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教学倾听.docx
问题导向下的教学倾听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 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 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 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 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中,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心理学 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但 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下的环境下,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还真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地让学生 “学会倾听。一、规范要求,有序倾听。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 开展学习活动。问题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学生表达与展示的机会, 教师也会适时地进行指导与评价。如何保障这些活动真正发生效能, 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这些活动必须在有序的环境下开展。试想,如 果台上同学发言时下面都在开小会,整个课堂各自为政,知识的交流 如何能真正发生;如果同学们在台上进行小组成果的展示,下面就各 忙各的,智慧的碰撞如何能够实现?如果教师在台上精心点评,下面 的同学却熟视无睹,教师再厉害、点评再精当亦是枉然。因此,问题 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建立良好的倾听机制,要求师生展示、发言时 下面必须保持井然的秩序。这既是纪律的要求,更是师生之间在彼此 尊重、理解、包容中共同成长的重要保证。二、创设情境,引导倾听。对于距离高考还比较遥远的高一、高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 的外在刺激,难免有部分学生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容易感到课堂 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很容易使“倾听”变成“无源之水二 因此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 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 自然地倾听。情境的创设方法策略很多,每一名教师的特点也各异, 不可一概而论。有语言天赋的老师可以借助亲切自然、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善于借助现代教学 手段的老师可多用直观画面创设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还可利用生活再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 场景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倾听。三、善变节奏,鼓励倾听。节奏原指音乐中的交替出现的强弱、长短等现象,把它应用到课 堂教学中,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疏密相间、快慢结合、舒卷有致、 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等现象。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使课堂教学 具有艺术性,而且能够很好地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 学的效益,实现教育的目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他能够很好地在课堂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 合理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气氛张弛有度,自始至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 力,有启发性地激励学生积极的思维,全面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从而使教学的目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实现。对于不少学生来说, 注意力不能持久专注,这无可厚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 地改变教学节奏,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语言的抑扬、评价机制的介 入等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诵读与书写、 讨论与展示、讲与练等适时的变化即可让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也可 在平铺式的语言中突然引入激励性的语言以鼓动学生;也可适时地树 立典型达到激励的作用等。四、以身作则,示范倾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 须要自己先学会倾听。有些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 生交流或学生展示时,经常性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或是对学生所说的 话,有意无意地显露出不耐烦或是漠不关心的样子。长此以往,就有 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负责影响,不经意间就养成只顾自己、罔顾他人 的思维习惯,甚至在内心中对老师、同学的发言进行排斥。因此,教 师一定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耐心、细心地听学生表 达,即使是学生的发言不太成理,但只要是他认真思考的结果也要给 予足够的尊重。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心态是包容的,他的课堂也必 然是开放的。我经常对学生说:“允许你们胡说八道,但必须自圆其 说J我想如果一名教师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学会倾听学生,那他还有 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倾听自己或其他同学呢?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倾 听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因为这是一切教育有 效的起点。正如古人所言:“别虽一绪,事乃万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倾 听”可能无关宏旨,但必定事关教学秩序,事关学业发展,事关学生 身心,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为教者不可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