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单元作业设计.docx
化学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溶液的形成第一讲:溶质、溶剂和溶液第二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乳化现象2溶解度第一讲:饱和溶液第二讲:溶解度3溶液的浓度第一讲: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二讲:溶液的稀释计算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认识溶解和结晶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解过程,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溶液的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另外,还涉及乳化现象。实验溶液的形成探究实验溶解过程探究伴随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宏观现象溶液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基本特征乳浊液和乳化现象定性描述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先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通过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建立概念相互转化关系限度,课题3则是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的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关,步步深入。溶解性亚化钠、硝解钾溶水的探究'溶解度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简单计算可以看出,课题1是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是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本单元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的逻辑性很强。例如,本单元中有关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溶液f饱和溶液一溶解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样的编排顺序既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 .供学生参与的活动较多。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3 .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例如,溶解度曲线的内容是以探究的形式呈现的,通过探究,学生既可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又能够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的意义。(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溶液的认识仍然是感性的、不系统的。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要求和规范操作等有一定的训练;对于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教学设计要力求从实际出发,展示实物、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教师可以采取如下途径进行教学: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即从宏观现象出发,到微观原因分析,再说明宏观特征,使学生从实验探索中和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获得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今后更深入的化学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中要理解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涉及目标序号、目标描述、学习水平等要素。借助单元作业目标设计表进行作业目标设计,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的关联性,以及更好的体现作业目标的结构性。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学习水平1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A知道2能够判断某些常见物质跟水混合是否形成溶液C应用3能够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C应用4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A知道5知道溶液是一类特殊的混合物,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伴随能量变化B理解6通过实验探究,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B理解7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作用A知道8会判断给出的溶液是否属于饱和溶液B理解9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A知道10初步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列表法和作图法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作用的不同C应用11能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确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以及从溶液中大量获得相应固体溶质的方法。C应用12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B理解13能够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C应用14定量认识溶液,培养审题分析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表达能力,体验研究物质的定量方法。D综合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中按照课时展开的有关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溶液f饱和溶液一溶解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样的编排顺序既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作业也是以“溶液f饱和溶液一溶解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理解、掌握。(图1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图)图1:第九单元知识框架图作业安排的主要类型和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包括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综合作业。(一)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侧重于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紧扣当堂学习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复习和巩固,奠定学生逐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达成本单元必须的基本目标。(二)实践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教学进度合理规划,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完成。实践性作业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三)探究性作业和跨学科综合作业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适度综合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原则要凸显递进性和扩展性,注重整合知识、发散思维。提倡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化学题目,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学习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思维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课时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 .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3 .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4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基础性课时作业: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作业类型团基础性作业口探究性作业口实践性作业口跨学科综合作业作业类别因课时作业口单元作业学期作业应用场景课前预习团课中练习口课后练习作业对象因全体学生作业口学生根据情况可自选作业作业时常5-10分钟作业1:基础性作业(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二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作业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与特征能够说明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是较容易的基础性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理解情况,了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观念。作业2:基础性作业(改编)市场上有一种俗称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A、生石灰B、烧碱C、食盐了解学生是否达成课时目标,也进一步巩固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正确化学“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D、硝酸钱变形1:提升性作业(改编)如图所示装置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左侧红墨水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氢氧氧化钙C.氯化钠D.硝酸钱变形2:提升性作业(改编)如图所示,滴管中吸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选项滴管内物质平底烧瓶内物质A稀盐酸锌粒B水氧化钙C稀盐酸石灰石D水硝酸钱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1.参考答案:作业2:D变形1:A变形2:D2 .时间要求:3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作业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常见物质的俗称知道物质溶解时伴随着热量变化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考察内容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同种类型题目变形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溶解时伴随着热量变化了解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压强改变能够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从微粒的性质上而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变形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了解有关稀盐酸的化学反应知道产生压强变化的原因能够说明物质反应或溶解产生的对应现象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2创设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于常见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的掌握情况,较为简单,提升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变形1中除了要知道溶解过程中出现的吸、放热现象外,还涉及到密闭容器中,温度变化引起压强变化,压强变化引起红墨水柱变化的现象,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分析、推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逐渐加深作业难度,拓宽考察内容,易于大部分学生接受、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推导能力;变形2中,引起密闭容器中压强变化的原因除了吸、放热,还有前面学习中涉及到的气体生成,需要学生对于前面学习内容的熟悉,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取反应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机承接,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实现融会贯通。作业3:基础性作业(创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不正确的是()A.用软水洗涤衣物,既节约肥皂又能洗干净衣物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碱性物质能去除油污是因为其能将油污溶解D.盐酸可除去石灰水瓶上的白色物质是能与之反应1.参考答案:C2 .时间要求:1分钟3 .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作业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软水、硬水的鉴别方法知道洗涤油污的几种方法能够解释常见物质的洗涤原理能够解决生活、生产中有关洗涤剂的一些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第四单元软水的应用(A选项);第八单元铝化学性质活泼,铝制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物薄膜(C选项);以及本单元去除油污的方法(B选项)和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D选项)。通过文字叙述,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前后所学知识的整理、应用能力,能较好的反应新旧知识的承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实现融汇贯通。作业4:基础性作业(改编)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做好自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