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解读及教学叙事.docx
搭石教学解读及教学叙事搭石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策略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阅读学习目标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速度其本质是阅读理解的速度,一味追求阅读浏览速度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这是我去年教五年级时的教训。“速读”不是为快而快,是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后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本单元的学习只能为孩子提高阅读速度搭个台阶,真正提高阅读速度,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回顾整个单元的编者提示,搭石重在落实“跳读”,将相和重在落实“连词成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重在落实“抓住关键语句”,冀中的地道战重在落实“带着问题默读”。那么,仔细分析,这些课文和所要落实的方法真的一一对应吗?搭石需要跳过的词语不多,需要采取“跳读法”的反而是冀中的地道战,因为那课存在大量学生不理解的词语,但是真的放过它们,连蒙带猜地读下去,在阅读中,有一些就理解了。而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突破解决“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走搭石头?”“围绕搭石写了哪些画面?”等问题。将相和存在一定数量的长句,让学生连词成句地读有利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但同时也有两处“关键语句”在提示学生故事内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典型的资讯类阅读,非常适合采用“抓住关键词句阅读”的方法,但标题本身又是一个问题,可以渗透“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综上所述,搭石落实“带着问题默读+抓住关键词句”,将相和落实“连词成句+抓住关键语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落实“带着问题默读+抓住关键语句”,冀中的地道战落实“带着问题默读+跳读”。一、了解单元学习目标1出示单元导语,明确目标,比较三四年级的课文,你发现五年级的课文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2 .出示导读提示,关注“学习任务”,自由聊聊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读?3 .关于标题,你有哪些疑惑?4 .板书问题: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走搭石?二、速读全文1 .带着问题速读全文,记录时间。2 .出示课后习题一,引导学生借助交流提示,分享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3 .解决问题: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走搭石?你是如何解决的?4 .关注关键词句“这就是搭石",回答:搭石是一种怎样的石头?5 .关注“必须”,理解“汛期”“脱鞋挽裤二(1)没有搭石的时候,人们怎样过河?理解“脱鞋挽裤二(2)为什么要这样过河呢?理解“汛期”。(3)人们喜欢这样过河吗?理解“必须”。三、细读全文1 .再读全文,看看你对哪些画面印象深刻?2 .交流汇报“放搭石”一一采访:老人家,你过了河就算了,为什么要放搭石呢?一一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走搭石”一一学生自由读一一理解“协调有序”一一师生共读一一采访:走在搭石上,你,理解“协调有序”背后的和谐美,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一一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让搭石”一一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一一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四、升华主题1引读结尾段,结合板书说说“何为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3 .先有搭石,还是先有乡亲们的情感?4 .我们现在还需要这块搭石吗?教后反思:搭石一课是第二次教,相比于去年的第一次。今年的设计在提高阅读的策略教学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并且结合文本“这一篇”的特点做了一点深入。我认为搭石是难得的定篇,其经典性在于当下乡土中国转型期依然没有过时的人情美。现在高楼林立,孩子们困在一个个由小区楼房构建的笼子里,却极大地冷漠了各自之间的情谊。搭石这篇对人情的唤醒始终处在一种温情的笔触中。如果忽视这点,而只把它作为策略单元的训练材料,实在是牛嚼牡丹,暴殄天物。于是,我把细读的重点放在了对人情美的品读上,但又没有停止于这一点。第四板块的设计,在我这里,其实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层目标。全班同学至少要完成第一层次,也就是在文章结构上理解作者对人情美的表达。而至少一半同学要能深入一层,理解搭石和乡情们的这种羁绊,恰如“走搭石”这一画面所呈现的那样,不仅是风景,更是人情。水平更高的同学最好再深入一层,联想到自身,联想到生活实际,将这一课的学习和自己生命的成长联系起来。脑子聪明的人,一定要强化其在情感上的体验。否则,长大之后,自身的秉性会造就高人一等、自以为是的毛病,从而忽视个体生命,轻视个体成长。我的解读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编者的明显意图,但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在把握编者愿意的基础上,去依据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灵活调整。除非文本解读出错,不然实现编者意图的教学思路不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