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游戏”的重新认知与分析.docx
对幼儿“游戏”的重新认知与分析“游戏”一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什么是游戏呢?哪些活动又称的上游戏呢?游戏还有“真游戏”和“假游戏”之分,我们又应如何分辨呢?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又应如何开展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行一一思考与分析。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由内部动机支配,具有主动性,从游戏中获得喜悦,内心情感得到满足,他们能有计划地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那我们说什么是“真游戏”和“假游戏”呢?举个例子,拍球活动,是一项游戏活动,一名幼儿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一会转转球,一会滚滚球,一会又踢一踢球,玩得特别开心,另一位幼儿则被成人要求必须连续拍球50个才可以停下,于是他特别沮丧地不情愿地在拍球。同样都是在拍球,动机不一样,情感不一样,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真游戏”是没有成人的规则与要求,完全遵循内心的游戏,而“假游戏”是成人规定下的游戏,具有强制性。对于上面的例子,前者是“真游戏”,后者是“假游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在幼儿阶段要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成人不要给幼儿提出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要求与任务,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使幼儿沉浸在成人以为的“假游戏”中。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包括自主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有学者曾探讨过,说现在的教育现状基本上由教师主控,使幼儿失去了天真、活泼的童真,莫不如以前我们不上幼儿园在乡村里无忧无虑地玩耍,没有人拘束,我们把这叫做乡土自由游戏。那我们来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谈到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时指出:“儿童的游戏和自我选择的活动在许多方面可以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但是如果没有计划、变化、兴趣和成人的支持,游戏对于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中必须要有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发展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幼儿自主做计划,并选择游戏活动,然后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能从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总结经验。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所有幼儿的全面发展,乡土自由游戏如果没有迁移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仅仅停留在无意识的表面游戏上,那么使幼儿很难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它的优势,不要相互否定,而是要相互融合,乡土自由游戏中的自然游戏性是幼儿园游戏中缺少的部分,然而安吉游戏应运而生作为补充。它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一种理念,它以幼儿的“真游戏”为核心,由开放的游戏环境、幼儿游戏的赋权、成人的支持三大要素构成,让幼儿在没有成人干预、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边界,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安吉游戏的理念,设有自主选择的区域游戏活动、开放探索的户外游戏活动、涉及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全面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全体幼教人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从而给幼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幼儿,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放手做好基础,从指挥到旁观并适宜的介入,掌握介入的时机,使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2023年8月9日-8月16日7天的国培学习,让我对“游戏”有了新的认知与体会,在此分享给大家,再次感谢吉林省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们,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授课,可谓是倾囊相授,所以我们教师更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不负使命,砥砺前行,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