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的基层人才培养(论文)》4200字】.docx
农村基层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目录农村基层人才培养问题研究1摘要1引言11、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现状21.1 人才队伍对工作成就感的渴望21.2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数量偏少21.3 对职业发展的追求不同32、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存在的问题32.1 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担任乡村振兴的重任32.2 人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42.3 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43、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对策研究43.1 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确保乡村留住人才43.2 分类推进人才培育、提高乡村人才素质43.3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手段5总结5别文献5摘要我国提倡和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想要取得显著的效果,离不开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支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但是农村年轻人大多都是在城市工作,不会留在农村,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探索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农村基层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乡村振兴实施缓解人才压力,助力乡村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关键词:基层人才;农村建设;培养引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是城市的一部分,农耕文明的本质影响深远。虽然说我国整体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看到取得重大成效之外,对其短处也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国农村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人才培养的提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工作)”、“县乡对口帮扶干部”等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才的短缺问题,但是很多人都只是以这个平台为“跳板”,只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人才这个根本性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对于乡村振兴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农村的人才会流向城市,如果农村人才的质量不高,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农业现代化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1、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现状农村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越发明显,虽然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人才流失严重;还有很多患有拖延症的工作人员,这使得工作效率持续下降;由于农村环境条件不好,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无法与城市媲美,再加之现有的激励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农村人员多方面的需求;外出工作人员不愿返乡、大学生不愿回乡创业等等。除此之外,由于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陷入“经济不发展一一激励手段单人才流失一一经济不发展”这样一个恶性的死循环。1.1 人才队伍对工作成就感的渴望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无论是大学生村官、县乡对口帮扶人员,还是基层村干部都想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由于具体工作的模糊性和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无法真正地去衡量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再加之激励制度的缺失,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没有动力的工作氛围中,他们渐渐失去当初的那份工作激情与热忱,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怀着混日子的心态混一天是一天,工作效率大大锐减。1.2 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数量偏少表11A村就读人员(单位:人)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及以上合计占比(占总人数的比例)356384443813.24%表12A村干部队伍(单位:人)支委村委县乡帮扶人员合计占比(占总人数的比例)43180.24%表13自主创业人数(单位:人)大学生自主创业农民自主创业合计占比(占总人数的比例)1639551.66%表14A村干部人员构成表人员构成人数本村带头致富人35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I1回乡大学毕业生22退伍军人18乡村医生教师29根据调查,在A村3308人中,干部队伍8人、占比0.24%,自主创业人数55人、占比1.66%;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1人、占比0.33%;回乡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18人、占比0.54%;乡村医生教师29人、占比0.8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特别在农村基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非常少,结构失衡。1.3 对职业发展的追求不同A村无论是村民还是干部对职业发展的追求不同,一些人对现在的职业发展比较满意,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一些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以及企业家和返乡农民工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不看好,认为农村发展环境不如城市好。影响农村发展的环境,这里主要描述的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又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指办公工具、办公环境等等,软件设施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等,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观念都落后于城市,这导致了人才单方面地向城市转移,农村留不住人才,他们的抱负在农村得不到施展。他们的需求在农村得不到满足,企业家和返乡农民工觉得在农村发展不如去大城市取得的效益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要想拢住人心,就要变通地满足他们内心相应的需求,如若不然,将会有大量人才外流,城乡二元分化更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远大,不利于基层人才的培养建设战略的实施。2、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存在的问题2.1 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担任乡村振兴的重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农村,大量的农村人才选择走向城市,人才都是往发展前景更好的地方去,那里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因此,落后的农村对人才没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A村3308人常住人口中,村干部队伍8人、农民企业家35人、新型职业农民42人等各类人才占总人数的2.56%,占比是非常低的。农村的总人数本来就没有城市的多,再加上由于交通设施、互联网、对外信息沟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好,人才的单方面流动,导致了农村出现了人才空缺。2.2 人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A村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加之自身对接受新经济新事物的能力水平有限,大多数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不愿留在农村发展,更愿意走向城市。A村的村干部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企业家等各种人才加总占A村总人数的2.99%o根据调查,村民里面基本上没有文盲,但是初中以下占80.4%,高中及以上学历占19.6%,学历层次的差异造成了他们思想保守、素质较低,不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创新学习能力。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I,难以适应农村基层人才培养的要求。2.3 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农村群体的积极性,个体只有对一个组织或集体产生感情,才会死心塌地的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把这个地方当成自己的“家”来用心经营,这样的个体即使没有外界力量的刺激也会自发的利用创造性思维为组织出谋划策,这就是内在激励因子的力量。然而,A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这种内在激励因子;农村的人才评价机制落后、评价标准不健全,没有把人才对乡村发展的贡献率、当地村民的满意度作为人才评价和考核的主要依据。A村在人才队伍方面的激励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机制,村干部对当地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农民企业家和新型职业农民没有相应的奖励,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没有。这导致这些对当地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群体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手段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多样化,不能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基层的人才培养战略。3、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建设对策研究3.1 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确保乡村留住人才一是建立农村人才专项基金。资金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农村现有的资金难以满足农村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和保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农村,带来更多的资金,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企业资金为辅。可以采用BoT的建设模式。节约资金的同时又完善了基础设施,类似的方法可以引用到其他方面;二是拓宽晋升渠道。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大家公认的具有特殊技能人才及农民企业家、新型职业农民等优秀人才选入村干部队伍,让这些人参政议政,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好的实现农村基层人才培养。3.2 分类推进人才培育、提高乡村人才素质转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县乡帮扶干部”等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意识,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和目标;对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队伍,要学习先进理念、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和定期考核;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要提供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聘请高级讲师来组织开展专题培训I。分类培训,坚持按需施教。政府应该给予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更多的政策规定、指导与支持,鼓励更多的基层人才加入农村建设的队伍。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规范化的基层人才培训,提高个人农村实践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对在基层工作的基层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创造良好的职业前景,促使现有的基层人才愿意留在基层服务,同时,吸引相关人才选择基层,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3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手段有效的激励,可以充分激发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激发人才队伍的内生动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激励机制,采用多样的评价激励方法,例如重视差别激励,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有效的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基层人才提供从福利待遇、购房优惠、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吸引高校人才毕业生扎根基层;另一方面还要改革基层人员的晋升机制,建立侧重业务水平的职称评价体系。其次,要完善人才培养和成长平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加培训多的基层人才对政策的认知与认可度更高。因此,要想提高基层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就要增加基层工作者每年的进修和培训机会,加大基层人才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力度。总结应通过加大政策宣传以及探索适合农村地域特色的新培训模式来增强基层人才的工作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基层人才培养秩序。对基层人员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分析可得:基层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整体服务能力较低等方面。以上因素影响基层人才对基层工作的认可度,应加大对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基层人才的准入门槛和待遇水平,建立数量充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一流的基层人才队伍。参考文献1胡红宇,陈政,盛静.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23,42(05):232-233.卢玉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3.胡依然,付卫东.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J.教育家,2023(14):24-25.4王振省,杨加祥,周晶,孙传文,沈平柏,王中宾,盛可,吕文靖,张国杰,孙万纯.乡村振兴战略下盐城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04):238-240.5杨国芳.商都县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