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5练 借助词语标志断句(教师版).docx

    • 资源ID:793674       资源大小:42.8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练 借助词语标志断句(教师版).docx

    第5练借助词语标志断句必高知EjI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在句子中有固定的位置,借此,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句子的起止点。1 .对话标志词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日”“云”“言”等词,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日"“云”“言”等词,我们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说话人及其说话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曰”只有表示对话义的“说”才可以在其后断开,因为"曰”还有其它的意思,如“叫做”“是”等义。2 .虚词标志词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知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盖、其、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在其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在其前后都可断开。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己”等,在其后面可断开。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在其前面大多可以断开。常用在句首的时间副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可以在其前面断开。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下面这个条作为规律记一记。1. “以、于、为、贝k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2.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5. “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赵京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愚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扶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意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日:“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隆之丕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悬。悬年末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也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感素与奉善,教遗书切贪之,而谗者因言息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愚书,乃惊日:“赵烹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亳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日:“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急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日:“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愚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悬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1 .文言实词(1)仃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2)常思报之:为动用法,为报仇。(3)乃挟兵结客:兵器;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4)无相距者:他:通“拒”,抵抗。(5)意以因疾报杀:认为。(6)且祚之而去:释放:离开。(7)顾谓仇日:回头(8)尔若健:你们。普,辈。(9)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不肯投降:投降。(10)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H)使诣舞阴:到去:前往。(12)您被创:遭受创伤。(13) .恩素与奉善:向来、一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交情好。(14)数遗书切责之:wei,送信:严词斥责。(15)赵总直长者也:德高望重的人。(16)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觉察,暴露,败露。(17)穷诘其奸:深究问贲。(18)更道它所欲:重新;其它的(19)余党当坐者数千人:牵连治罪(20)恶恶止其身:WcI6,憎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21)百姓歌之:名词活用为动词,歌颂。名词+代词。(22)帝令悬典边事:主持,主管。2 .文言虚词(1)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2)尔普若健:连词,如果。(3)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连词,表承接,可不译。(4)帝得慧书,乃惊臼:副词,却,竟然。(5)其年,迁总平原太守:指示代词,做定语。那(些)。(6)于是擢举义行:在这个时候。3 .特殊句式(1)从兄堂兄为人所杀被动句1为()+所+动词(2)无者的人。(3)非仁者心否定性的判断句。(4)信义著名省略句,省略介词“以“,即''以信义著名”。(5)使诣舞阴省略句,省略“之”,他,即“使之诣舞阴”。(6)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邓奉于南阳。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愚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愚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日正侯。(7)为人所患被动句。“为所+动词”(8)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意念被动句。被发现觉察。4.文化常识(1)更始:汉帝刘玄年号。(2)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3)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4)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5)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进行拷问,“考”,通假字,“拷问”的意思(6)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7)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6)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7)车驾: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慧/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意/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意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惠信义著名/愿得降之/【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选A。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名词、动词分析。“更始”是人名,“舞阴”是地名,“舞阴大姓李氏”是主语,“不肯”的主语承前省略,应为“李氏”,“云”是“说”的意思,“意”即赵惠,据此可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对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解析】选B。“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赵意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赵意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赵慧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赵愚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大意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析】选C。”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于文无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5分)译文:(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5分)译文:【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解析】(1)句抓住关键词“奉法”“枉”“无复”。(2)句抓住关键词“辄”“屡”“歌”。【参考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不可以违反,你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地界就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姓歌颂赵意。【评分标准】(1)译出大意给2分;“奉法”“枉”“无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辄”“屡”“歌”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附【参考译文】赵意字伯阳,南阳宛郡人。年轻时就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慧十五岁,时常想着为他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意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遭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京,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彩,赵愚不到二十岁,引见后,就任命赵愚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李氏就投降了。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愚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愚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意和邓奉合谋,光武帝怀疑此事。等那奉失败,光武帝得到赵总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愚真是有道德的人。”后来赵意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做过琅邪相,强横狡猾而不守法度,掠夺兼并,大家都很怕他。赵意到任伊始,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有很多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意都没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快病死了,皇帝来到赵王身边,问他还想要什么。赵王说“我和李子春关系不错,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意要杀了他,希望能让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不可以违反,你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这年,赵愚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总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O赵超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制住他们的身体就行了,可以把所有人都迁移到京城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把他们安置到颍川、陈留。于是赵意推荐有义行的人,除掉奸恶之人。后来青州闹理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螳虫一进入平原郡地界就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姓歌颂赵惠。二十七年,赵法升任太尉,赐爵住为关内侯。这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光武帝命令赵意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初五年,赵意病重,汉章帝亲自前去探视。等到赵息去世,汉章帝前去祭吊。那年他八十四岁,谥号为正侯。(2016全国卷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土。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练 借助词语标志断句(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