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交感神经生理结构、阻滞后足部表现阻滞、适应症、穿刺引导技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docx
-
资源ID:781961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腰交感神经生理结构、阻滞后足部表现阻滞、适应症、穿刺引导技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docx
腰交感神经生理结构、阻滞后足部表现阻滞、适应症、穿刺引导技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在现代血管重建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手术发展之前,腰交感神经切除是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和其他血管痉挛性疾病的主要手段。腰交感毁损/切除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化学毁损和射频消融使得该手术再次被广泛采用,目前主要用于不可重建的血管疾病及一些下肢疼痛疾病。解剖生理腰交感神经链位于腰椎的前外侧缘,可横跨11-14椎体,11和12神经节通常发生融合,腰交感神经节大小、数量和具体位置是可变的,在12椎体水平出现率最高,其次是12/3椎间盘水平。腰交感神经节属于内脏传出神经,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通过灰交通支随腰脊神经分布于下肢血管、汗腺、立毛肌等组织,因此阻断/毁损后下肢血管扩张是临床治疗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这种血管舒张作用,以及皮肤血管床内动静脉分流的增加,阻滞成功可表现为足部典型的粉红色充血外观。腰交感神经阻滞后足部表现在患有严重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中,这种血管舒张作用可能不太明显,这取决于基础血管舒缩张力。通过皮肤血管床分流有效地绕过软组织内毛细血管水平的营养输送,浅表血流量的增加偶尔足以影响小皮肤溃疡患者伤口愈合。除血管舒缩作用外,通过阻断传入纤维或通过改变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水平以改变疼痛传导通路,会减轻晚期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缺血性静息疼痛。适应症存在严重缺血性静息疼痛和合并不可重建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在尝试神经毁损时没有蜂窝组织炎或深层软组织感染的迹象。在疼痛科主要用于疼痛性疾病治疗,如下所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下肢缺血或血管痉挛性疼痛,如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下肢血管功能不全、下肢冷感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神经痛、残端痛/幻肢痛、截瘫后疼痛、脊髓炎后遗神经痛、癌性疼痛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下肢关节肌肉病变疼痛。慢性盆腔与会阴疼痛,可以在12水平进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缓解患者疼痛。难治性原发性与继发性红斑肢痛症、妇科肿瘤相关淋巴水肿、隐士蜘蛛咬伤引起的坏死性蜂窝织炎及顽固性疼痛等。穿刺引导技术盲穿:盲穿法优势在于无须影像设备,弊端在于无法直观观察到针尖位置,安全性低,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X线引导:优点在于根据病人腰部X片来设计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理论上可减少个体差异造成的穿刺并发症;弊端在于测量误差大,X线照射方向及体位变化进一步加大误差,导致穿刺成功率低、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高。CT引导:优势在于能避免X线的影像重叠,软组织分辨率优于X线,能准确定位针尖位置,输尿管损伤、射精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少见,但可见一过性腰背痛、下肢无力等并发症。弊端在于成像设备要求高,辐射量高。MR1引导:优势在于MR1软组织分辨率极高,能有效预防重要脏器和个别变异的解剖结构的损伤,且安全性高,无辐射。劣势在于成像时间长、需使用特制无磁穿刺针。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的优势在于无辐射,安全性高,劣势在于对深部组织显影效果差,且易受骨质声影遮挡。临床效果阻滞后腰能、下肢胫骨前、足背、足底皮肤温度升高,术后温度持续升高,阻滞前后同一部位皮肤温度差22C视为穿刺到位,临床起效。一般情况下术后可即刻观察到明显的皮肤充血,长期来看会观察到小的皮肤溃疡愈合。注意事项在CT引导下穿刺,针尖定位更精确,可避免其他损伤。腰交感神经阻滞通常在13水平或12和14水平,可通过椎间盘旁外方法。在抵至123椎间盘时,如果针尖的目标是13椎体的上部,并发症的风险较低。阻滞或毁损的范围要足够:射频要在1213节段进行。穿刺成功后进行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测试。毁损前行局麻药阻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