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docx
院长在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刚才,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谈了看法和感受,让我看到了你们奋发向上的姿态、听到了激扬青春的声音,获取了促进两级法院发展的良好建议,四点印象:1、有站位;2、有激情;3、有担当;4、有智慧。下面,我四点要求:一、砥砺政治品格,厚植家国情怀我们生长在一个伟大的国度。飞驰向前的“和谐号”高铁展现了“中国速度”、翱翔太空的“神舟号”飞船展现了“中国高度”,驶向深蓝的“蛟龙号”潜艇展现了“中国深度”,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展现了“中国温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展现了“中国广度”。几十年光阴,中华民族以“惊人一跃”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样的跨度,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优越的制度;这样的跨度,承载了一个伟大国家飞越沧海的历史风云。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这个时代,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小事当成是对自己一次难得的历练、一次人生的积累。二、传承兵团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我们要牢记入党和选择工作岗位时的初衷,选择兵团,就意味着选择坚毅品格,选择无私奉献。几十年来,一代代永不言弃的兵团老兵以戈壁为床、以天空为被、与黄沙相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让巍峨天山固若金汤,让无垠荒漠变成美丽绿洲。他们播下的每一颗奋斗的种子都已生根发芽,他们留下的每一个前行的脚印都如同一幅画卷!如今,我们作为兵团精神的接棒者,就理应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兵团文化的熏陶,获得人格的滋养,成为一个坚毅的兵团人。信念,不是间歇性的踌躇满志,而应是长期的无畏坚守。如果说,兵团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那么,我们每一个兵团干部就是船舱里划桨的水手,而非甲板上的观光游客。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带着情感,奋力划桨,这艘兵团之船才能承载边疆各族群众,行稳致远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人生,倘若没有一段酣畅淋漓、热血澎湃的经历和回忆,那是不完整的。当回首过往时,没有奉献的痕迹,没有奋斗的追忆,必将空留沮丧和叹息。作为新时代兵团战士,我们应保持一往无前、中流击水的豪迈,秉承以身许党、矢志不渝的情怀、像大漠胡杨一样,坚韧不拔;像戈壁红柳一样,永不变色;像天山雪莲一样,忠诚干净;像绿洲白杨一样,就地扎根,忠实地守护着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代代相传。三、立足岗位实际,提升履职本领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因为,奔跑比静坐更有力量、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我们青年干警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司法改革同频共振,与两级法院的工作目标同频共振。努力提升“八项本领”、“七种能力”,立足岗位实际,找准嵌入点,把个人的精彩智慧,融入到法院岗位实践工作中去。高举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积极履职、为社会持续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四、筑牢法纪防线,坚持廉洁司法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扶公却私,以德修身。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修好共产党人的心连,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谨慎与当事人、律师交往,始终心存敬畏,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不触纪律红线,筑牢法律底线,对标道德高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弘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感悟初心使命、锤炼政治品格,净化洗涤心灵,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履行职责使命上来。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廉洁从政,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实际工作的能力水平。学校讲稿:“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理解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注意区分思政课的本质与现象。思政课的现象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常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等,这些现象会随着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发生变化。理解思政课的本质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从思政课的性质来确定思政课应讲什么道理这一根本问题,它不同于思政课现象那样复杂多变,而是具有稳定性。因此,深刻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价值蕴含和实践指向对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意义重大。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蕴含的性质与道理“从理论上讲,'思政课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本质,二是教育教学本质。”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关怀下开展教学活动,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并通过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道理来体现。同时思政课又是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它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具有教育性,通过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来体现。1思政课立足政治性讲党治国理政的道理。思政课具有特殊的课程性质,即鲜明的政治性。从政治功能来看,思政课具有立德树人的特殊功效,思政课的落实与成效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解决。从思政课的部分授课内容中能够知悉思政课的政治功能:思政课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至关重要;思政课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十分必要;思政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思政课也承担着与形形色色社会思潮作斗争的任务,防止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消极文化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要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为思政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思政课要讲好党治国理政的道理,从历史逻辑上讲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成就,从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深化学生对党的认识,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从理论逻辑上讲清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果,讲清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党治国理政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逻辑上总结党百年治国理政中取得的历史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讲清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特别要讲清楚新时代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战略规划,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全面阐发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治理之道。质言之,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来讲道理,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党治国理政的道理。2.思政课立足教育性讲学生成长发展的道理。思政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教育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的教育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思想上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对学生群体的要求。同时,思政课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已内化的思想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使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防止行为失范。思政课的教育性决定了思政课要讲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道理。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思考、勇于表现自我,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但是他们也易受环境影响,情绪情感不够稳定、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在学习和成长中容易陷入困境。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和成长中的困惑,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点,思政课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和思想动态,在必要时进行积极干预,帮助学生解决理想与现实和个人与社会等矛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都要求思政课讲清讲好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道理。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教育性不可分割,两者是互相建构的关系,思政课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时,也在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发挥着教育性功能。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用先进的思想理论铸魂育人,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与祖国同行,使学生在扎根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这是一个漫长的育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讲好道理,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十分关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对思政课政治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的深刻感知。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体现的价值意蕴明确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是对思政课性质和功能的深刻感知,是对思政课根本任务的进一步理解,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素质认识的深化。1深刻感知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前提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教育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主张,并且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阶级性、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阶级性、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这种属性规定了思政课的性质和内容。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为学科基础,又承担起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政治,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也必然离不开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这些论述更加明晰地彰显了思政课的政治性,讲故事其实就是在讲道理,就是讲思政课的内容。因此,“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蕴含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深化了对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认识。2深入理解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思政课既“立德”又“树人”。“立德”就是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要求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讲清楚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更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守公德”是要求思政课引导学生遵守和践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道德。为了使学生“守公德”、养成社会主义道德,思政课必然承担起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的任务。“严私德”则明确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作风的任务,使学生遵守公民的基本规范。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讲好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思政课“树人”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思政课需要对党的知识进行讲授,讲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向党靠拢。另一方面,拥有扎实学识是学生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思政课讲道理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思政课不仅要在理论课上讲道理,还要在实践活动、课外活动、职业培训中讲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业务能力。3.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号召学校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给予思政课深切期望,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023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作出了硬性要求,对高校聘用思政课专职教师规定了两项重要条件:一是中共党员,二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要求,并把“政治要强”放在首位,突出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被放在第一位,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知识素养提出了客观要求,这表明思政课讲道理“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总之,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重视其政治素养和知识素养。思政课教师这两种素养反映在教学中,则表现为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知识属性,因此,思政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