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电子科学与技术-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858529
资源大小:130.3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303-电子科学与技术-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专业代码:080702)一、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四年,专业门类为工学。始建于1970年,原名为微电子学,1999年根据教育部新的学科目录改为现名。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工信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规划。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新能源光电器件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河北省类脑神经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与微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两个发展方向。与同光半导体、芯愿景、芯动能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实现高校与业界优势互补。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支持与应用、工程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可达到中级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并应达到如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培养目标2: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专业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相关领域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3: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框架下,分析、研究和合理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以及微电子器件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考虑到工程的实施对现实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培养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强的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胜任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方面的产品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工作。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复杂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养成高尚品德、终身学习、沟通交流、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素质。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12能针对微电子器件和电路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13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用于推演、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22:能基于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23:能认识到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愿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微电子器件与芯片单元、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津、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34:掌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指标和技术方案的关键因素,并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32能够针对特定应用需求,完成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功能单元的设计;3-3:能够进行专用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及其制造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毕业要求4_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42能够根据特定功能与应用领域,选择合理的研究路线,针对器件结构、电路单元与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实验方案;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合理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5-1:了解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过程中常用的设计开发软件、制造设备与测试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52能够选择与使用常用的专业设计开发软件、制造设备与测试仪器,对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进行分析、计算、设计、制造与测试;53能够针对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研发,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及合理的软、硬件工具,模拟和预测器件与电路性能,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061: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62能分析和评价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过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费任。毕业要求7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I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微电子卷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费任.8-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我国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发展情况;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92:了解团队中的成员定位,能独立或者合作开展工作,进一步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能就微电子器件与芯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公式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102:了解微电子器件与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具备国际视野和外语应用能力。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H/: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112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1能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四、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标准学制四年六、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核心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半导体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毕业学分要求(-)第一课堂课程类型课组名称修读方式理论教学环节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合计时计学合学分学时学分学时通识教育课程通识通修课必修3155714280/8周45837/8周通识通选课选修8136-8136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必修416975102/2周46799/2周学科拓展课选修61025-11-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核心课必修17.529817.585/15周35383/15周专业拓展课选修10.5178.54.5-15-合计1141968.546-160-毕业总学分160其中:比例类别学分数比例“选修课程”学分与占毕业总学分比例(30册附情况说明3421.25%“实验实践环节”学分与占毕业总学分比例(文科类220%、理工医类25%)4628.75%以下参加工程认证专业填写比例类别学分数比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与毕业总学分比例(NI5%)2515.63%“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学分与毕业总学分比例(330%)51.532.8%“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学分与毕业总学分比例(220%)32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与毕业总学分比例(15%)40.525.3%(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60学分,其中“劳动教育”最低学分要求为8学分(32学时)。具体内容详见河北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53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修读14学分)1.通识通修课(共修读45学分,其中实践实验环节修读1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CoursesName核型考类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小计理论实验实践3123G00001思想道德与法治Ideo1ogy,Mora1ityandRu1eof1aw考试2.5424223123G00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spectusofModernChineseHistory式2.5424213123G00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asicPrincip1esofMarxism考试2.5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