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docx

    • 资源ID:865988       资源大小:28.8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docx

    市立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度院感三甲评审复评审修订版目录: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制订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应确保环境清洁无尘,限制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卫生清扫等工作同时进行,严禁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2无菌操作前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3进行无菌操作时,持无菌容器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部;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未消毒的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20CM以上),操作时禁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等。4取出的无菌物品应及时包好,注明打开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容器内。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定点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必须保存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物品按灭菌先后顺序排放,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定期检查。6使用无菌液体现用现配,抽取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注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瓶装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四参考文献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类别全院制度一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4名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生效日期今年-O1-O1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订日期今年-I1-O1版本第4版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制订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应确保环境清洁无尘,限制人员流动,不可与整理床铺、卫生清扫等工作同时进行,严禁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2无菌操作前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3进行无菌操作时,持无菌容器时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部;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未消毒的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20CM以上),操作时禁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等。4取出的无菌物品应及时包好,注明打开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容器内。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定点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必须保存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物品按灭菌先后顺序排放,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定期检查。6使用无菌液体现用现配,抽取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注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瓶装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C四参考文献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护理学基础本科教材类别全院制度一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5名称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生效日期今年-O1-(H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订日期今年-09-01版本第4版一制定目的为了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特制订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管理要求:1I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优化建筑布局、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12落实门诊、急诊就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1. 3应执行疑似和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安置和转运的管理要求,呼吸道传染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落实特定的预检分诊制度。14做好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工作;做好接诊和收治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区域的消毒工作。1.5工作人员应掌握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遵循标准预防,遇有经空气传播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做好个人防护;医疗机构应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2患者识别2.1公卫科应制定明确的经空气传播疾病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并落实。2. 2预检分诊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必要时应对疑似患者测量体温。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2. 3工作人员应正确引导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到指定的感染疾病科门诊就诊。3患者转运:3.1公卫科应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院内转运与院外转运的制度与流程;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收治的定点医疗机构救治。3. 2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3. 3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负压转运车。转运完成后,应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3. 4患者确定转运时,应告知接诊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4患者安置:4. 1临时安置地应确保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系统,有手卫生设施。4. 2集中安置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不交叉。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4. 3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有条件宜安置在负压病区(房)中,原则上限制探视4. 4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1.2m;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5培训与教育5.1定期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常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种类、传播方式与隔离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及佩戴,呼吸道卫生、手卫生、通风等。5. 2应在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重点区域、部门和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知识培训I,对就诊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在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时,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针对该传染病防控进行宣传和教育。6清洁、消毒:6. 1加强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6. 2经空气传播疾病及不明原因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应遵循相关标准的要求。6. 3患者转出、出院或死亡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6.4患者死亡后,应使用防渗漏的尸体袋双层装放,必要时应消毒尸袋表面,并尽快火化。6.5医疗废物处理规范。7工作人员应做到7.1诊治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7.2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具体要求详见附录A,正确选择穿戴防护用品。7. 3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应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经空气传播疾病疫苗C7. 4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应采用相应的免疫接种和(或)预防用药等措施。附录A(资料性附录)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见表A.1。表A.1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防护级别使用情况防护用品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当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手卫生乳胶手套工作月艮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鞋套一般防护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医务人员+土+一级防护发热门诊与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二级防护进入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为患者提供一般诊疗操作-+十+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四参考文献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7号,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3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2012年8月1日起实施。4依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5依据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WS/T511-2016发布类别全院制度一感染防控编号GRFK-1-056名称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生效日期今年-O1-(H制定单位医院感染管理科修订日期今年-I1-O1版本第4版一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医院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防止环境相关感染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二适用范围全院三主要内容1后勤部负责对保洁公司环境清洁服务的管理,让其知晓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做好医院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工作。2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3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4后勤部负责全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的质量巡查,各科室管理者应对保洁人员工作质量进行监管,结果反馈各后勤部,由后勤部向保洁公司提出意见或建议,督促其整改。5院感管理科及后勤部定期对保洁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6清洁与消毒原则:6.1 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频次。6.2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6.3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实行一用一更换。6.4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6. 5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7. 6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8. 7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9. 8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消毒剂内。7日常清洁与消毒:10. 1低度风险区域如行政办公、会议室、病案室等实施清洁级清洁与消毒,达到干净,无尘污垢,无碎屑及异味。11. 中度风险区域如普通病房,门诊医技科室等实施卫生级清洁与消毒,环境表面菌落实WIOCfU/CM212. 高度风险区域如感染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等实施消毒级清洁与消毒,环境表面菌落实这5cfuCM213. 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先去除污染,再进行消毒。14. 如被不动杆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多重耐药菌,特殊病原体污染时,应做好标准预防,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8洁具的处理:洁具用后应清洗干净,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冲洗干净,干燥备用,有条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四参考文献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48号,2006年9月1日实施。2依据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国卫办医涵2019480号2019年5月18日发布

    注意事项

    本文(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感控标准预防执行之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