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送别诗中的“柳”意象》_《送别诗中的“柳”意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

    • 资源ID:874198       资源大小:15.6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送别诗中的“柳”意象》_《送别诗中的“柳”意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

    送别诗中的“柳”意象微课教案学科语文姓名曹真学校长安大学附属小学送别诗中的“柳”意象微课教学设计创作思路: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送别诗。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总结古人送别的方式以及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景物。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不明白,个别同学也只停留在“柳”与“留”是谐音这样浅显的理解上。因此,我制作了本节微课。目的是通过本节微课,让学生了解古人“折柳饯别”的送别习俗,了解古诗中“柳”的含义,初步渗透送别诗中“柳”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型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知识点来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一一送别诗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折柳饯别”的习俗2、了解古诗中“柳”的含义,初步渗透送别诗中“柳”的意象。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一提出质疑:罗列6首同学们熟知的送别诗句,发现诗中都有一个共同景象“柳”,这是为什么呢?二、讲授一一解答疑问第一部分:了解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1、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2、在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唐代长安的潮桥,是当时人们离别长安到全国各地去的必经之地,而满桥两边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折柳送别,已成为当时文人墨客中的一种时尚,诗词中不仅会写“折柳送别”这种行为,凡是与柳相关的词如“柳叶”、“柳丝”“柳条”“柳色”“柳絮”等等都可以拿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第二部分:了解诗中“柳”的含义1、柳的音意:“柳”和“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是希望好朋友能留下来,借此表达挽留、不舍之情。2、柳的形象:千丝万缕,交织缠绕的柳条与亲人间离别时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缠绕不休的离愁之情非常相似。3、柳的作用:中国民众对佛教中的形象具有深深的敬畏和崇尚心理,佛教故事中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即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邪消灾。因此,柳在一般民众的心里有驱灾辟邪的作用,被视为吉祥物。离别赠柳可以使亲人远离鬼怪的骚扰。这些虽然迷信,但它的确寄托了亲人们祝福平安的美好心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折柳赠别习俗的传承。4、柳的寓意: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柳是极易成活的植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古人云:”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J因此,折柳相赠也是祝愿朋友在异地他乡能够适应环境,随遇而安,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三、总结总之:古人折柳送别,不仅能表达惜别之情,更是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而“柳”也成为了送别诗中的典型意象四、结尾同学们,古人的离别除了折柳饯别,还有以酒饯别、以歌饯别、以目送别、以话惜别等形式。诗中不仅以柳为意象,还有长亭、美酒、古道等等。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交流吧。五、教学反思六年级学生对送别诗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能够掌握送别诗中“以景抒情”的写作特点。但因学生不了解“折柳饯别”的习俗,因此对“柳”这一景物所传答出的情感体会不足,自然对送别诗的感悟不够深刻。通过本节微课,学生明白了折柳送别的习俗以及“柳”所传达的情意,对送别诗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本节微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片头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长亭”、“杨柳”、“芳草”等景象,结合送别这首歌,让学生置身于送别的情境中,感受“景”所表达的“情绪”,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课程从“为什么这些送别诗中都还有柳呢"这一质疑出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意象”这XXXX小学生来讲比较难理解,因此我从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出发,将“柳这一意象慢慢渗透给学生。4、整个课程思路清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穿插画外音质疑,同时结合动画视频效果,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教学目标。5、视频末尾提及在古诗中除了折柳饯别,还有以酒饯别、以歌饯别、以目送别、以话惜别等形式。还有长亭、美酒、古道等意象,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总之,这节微课对学生对古诗文深入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在前期制作中也花费了我不少功夫,日后,我也会不断学习新的制作技术,让其更高效的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注意事项

    本文(《送别诗中的“柳”意象》_《送别诗中的“柳”意象》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