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金湾学校的教育情缘.docx
我和小金湾学校的教育情缘教育部领航名师宋XX工作室成员郑XX2019年的8月25日,我告别曾经工作了 20年的一所乡镇学校,怀着深深地不舍和眷恋来到了离家70公里的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 开始了我在民族学校任 教的新历程。转眼三年过去了, 三年的光景,说长,它 有一千多个日子。说短,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回想这三年的从教经历,感慨万千,只 有经历过了,走过了,回味过了,才会有如此这般的感受。这三年,我不仅收获了满满的师生情,收获了家长对我的信 任和支持,也收获了我对民族地区教育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教育情缘:从改变自己做起玉门市小金湾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 的学生全部来自东乡族。在校学生一千六百多人。面对新的 教育环境,面对新的育人对象,我坦然面对,依旧怀着一颗 教育初心,开始了新的教育生活。三年来,我学会了改变自己,学会了适应新的教育环 境,学会了如何和民族孩子相处,学会了如何和家长沟通交 流,学会了如何转变我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为 了这些改变,我站在深爱的讲台上,面对一个个渴望求知的 东乡族孩子,也由此和小金湾学校,和这里的孩子们结下了 深深的情缘。记得初来乍到的我,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陌生:陌生的 学生,陌生的家长,陌生的环境。而更为陌生的是我的课堂。 学生们不熟悉我,我也不了解他们,教室里总是安静不下来。 我给他们讲课文,他们似乎听不懂。我有些茫然。六年级的 学生了,竟然不会听课,听不懂课?课堂上总是一片嘈杂, 我一点心境都没有了?这不是我想象中的课堂。从教二十多 年的我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我感到诧异!既来之,则安之, 我必须改变,学生才会改变。于是,我开始尝试用多种方法改变他们:课前,我为 他们读一则小故事,告诉他们故事中的道理,教育他们如何 做人、做事,如何有礼貌,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 我为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慢慢地教他们把课文读美,读 好听。我送他们一句激励语: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 变。我反复用这句话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随时提醒他们。 这句话一直伴随了他们一年的成长,收效非常好。我还培养他们独自站在台前,为大家背诵古诗或读一段美文。每天轮 流,一人一次。从起初的不好意思到毕业前的大方自如,孩 子们在一点点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我继续坚持这样的做法,一个月过去了,教室里竟然变得安 静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了,教室里的吵闹声、说 话声消失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兴奋不已。也再次让我 对孩子们充满了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改 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孩子们渐渐熟识了,孩子们喜欢 上了我的语文课,特别是习作课上他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对 他们的进步感到欣慰。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充满了 信心。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一起照相, 一起过生日。这些都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回忆,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让 我不再孤单寂寞。三年来,我很感 谢孩子们的陪伴,感谢 他们对我的信任和理 解,也感谢他们带给我 的快乐!东乡族孩子的淳朴可爱时常让我感动不已,我和他 们的情缘因教育而生,也因教育而美!提升质量:坚守初心静待花开这三年的从教经历,让我对乡村教师有了更多的理解 和尊重,让我对民族地区的孩子和这里的教育多了几分认识 和思考。虽说我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二十多年,对农村学校的教 育教学情况也比较熟悉,但和我以前的学校相比,来到小金 湾这所民族学校来任教,所面临的教育状况截然不同:这里 的孩子学习基础薄弱,活泼好动。这里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很多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缺少方法,教育意识淡薄。因 此,在这里任教的老师肩负着更多的教育重任,孩子们的学 习完全依靠老师,所有的课业也需要老师督促完成。孩子们们日夜操劳,那一个个疲惫的教育更需要老师去耐 心引导。可以说,在这任 教的老师们不仅是孩子 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 子们心灵成长的守护者。每当目睹老师们为孩子的身影,和一幕幕辛勤付出的场景,让我对他们更加充满深深地敬意。三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们教学的辛苦,感受到 民族学生的教育实属不易,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每位老师在不同岗位上的不同的工作难度。而老师 们毫无怨言,默默地肩负起这些重任,用一颗博爱宽容之心 给予每个孩子关爱。白天,他们要给孩子们上课,批作业, 晚上,还要去学生家里家访。他们也是爸爸,她们也是妈妈, 但却不能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和家人 孩子一起短暂相聚。他们把更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学校,留给 了学生,也留给了乡村教育这片热土。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 奉献精神一直激励我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我为能长期在这里 坚守的老师们点赞!二1可以说,没有乡村教师这样无私的奉献,就没有乡村孩 子的今天。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目睹了老师们加班加点工 作的情景,也和他们一起为改变学校的环境和学校的面貌而 努力着。我感受到了家长对教育的渴望,对孩子学习成绩的 关注。这三年来,我和学校的班子成员一起修订学校的“三风一训”,一起寻求“雅”文化的真正内涵。我和老师们一起入户走访,走进学生 家中,和家长交流沟通,取 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我们 开展教研活动,和老师们一 起探讨交流学生学习现状, 寻找改变和提高学生成绩的办法。我们开展校园卫生整治行 动,和老师们一起动手,打扫校园卫生,改变我们的工作环 境,让学校焕然一新。我带领学校的年轻老师们一起读书,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提升自身素养。2019年11月,我 被玉门市教育局授予小学语文领衔名师,2020年,正式成立 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我组建了工作室研修团队,带领学校 的青年教师开展了多项主题研修活动,涉及到读书、课堂教 学展示、送教下乡、习作交流、群文阅读讲座等。三年的引 领,让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成为教坛新秀, 在各项活动中,都脱颖而出。三年的默默坚守,三年的实践行动,我和大家一起在小 金湾学校这片沃土努力着,耕耘着,一起坚持梦想,静待花 开。面向未来:走向诗和远方三年来,我对东乡族的孩子,对民族教育有了深切的体 会,有了更多新的感触。我和孩子们的教育情缘也越来越深。这三年对我来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三年,是我重新 对教育开始深入思考,重新审视的三年。这三年,我对自己、 对东乡族的孩子,对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对这里的教育现状 又多了一份思考,也多了一份责任。我想,作为一名老师, 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是改变!三年来,面对学校整体教学成绩不理想的现状,带给我 和老师们许多思考。我利用假期,对全校每个班每个学科的 成绩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发现我们的教育确实有很多问 题,必须要解决,必须要行动。但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提升 学校教学质量,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是每一个老师的事。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去改变。因此,我和校领导班 子成员达成共识:只有教师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学校才有 出路。不改,只能是原地踏步。独行快,众行远,也许我一 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只要我们这个团队心在一起,凝聚 在一起,就会有所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三年来, 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 育教学质量出现了质的的飞跃:2021年中考,我校共有15 名学生被普通高中录取,最让人振奋的是有3名学生的成绩 达到了 600分以上,实现了近几年零的突破。这是多年来学 校曾经没有过的辉煌。面对这样可喜的成绩,五个村的村委 会干部自发来到学校亲自送上了锦旗,表达对全校老师的敬 意! 2022年中考,我校又有16名学生考取普通高中,还有 一名学生取得了 624分的好成绩。三年的酸甜苦辣都融入到了这幸福的瞬间,也融入 在我对东乡族教育的思考中。我深知:无论身处何方,在民 族地区当一名教师是我永远的身份证,它将伴随我一起寻找 教育的诗和远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 学年随之而来,我会继续坚守初心,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 为改变民族教育的现状而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和小金湾学校这份深厚的教育情缘会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存在,我 愿为这份情缘续写明天的故事。我愿和更多的坚守在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一起奋战, 收获一份更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