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延安精神”党课讲稿、发言材料及主持词6篇汇编.docx
-
资源ID:838466
资源大小:42.0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发扬延安精神”党课讲稿、发言材料及主持词6篇汇编.docx
“发扬延安精神”党课讲稿、发言材料及主持词6篇汇编目录1,微党课:从延安老故事中感受不一样的延安精神2 .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及启不3 .党课讲稿: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4 .党课讲稿:弘扬延安精神筑牢政治忠诚5 .在区文联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1周年学习研讨会上的主持词6 .参加机关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期间关于参观延安圣地的发言材料微党课:从延安老故事中感受不一样的延安精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故事,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块学习几个老故事,看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三用”大衣【故事】这件翻领、有腰带可系结的深褐色皮大衣静静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它的主人是周恩来。这件制作精良的大衣,在革命战争年代,功能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避寒与美观,被称为“三用”大衣,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940年,周恩来将这件皮大衣从苏联带回,在延安时期一直随身携带,时常穿着。1946年,周恩来就是穿着这件皮大衣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见证了党的统一战线的胜利。1947年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途中,周恩来夏天把大衣作雨衣来挡雨,晚上将大衣作被子来保暖,冬天再让大衣回归“本色”来御寒,“三用”大衣之名由此得来。1949年“进京赶考”后,皮大衣结束了它陪伴主人征战南北的任务,周恩来先把它送给邓颖超穿到1956年,后又交给卫士长成元功保存。1964年8月5日,这件跟随周恩来24年的皮大衣终于完成使命,赠送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周恩来的这件“三用”大衣,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感言】周恩来的“三用”大衣,体现了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今天,这种优良传统不能忘、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中指出:“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体现了党中央狠刹铺张浪费之风的坚定决心,有助于党内勤俭节约作风的继承与发扬。一方面要珍惜当前大好环境和机会,充满感恩之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米做起,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树立节约就是增效的意识;另外一方面要热爱劳动,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之中,努力学习技能、创造财富,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二、三个案件【故事】1941年1月延安出版的一份解放日报上有这样一则时评,其中说道:“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延安能拔掉这些“莠草”,成为当时国内外廉政的典范,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群众的监督,更靠的是全党的反腐决心和制度力量。边区政府不但制定了多个惩贪反腐的规定,而且违法必究、有责必问。1940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在关于开除党员党籍问题的决定中郑重承诺:违纪党员,不论出身如何,党龄长短,贡献大小,一律依纪严惩不贷。“莠草”肖玉璧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斗英雄,全身有90多处伤疤,住院时,毛泽东还把自己每天的半斤牛奶让给他喝。伤愈后担任甘泉县张家畔税务局局长,曾经的战斗英雄没有顶住“糖衣炮弹”,贪污公款3050元。要知道,当时中央领导一个月的补贴也仅有几元钱。根据法律,贪污IOOO元以上应处死刑。行刑前,肖玉璧向毛泽东写信求情,毛泽东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1941年12月,肖玉璧被执行死刑。延安时期与之类似的案件还有黄克功案和刘振球案。1937年10月,26岁的老革命、抗大大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被处以死刑。还有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的某团政委刘振球,逐渐居功自傲,目无党纪,大行官僚主义作风,漠视上级命令,欺凌下级干部,手枪恫吓是常事,导致其团内4个月逃跑了8名干部,还贪污公款数百元,1939年被开除党籍并受到法律制裁。【感言】这些案件是延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一个侧面,对贪污腐败、触犯法律、违反党纪等行为的严厉问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法纪威严。当前,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国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丝毫不逊于延安时期。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党规党纪密集出台,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既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每个党员抵制腐化变质危险、加强作风修养的镜鉴。不管任何人,违反了党纪国法就要受到严惩,结合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我们要切实增强遵章守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忠孝朱德【故事】我们党的领导人中,朱德算是长寿的,长寿也跟遗传有关,因为朱德的母亲是86岁逝世的,她是1944年2月份走的,噩耗3月份传到了延安。朱德的母亲一生劳碌,临终前几分钟还在锅台做饭,感到不舒服,倒下就没有再起来。虽说是上寿,白喜事,朱德还是很悲伤,经常一个人在炕头吸烟,淌眼泪,一个多月没有刮胡子,朱德在解放日报上写悼文,在私下和康克清唠叨,1966年一个意大利记者做访问,问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就讲:“就是让母亲受苦,老人家死前,我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朱德的母亲没有名字,几十年每天重复着过:天不亮起床,做一大家人的饭,种田、种菜、挑粪,回家后挑水、做饭、喂猪、养蚕,夜晚在油灯下纺线。1919年朱德当护国军旅长时,接一大家子出来住过一段时间,但老人不习惯,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还是回了乡下老家。1943年,朱德在延安收到家信,说85岁的母亲精神不比从前,想见他一面,这里抗战火烧眉毛,八路军总司令,哪能走得开呢,而且,老人年龄又大,又不能接过来,朱德是四川人,有老乡在家里活不下去,来投奔革命,朱德就找过来问,了解家乡情况,知道四川在闹饥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所以就更是担心想念母亲了,想寄点钱回去,多少年一直没有钱寄,八路军司令每个月只有5块大洋的薪水,当时朱德在抗日前线,远水不能救近火,想来想去,想到多少年前的朋友,就悄悄地给在四川泸州的好友戴与岭写信求助,信是这样写的:与岭老弟: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杨、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是如此。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收到复我。此候近安朱德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戴与岭接信后,当即筹足了200元,送到朱德的家里。这封信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朱德一生都没有做求过人的事,只有这一次,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愧疚。【感言】朱德的一生丰功伟绩太多了,写不完,本文只是从他的一封书信,从他对母亲的那份孝心,侧面地去写他的大忠。一个八路军的总司令,位高权重,“十数年革命没有余钱,即将来亦是如此",读到这里,真是让人动容,这说明什么?不以权谋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无限忠诚。在今天看来,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精神财富。忠孝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常言道:不忠不孝之人不值得深交。忠孝是人的道德底线。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及启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的命题以来,党不断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其列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联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形成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并将其运用于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的实践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结和学习延安时期党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深刻把握和推进“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1目标设立: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认识到需要建立起文明先进的中国,从而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第一,打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形态。毛泽东指出,彼时中国阶段性的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必须坚持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革除传统文化中的反动部分,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进社会形态的革新。第二,批驳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面对国内存在的不少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以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毛泽东指出,应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总结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第三,发挥统一战线的凝聚力量。毛泽东非常重视党员干部学习历史文化,并鼓励先进知识分子研究民族史,以此凝聚民心。张闻天也认为马克思主义要求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他指出“对于动员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定有很大的帮助J改造与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争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2 .样态创新:彰显新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新文化应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第一,新文化的民族性。毛泽东指出,新文化不应是割断历史的文化,既要建立起同其他进步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发展关系,又要注重与中华民族的特性相结合。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批评了部分党员干部“言必称希腊”的作风,号召全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历史文化,更加深入地认识和解决革命实际问题。第二,新文化的科学性。党中央开展了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工作,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并出版了党报党刊、学习材料、领导人著述、社论文章、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类著作等出版物。第三,新文化的大众性。党中央开展扫盲识字运动,利用传统经典作品让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党的政策方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热情。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社团组织,改造和利用深受人民喜爱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刻画革命抗战和人民劳动生产生活面貌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3 .内容转化: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构想了新民族文化体系的蓝图,力图建立起一个适应中国革命历史特点和新范畴的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例如,毛泽东、张闻天、艾思奇等人关注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知行观”等思想具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通点,通过重释和建构哲学观、本体论、辩证法等范畴,形成了大众哲学实践论矛盾论等理论成果。第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传统伦理道德观相结合。扬弃与创新传统文化中的个人道德、家庭道德、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增强了人民群众从思想上建立起与国家、民族、革命等观念的联系。第三,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传统社会民俗文化相结合。摒弃陈规陋习,改革婚姻制度,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推行新文字运动,以半日校、夜校、冬学等形式进行新文字普及教育工作;开展“二流子”改造运动,反对好吃懒做、为非作歹等堕落价值观,宣扬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纯良风俗等。4 .价值形塑:凝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核心理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