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最前沿 风劲潮涌逐浪高.docx
开放最前沿风劲潮涌逐浪高位于海南陵水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新华社发福建省福州市城市建筑群。新华社发消费者在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内购物。新华社发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新华社发建设中的广东湛江鹭洲大桥。新华社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编者按广东、福建、海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发展面貌 日新月异。从“三天一层楼”起步,到成为“创新之都”,深圳 写下令人赞叹的传奇;从东南沿海“发展洼地”,到全国民营经 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晋江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从 偏远落后的边陲海岛,到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海南经历了辉 煌蝶变近期,本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报道组走进广东、福建、 海南调研采访,感受三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壮志雄心和丰硕成果。“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 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 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加快建设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 改革开放的示范” “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 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福建、海南、广东,中国改 革开放的前沿热土,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省考察时,留下 殷殷嘱托。站在更高起点上,如何更好完成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阔步向前?三省统筹陆海,交出精彩 答卷。1 .依海而生开放永不止步南海之滨,风劲潮涌;伶仃洋上,长虹卧波。珠三角九市串 珠成链,一张世界级城市群宏伟蓝图徐徐铺展。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辆辆货车正在等待通关。开通 四年多的港珠澳大桥,充分展现出作为超级工程的吸引力和辐射 力。“仅用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能把产品运输到香港。”珠海 海淼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翁锡鹤介绍,大桥的开通,大幅降低了 时间和物流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作为我国粤港澳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港珠澳大 桥珠海公路口岸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站式”查验,通关车辆只需 停一次车、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查验。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介绍,四年多来,经口岸出入 境的旅客超过2978万人次、车辆超过615万辆次。得天独厚的 区位优势和高效的物流运输效率,也让港珠澳大桥的集聚效应日 益凸显,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志同道合,跨越山海。福建省福清市元洪投资区,作为印度 尼西亚华侨投资的全国第一个华侨合作开发区、全国最大的外商 土地成片开发项目,如今有了新的定位以元洪投资区为中方 园区的中印尼“两国双园”正加快建设,致力于打造福建扩大开 放发展的新引擎。走进元洪投资区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 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品种多样的预制菜打包装箱准 备运往全国各地。公司副董事长施捷介绍,生产线上加工的渔获 来自于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印尼携手共 建“海上鱼仓”,一端连着福清加工厂,一端连着印尼捕捞场。“得益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我们构建了 '交易在元 洪,交割在全球'的全产业链开放式平台。中印尼两国双园' 为两国企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企业间的合作愈加火热。”施 捷说。“真香,口感很特别。”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品山柚油引得记者连连 赞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海南澳斯卡粮 油成为洋浦保税港区引进的首家大型实体企业,也是首个建成投 产的生产性项目。“像我们这样的百万吨产能粮油加工企业,以往建厂需要两 年时间,而我们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半年多。”海南澳斯卡粮油 副总经理曹又华提起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创下的“洋浦速度”感慨 道:“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今年4月, 简化企业申报、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两头在外” 保税维修等第一批11项政策扩区试点成功实施,政策实施范围 从保税港区的2. 23平方公里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的114. 7平 方公里。数据显示,2022年洋浦全区营收8461亿元,占海南自 贸港13个重点园区总营收的46. 3%o2 .向海而兴书写“中国奇迹”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正在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下开 启新一轮产业变革。以前,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现在, 拼科技、拼创新、拼产业链。位于广州的广汽埃安智能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快速飞舞转 动,智能造车的速度不断被刷新。53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 车,不仅速度快,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生产。总装车间工程师张自初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 6种不同车型,背后的秘密武器是“智慧眼”。每支机械臂上都 有一只“联通智慧大脑”的眼睛,可以实时扫描车型,并通知“大 脑”如何运行。这是新时代汽车产业电子化、智能化的生动写照。福建新华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抓棉、梳棉、 并条、粗纱、细纱、自络、打包码垛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速 运转。“在智能制造加持下,传统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 场景已经远去,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贯穿了纺纱工艺全过程。工人 们再也不用顶着车间里令人难耐的高温整日作业了。”新华源科 技集团生产技术部常务副总经理刘显煜介绍,乘着“数字福州” 建设的东风,始创于2002年的新华源集团,从位于福州市长乐 区的一个3万纱锭规模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旗下拥有四个纺纱生 产基地,共计150万锭纺纱规模的集团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最 专业的纤维素纤维纺纱应用企业之一。“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纺织大数 据管理平台,利用5G、工业互联网、视觉技术等优化生产过程 中的各种难题。”刘显煜告诉记者,生产效率高了,吨纱能耗降 了,产品品质越来越好。海南三亚崖州湾,曾经的“绝岛穷荒地”,如今一个高标准、 开放共享的“种业+深海”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正逐渐成形。“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 系统谋划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保障 体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介绍, 作为南繁和深海科技创新前沿,科技城吸引了大量科研人才长期 驻守。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海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杜梅正在研 究水稻氮肥高效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可以大大加快水稻 研究的步伐,加上科技城产学研结合紧密,从理论知识到生产实 践可以无缝衔接,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杜梅说。由陆向海,濒临南海的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自打造科考母 港以来,已服务700多个科考航次,全国有近40家科研单位从 南山港驶向远海开展研究。3 .与海共荣 短板变成“潜力板”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在开放水平、 发达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依然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内 部发展不均衡等短板。记者来到佛山市紫南村,宽敞整洁的马路、丰富多样的文娱 设施、郁郁葱葱的景观树、波光粼粼的湖面很难想象,这里 曾是脏乱村、问题村。制定产业规划,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打造一流的 硬件设施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引进优质企业落户;以文旅融合赋 能产业振兴,形成多业态文旅产业集群近年来,“腾笼换鸟” “筑巢引凤” “文旅扬帆”经济发展三部曲在紫南村唱响。“家门口就能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再过几年还能领退休金, 日子别提多美了 ”多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潘俭杨如今回到村里 务工,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满面春风。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念好“山 海经”,绘好“山水画”。在福建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落日金晖映照海 面。撒下一把鱼粮,一条条大黄鱼跃出海面,竞相争食。“以前的大黄鱼只有大约30厘米长,升级改造网箱、整治 海洋环境后,现在的大黄鱼起码能长到60厘米。预计今年养殖 量能达到8000吨。”公司董事长尤维德说。曾经,我国沿海野生大黄鱼资源近乎枯竭。近年来,福建省 及宁德市借力科技,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难关,升级 改造网箱、整治环境,使大黄鱼成活率上升、品质提升,一度濒 危的大黄鱼重回大众餐桌,渔民收入“节节高”。走进海南省五指山市清水乡毛纳村,村民王柏和正和妻子忙 碌着。夫妻俩种了 40多亩茶叶,还经营着一家手工茶坊。“小 时候村里都是茅草房,也没有什么收入。如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 茶叶饭、旅游饭。”王柏和说。充分利用宜人环境和生态资源,毛纳村打出“茶旅+文旅” 的融合牌,设计旅游线路,举办文旅活动,引导鼓励农户利用自 家庭院特色设计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人们说,奔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毛纳村,正是新时代中国乡村的 幸福模样(记者赵斌艺 张亚雄陈之殷)(项目团队:记者 赵斌艺、张亚雄、陈之殷、唐一歌、吴 春燕、严圣禾、高建进、马跃华、王晓樱、方曲韵、张胜、王斯 敏)(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