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旅游优化研究.docx

    • 资源ID:772098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旅游优化研究.docx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旅游优化研究作者:文绍琼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6期摘要:成都是西南地区休闲之都,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居民闲暇时一种重要的旅游消费方式。本文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分析了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抛砖引玉,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一、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背景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X)5年中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新农村内涵;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2年中共十八大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旅游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乡村旅游是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从诞生之初就以“农家乐”,"生态园''等绿色生活理念为主题的多种旅游方式方兴未艾,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积极作用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抓住当下人们对乡村旅游消费的新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因此,对成都这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很早的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新问题,对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二、成都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活动仍是当下旅游热点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郸县友爱乡农科村诞生起,成都乡村旅游至今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出游和接待双热点城市之一。统计显示,2018年五一期间,游客偏好于逛古街、品小吃、赏美景,尝农家饭菜,各古镇、乡村景点游客接待火爆。平乐古镇川西竹海峡谷景区在节日期间开通试运行了成都首座玻璃栈道和高空悬崖餐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古镇、看竹海,感受川西农耕文化,据统计整个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黄龙溪古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玩水嬉戏、游船体验,整个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25.7万人次。2018年国庆期间,绿道林盘深受热捧。许多游客出游选择逛公园、绿道骑行、林盘休闲、登山健身,绿道已成为我市游客休闲、度假、养生的重要载体,如郸都展农科村景区的江安河绿道、战旗村柏条河绿道,都江堰市石羊生态绿道、青城山旅游沿线绿道、七里诗乡绿道,崇州市梏木河湿地公园绿道、竹艺村,蒲江县的明月村,金堂县沱江绿道、金山公园绿道等,成为我市国庆旅游的一大新亮点,国庆期间我市绿道及绿道周边景区吸引了约45%的游客C(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富民效果明显旅游业是最典型的富民产业。据统计,I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能带动5个人间接就业。四川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创建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旅游商品等带动群众致富增收。2018年一季度成都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超过25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7%;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达20%。位于成都近郊的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2009年还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如今的明月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篆刻博物馆、陶艺工作室、蓝染工作室、咖啡馆、民宿整个村子,如同一个乡村博物馆。明月村项目负责人陈奇介绍,明月村的烧窑、染织等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打造乡村旅游时,就想到了以文创为切入点,吸引了若干文创人士和文创项目进入,逐渐激活了村庄的活力,形成了文创产业。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8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900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三)乡村旅游类型不断丰富随着成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型日趋多样,产业载体日渐丰富C经过多年打造,成都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乡村旅游的产品供给,如农家乐、赏花基地、主题公园、民宿等,既丰富了游客的选择,也极大地带热了乡村旅游。三、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乡村旅游智慧化程度不高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受地理环境、基础配套设施和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限制,发展相对缓慢,急需通过信息化技术,在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上打破乡村旅游发展瓶颈。(二)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2012年到2014年,成都市乡村旅游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比重从69.8%下降到47.83%,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从12.23%逐步下降到9.68%。2014年成都旅游业人均消费为894元,比全国旅游业人均消费872元略高,但成都乡村旅游人均消费额仅181元,大幅低于全国乡村旅游人均消费267元的水平,仅为全国乡村旅游人均消费的67.8%。此外,苏州乡村旅游人均消费额为1575元,成都仅占其11.5%。由此可见,成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占总旅游接待人数的比例逐渐下降,且人均消费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苏州乡村旅游差异巨大,而且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反生态化现象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旅游发展可能会对环境和乡村资源造成破坏,会带来相应的生态问题,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而由于保护意识淡薄、财力不济、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村落“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这就是有专家提出的乡村旅游的反生态化现象。四、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契机(-)成都乡村旅游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出台的成都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5年内将实现全市乡村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各项投入达到50亿元,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接待总人次达到1.2亿人次。意见指出,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文创化、品牌化、连片化发展。(二)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目标清晰成都坚持生态保护、规划引领,以提升度假体验为核心、以推动乡村创意为关键、以挖掘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打造精品项目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化”、乡村产业“多元化”、乡村品牌“国际化”、消费场景“品质化”,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到2035年将成都打造成为“乡村田园秀丽、民俗风情多姿、生态五彩斑斓、功能现代时尚”的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长远目标。(三)成都乡村旅游创新经营主体,引入发展新机制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类型,是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旅游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对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四川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单个经营户规模小、实力弱、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促进了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生态资源、乡村民风民俗等为吸引物而开发的一种旅游活动,有赖于良好的农村自然生态、良好的民风民俗,而如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造成对农村资源的肆意开发、环境生态的破坏、扰乱当地社会秩序等,乡村旅游也就成了无本之源,发展不可持续,也就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C当地百姓有一定的乡村旅游考菱展经验,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百姓能够主动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通过政府、民间资本、百姓自己保护、合理规划、利用、美化自身生活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美好外部环境。五、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对策(-)加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智慧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比如旅游营运管理系统、旅游服务咨询信息管理系统及旅游应急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快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进程。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乡村信息化营销策略上的运用。促进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体验”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成都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要重视调研和规划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调研先行,合理规划。以农业与农村为基础,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色,融入文创产品,做到一村一品,特色鲜明。(H)乡村旅游发展要向生态化转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要遵照生态化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乡村风光、居所、文化、民俗风情、生产形态、生活方式等要素,在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方面找到平衡点。做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四)促成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促成升级换代。参考文献:I”雷若然,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究以四川蒲江明月村为例U1经济发展研究,2018(07).马勇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U1经济地理,2007(03).3冷康苹等,成都市智慧旅游乡村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U1四川农业科技,2018(03).4宋金芝等,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U1市场研究,2018(04).

    注意事项

    本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旅游优化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