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庄子》中的孔子及其门人.docx

    • 资源ID:874066       资源大小:61.8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庄子》中的孔子及其门人.docx

    庄子中的孔子及其门人题记:庄子中的孔子及其门人身份非常多样。有时,他们是庄子思想的代言人、实践者;有时,他们是庄子笔下“道者”嘲笑与批判的对象;有时,他们则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幸得到“道者”的启示和影响,成为庄子思想的拥戴者。本篇故事里,“孔子”是庄子思想的代言人,“颜回”则在“孔子”的循循善诱中领悟了庄子学说的真谛。之一:名与智,皆凶器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一天,他来拜见老师,向老师辞行。孔子关切地问道:“你打算去哪里?”颜回说:“我要去卫国J孔子说:“为什么要去那里?”颜回脸色凝重,回答道:“学生听说卫国的君主年青气盛,行为专断,轻举妄动,满朝文武无人敢谏,任其胡作非为。一喜,则轩冕塞路;一怒,则流血千里,毫不顾惜国家财物,更不顾惜臣民生命。如今,死去的人积满山泽,好像野草一般。卫国的老百姓真的是无所归依了!”颜回越说越激动,一改他往日温文尔雅的神情气度,挺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弟子曾经听先生教诲:'安定太平的国家我们可以离开,动荡混乱的国家我们应该前往,就好像治病救人的医生门前,总是有很多病人。'我希望以行动去实践先生的教诲,劝谏卫君悔过自新,或许可以帮助这个国家免于疾苦吧!”孔子一边聆听,一边轻声叹息。在这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真是暴君频出,民不聊生啊!然而,这样的乱世又岂是用平常的治国之法可以拯救的呢?何况“知徒莫如师”,颜回目前还不具备足够的本领去担当这样的重任。所以他说:“唉,颜回啊,我担心你此去会遭到杀害啊!”孔子的回答让颜回感到有些意外,“杀身成仁”本是儒者应有的心理准备,这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他不解地望着老师。孔子说:“你此行的目的是拯救卫国百姓,而不是牺牲自己吧?”颜回点了点头。孔子说:“古时候的那些有道高人,都是先修养好自己的心性,达到空明纯一的道的境界,然后再去帮助别人。因为,假如自心杂乱,则纷冗多扰;而纷冗多扰则会导致心中忧苦,当你处于心中忧苦的状态时,自我救助尚且感到力量不足,又怎么去纠正那残暴的君主的行为呢?”听到这里,颜回若有所思。孔子清了清嗓子,接着说:“你知道自然之德丧失和机巧之智显露的原因吗?”颜回茫然地摇了摇头。孔子说:“自然之德的丧失是由于好名,机巧之智的显露是由于争胜。名声会引起人们的相互倾轧,智巧则是人们相互争斗的工具。这二者都是招致祸患的凶器。而且,即使你德性纯厚、诚实待人,别人未必了解;即使你无意与人争夺名誉,别人也未必清楚。如果你一定要用仁义法度的言论去劝谏暴君,他会以常人之心忖度你,以为你有意揭露别人的丑恶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从而达到自己追名逐利的目的。他会由此认定你是个危害他人的人。害人者,别人必定会反过来害他。所以,我担心你会被人害啊!又怎么能劝谏卫君,拯救卫国呢?”这时,窗外起了一阵大风,晴朗的天空霎时间变得乌云滚滚,辉煌的太阳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大风吹起屋宇,帘幕飞荡。颜回赶紧起身,掩上窗扉。孔子继续说道:“如果你尊重贤者,厌恶不肖之人,那么,你和卫君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也会有自己认定的贤与不肖。贤与不肖的标准本来就很难确定,难以确定便必然引发争论、争斗。贤、不肖都是名的问题,这又回到之前的话题一一名声会引起人们的相互倾轧。除非你缄默不语,否则卫君一定能找到你言语的漏洞来施展他的巧辩。在激烈的争辩中,你会情不自禁声容俱动,慷慨激昂,陷入纷冗多扰的忧苦状态之中,失去本该空明纯净的理智的心性。这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只不过制造出更多的矛盾而己。假如你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能取信于卫君,那么你迟早会死在这暴君的面前!”孔子拿起桌上的竹简,说:“从前夏桀为什么要杀关龙逢?商纣为什么要杀王子比干?都是因为他们修身蓄德以臣下的身份抚爱人君的民众,以臣下的地位违背人君的意志。于是,残暴的君主就因为他们修身蓄德而彰显了自己的不善,所以陷害他们。这都是追求名声所招致的祸患啊!还有,从前尧帝攻打丛枝、胥敖两个小国,大禹攻打有扈国,连年战争,使得繁华的国都变成萧索的坟场,百姓大批死于战乱。这也是求名所带来的灾难啊!你没有听说过吗?名利之心,连尧帝、大禹这样的圣人都不能克制,何况你呢!不过,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且说给我听听J原文:颜回见仲尼,请行。日:“奚之?”日:“将之卫J日:“奚为焉?”日:“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日:'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所行,则庶几其国有摩乎!”仲尼日:“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虹,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述)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育其美也,命之日苗人。落人者,人必反菌之,若殆为人笛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变)之,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日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相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己。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庄子人间世)后记:本段文字有两处与传统解读相异。其一是“且苟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参考曹慕樊人间世新义,对“贤”与“不肖”的理解更符合庄子思想。其余各家所解都是依据儒家思想,有违庄子原意。其二是“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几句,各家解释都认为“求实无己”、“求名实者”是指丛枝、胥敖、有扈三国国君,尧、禹之德也不能感化他们,只好进行攻伐。这种理解完全是儒家式的,认为尧、禹必定没有任何错误,错误都在别人。而庄子恰恰不这么认为。齐物论中就有尧无端“欲伐宗、脍、胥敖”的故事,并借舜之口对尧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对于儒家尊奉的三皇五帝之世,庄子恰恰视为乱世的源头。之二: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颜回要去卫国,劝谏专断跋扈的卫君,拯救卫国百姓,而孔子认为颜回自己的心性修养尚未达到足够的境界,很难担此重任。不过,孔子还是希望听听颜回自己的想法,到卫国后打算如何自处。颜回说:“我打算做到端正而谦虚,努力而专一,先生您认为这样可以吗?”孔子连连摇头:“唉,这怎么可以呢?端正而谦虚,努力而专一,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刻意和勉强,表明你的谦虚与专一都不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仍有内外之别。表面上故作谦虚,假装平和之色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平和,平常人也都是可以做到的。借此来减少别人对你的不满,以求自己内心的畅快。这样的做法称之为细行小德尚且不可,何况是大德呢!这样去规劝卫君,他必定是固执不化,即使表面附合而内心也不会真的采纳。这样的方法又怎么可以呢?”颜回想了想,又说:“那么我做到内心质直而外表随顺,引用成说而上比古人。内心质直,就是与自然同类。与自然同类的人,他清楚国君和自己都是天地自然所养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完全不会在乎自己的话语是否会得到国君的赞扬或反对。假如能做到这样,人们称之为天真无邪的儿童。这就叫与自然同类;外表随顺,就是和常人同类。面见国君时,手持笏板,鞠躬跪拜,人人都这样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和大家一样地举止言动,世人就不会非议我。这就叫和常人同类;引用成说而上比古人,就是与古人同类。引用的言论虽然都富于教益,批判现实才是我真实的意图。所有的话语都是古已有之,并不是我的个人独见。假如做到这样,言语虽然直率,却也不会因此而得罪。这就叫做与古人同类。先生您认为这样是否可以呢?”孔子说:“唉,这怎么可以呢?真正的有道高人都是师法自然,与天地合一,无我无心,而万物俱化。你所谓与自然、与常人、与古人同类,未免太过繁复,师心自用,虽然可以使你免于罪咎,却并不能感化卫君。”听完孔子的评论,颜回显得有些垂头丧气,他说:“我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教我?”孔子说:“你先去斋戒吧,我再告诉你。当你怀着固有的成心来听我的建议,又怎能改变你的观念呢?如果这么容易,那就不合自然的道理了颜回说:“学生家贫,不饮酒,不吃荤己经好几个月了。请问像这样,可不可算是已经斋戒了?”孔子摇了摇头,说:“这是祭祀的斋戒,不是心斋。”“请问什么是心斋?”孔子说:“首先,你要专一心志;然后,你要听而不闻,潜心体会;最后,你要进入忘我之境,只有气与自然相交会。因为,我们的耳朵仅仅能够听到世间的喧嚣,我们的心仅仅能够感应世间的表象,气则是空明而能容纳万物的。当你达到空明的境界,自然之道就会在你心中显现。空明之境,就是心斋。”领受了孔子的教诲,颜回立即退居书室,屏心静气,实行心斋。突然,他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立即出来拜见老师。“学生没有心斋之前,能清楚地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心斋之后,发现不再有自我。先生您说这算不算达到了空明之境?”孔子含笑点头,说:“心斋之理已尽于此,现在我可以跟你说说去卫国的事情了。”对于这位特别颖异的弟子,孔子确实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你去卫国,要做到不为名位所动,卫君能接受你的意见就说,不能接纳就不说,去除种种是非、人我、荣辱、祸福之心,心灵纯一,了无杂念,待人处事皆因应自然,这样就差不多了。”孔子招了招手,和颜回一道站在窗前。窗外邻舍里,一人在台阶上闲坐,一人在庭院里行走。孔子说:“你看,人不走路是容易的,走路不留下行迹那就太难了。同样,隐居避世、超然尘外也是容易的,但是身处红尘俗世,而要无心无欲、不为一切是非荣辱所动就很难。为人欲所驱使容易作伪,顺应自然则难以作伪。顺应自然,无心而为,当然是完全超出俗世的常识,就好比世人皆知有翅而飞,却没听说无翅而飞;世人皆知有智而能知,却不知无智而能知。观照你的内心,空明的心境会生出光明,吉祥总是聚集在宁静的心地。如果心境不能宁静,那就叫形坐而心驰。在心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则耳目所见的一切皆不能扰乱我的心智,心境空明至此,就连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人呢!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禹、舜的有为之法,伏羲、几遽的无为之治,则可包容其间,浑然一体,运用自如,何况是其他呢?”原文: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口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售,其庸诅可乎!”“然则我内直面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靳乎而人善之,靳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跟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不为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日:“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其仲尼日:“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嗥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日:“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fe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

    注意事项

    本文(《庄子》中的孔子及其门人.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