期出现附着丧失加重,2mm6)新位点的发生和原有疾病部位的破坏和如重(2) Pg、Aa和中间链球菌等在活动位点检出明显增高(3)龈沟液PGE2水平增加,可预测活动性病变发生(4)组织学表现:袋上皮变薄,有溃疡,结缔组织浆细胞浸润为主。结合上皮根方增殖延伸,周围密集炎细胞浸润(5) X线检查:牙槽崎顶硬骨板消失,模糊呈虫蚀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崎顶距釉牙骨质界2mm(6)生物化学:I1TB,TNF-a和INF-诱导加强PGE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介导牙龈和牙周膜胞外基质破坏和牙槽骨吸收5、腭裂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