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808852
资源大小:47.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151O1课程名称中文名: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英文名:DesigntheoryforInorganicnon-meta11icmateria1factory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读类别必修学分2.0学时32开课学期第7学期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混凝土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A后续有关专毕业设计(论文)业课程和教学环节主讲教师/高振国/教授、韩玉芳/副教授、梅世刚/工程师职称考核方式及平时成绩+设计大作业+期末考试各环节所占7'(10%)+(20%)+(70%)比例教材及主要(1)混凝土中小型制品厂工艺设计赵传文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参考书1996(2)混凝土制品厂工艺设计手册东北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水泥厂工艺设计实用手册白礼懋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是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品厂工艺规程、工艺装备、工艺布置设计,并协调工厂建设各专业设计部门工作关系的一门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工厂建设程序,工艺流程、工艺规程、工艺装备、工艺布置的设计原则,工厂组成及产品大纲设计和各组成车间工艺初步设计方法,进行初步的产品成本计算及全厂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进而进行全厂工艺设计。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认识国内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典型工艺设计及现状,认识建厂前期工作,能够根据设计目标,制定设计合理的设计方案课程目标2:能够根据建厂设计步骤,进行工厂组成、原材料堆场与车间工艺设计(含工艺流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工厂总平面与全厂工艺初步设计。能力目标:课程目标3:认识和学习有关工厂设计的相关政策,建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程目标4:认识工厂生产管理相关知识,具有进行全厂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的能力。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1)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序号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1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工艺流程及生产课程目标1、2装备全周期和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和技术方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认识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2毕业要求3-2能够针对任务需要,进行并完成单元装课程目标2备设计和工艺计算3毕业要求3-3能够结合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课程目标1、4境等现实约束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4毕业要求3-4能够集成单元过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课程目标1、2对流程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5毕业要求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课程目标1、3念和内涵。6毕业要求112能将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工课程目标2、4艺设计和实施的全周期和全流程,管理过程进度,控制质量、成本和风险。(2)本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论1.总论课程目标1、3毕业要求3.1、3.3、7.1、教学2.总平面设计11.2课程目标2、3毕业要求7.13.原材料的贮存与加工课程目标1、2、3毕业要求3.2、7.14.水泥混凝土制品工厂设计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3.1、3.2、3.45 .特殊制品成型车间设计支撑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3.1、3.2、3.46 .成品堆场与成品仓库课程目标2、3、4毕业要求7.1、11.2三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内容(32学时)1 .总论(4学时)(1)基本要求认识不同时期国家基本建设政策与程序,投资前期工作、投资时期工作、生产时期工作、建厂可行性研究、建厂计划任务书作用及内容、生产规模、产品大纲及厂址选择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任务及要求、工艺图设计内容、工厂组成、工作制度、设计步骤。(2)教学内容1)课程大纲解读教学内容,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考核方法等2)建厂前期工作3)设计阶段和程序4)工厂组成、产品大纲、设计系数(3)重点重点:设计阶段与程序、工厂组成、产品大纲、设计系数。2 .总平面设计(4学时)(1)基本要求总平面设计的原始资料、设计内容、设计原则、总平面布置形式、典型总平面布置特点、生产管理及文化福利设施设计、厂内外运输、工厂绿化、总平面设计指标。(2)教学内容1)原始资料2)设计内容3)设计原则、总平面布置形式4)典型总平面布置特点5)生产管理及文化福利设施设计6)厂内外运输、工厂绿化7)总平面设计指标(3)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原则。难点:总平面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思想。3.原材料的贮存及加工(4学时)(1)基本要求原材料堆场作用、设计要求、类型、贮存计算、设备选型,原材料堆场工艺设备选型、工艺布置方法原材匀化方法及工艺设备、工艺布置。(2)教学内容1)贮存类别2)原材堆场及仓库的作用3)堆场典型工艺及设备4)堆场形式及布置原则(3)重点和难点重点:贮存类别、堆场作用、形式及布置原则难点:贮存类别4 .水泥混凝土制品厂设计(16学时)(1)基本要求混凝土搅拌工艺及流程、工艺布置形式及适宜条件、搅拌机工作能力计算及选型、搅拌车间各层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非标件设计、各层布置原则。钢筋车间工艺及流程图、工艺设计要求、生产能力确定、设备选型、钢筋仓库设计及钢筋车间工艺布置。工艺流程、工艺形式及成型车间生产组织方法、各生产方法特点及区别、工艺计算、工艺布置要求、养护设备设计。(2)教学内容1)混凝土搅拌车间设计2)钢筋车间与钢筋仓库3)混凝土制品成型车间生产组织形式4)混凝土制品成型车间设计原则及工艺计算5 )一般成型车间设计(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车间工艺设计方法与原则。难点:成型车间设计过程中的系统思想。5.特殊混凝土制品成型车间设计(3学时)(1)基本要求认识特殊混凝土制品种类、特殊制品工厂发展概况及各种典型工艺如国外的罗莎克米达、哥伦比亚砌块生产线。特殊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预应力制品的生产设备、养护设备。(2)教学内容1)特殊制品及生产工艺介绍2)一般工艺流程、工艺规程3)主要设备与工艺布置(3)重点和难点重点:特殊制品与生产工艺、布置原则难点:砌块生产线的流水传送法布置。6.成品堆场及仓库(1学时)(1)基本要求成品堆场及仓库的设计原则,成品堆场工艺设备选型、工艺布置方法,全厂产品成本分析方法。(2)教学内容1)布置原则2)工艺设备选型及堆场工艺计算3)产品成本分析(3)重点和难点重点:布置原则、工艺计算。难点:产品成本分析。四、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本课程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典型工程案例法”等,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不同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理论内容,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原材料堆场设计时,苜先明确料堆高度影响堆存定额,再分析料堆过高所带来的危害,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避害趋利,逐步启发学生明确石子存放时,分粒级存放的优点,当前混凝土制品厂存放石子的一般措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既了堆存定额的基本概念,也为堆场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注重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过程。结合当前混凝土制品厂及现场预制场实际,对比往届毕业设计中的典型错误,介绍正确的工艺布置方法、确定正确的生产工艺参数,让学生认识当前混凝土制品厂的失败工艺参数设计,对工厂生产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样不仅是学生明确工艺设计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对建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及时补充新方法、新内容,并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对不同内容根据需要调整课堂组织和讨论内容,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促进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2 .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多媒体”可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板书”可用于辅助表达,二者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由于本课程有大量的现场图片,传统的纯板书不能充分展示,而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公式推导方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使得学生记录笔记相对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课程中心内容宜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进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理解和记录;图片、视频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 .课外阅读要求推荐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校园网资源(校园网数据库)、图书馆资源(期刊、专业文献)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拓展专业视野,紧跟行业发展前沿。4 .多环节训练(1)平时成绩(2)设计大作业(3)期末考试五、课程综合记分方法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设计大作业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内容须覆盖全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各考核环节及所占比重见下表:(注:旷课1/3以上(含)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考核环节比重()平时成绩10设计大作业20考核环节比重()总计100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如下: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考勤和课堂笔记两部分组成(各占平时成绩的50%)。考勤成绩以百分制计分,折合为总成绩满分为5分。考勤的评分标准观测点100分90分80分60(70)分无故缺勤次数0(权重0.5)-12事故缺勤次数0(权重0.5)123(注:无故缺勤一次扣20分,无故缺勤三次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事故缺勤一次扣10分)笔记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重要资料,笔记的完整程度和清晰程度影响到后继教学,因此本课程将课程笔记列为课程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依据笔记的完整性和清晰程度进行计分,百分制评分(折合总成绩5分)。笔记的评分标准观测点85IoO分7584分6074分<60分完整性全面记录课堂讲基本按课堂讲授内基本按课堂讲授内缺少章节权重授内容,并记录容进行记录,主要容进行记录,主要,课堂讲授的重点课程内容完整课程内容不完整案例。清晰度笔记条理清晰、笔记条理基本清笔记条理基本清记录错误宙C八层次分明晰、层次分明晰,层次不分明(权重0.4)2 .设计大作业设计大作业成绩是根据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及答辩表现三方面综合给出。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20分。课程设计大作业考核方案考察点占比例80100分60-79分060分设计图40图纸设计正确图纸设计基本正确图纸设计有误工艺参数计算参数计算正确参数计算基本正确参数计算有误工艺方案工艺方案适当工艺方案基本可行工艺方案不可行考察点占比例80100分60-79分060分设计说明书40说明书完整,格说明书基本完整,格式说明书不够完整,格式规范较为规范式不规范提问交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