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业粮食安全行业研究报告.docx
2022年农业粮食安全行业研究报告一、综述:粮价景气上行,新技术助力打造农业强国自2019年以来,全球粮价持续位于景气上行的通道当中,各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考虑到南美拉尼娜或反复,全球新冠形势尚不明朗,叠加俄乌冲突加剧或对玉米、大麦、小麦、菜籽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产生影响,我们认为玉米、大豆等饲用粮的供需紧张暂时难缓解,全球粮价高景气在未来2年仍有望延续。从国内粮价来看,中国国内粮食基本维持自产自需,保障安全可控,只有大豆等品类对外依赖较高。考虑到小麦去年冬季晚播、以及玉米锈病等影响,我们认为国内2022年小麦、玉米价格基本面有强支撑,或将带动其他口粮价格温和上涨。另外,考虑到我国转基因政策在稳步推进的过程当中,乐观预计2023年前后转基因商业化品种有望正式上市,或将大幅提升我国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助力打造农业强国。(一)供需双振下,全球粮价保持景气上行全球市场,受疫情和拉尼娜现象影响,全球粮食供给紧张,粮食价格已上行至历史高位。从USDA公布的供需数据来看,2021年各类粮食的库存消费均出现较为明显下降,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库存消费比下降尤为明显,分别相较于2020年降低1.74%,0.39%和2.54%,这说明2021年全球主要粮食供给偏紧,出现了明显的供小于求情况。受供给紧张驱动,全球粮价走向历史高位。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月,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已相较2020年初累计增长超30%o2021年各类粮食的库存消费比下滑明显俄乌冲突危机加剧,全球农产品供给进一步收紧。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大麦、小麦、玉米、葵花籽油等主要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而冲突主要发生的区域恰为两国粮食主产区,当地军事行动或将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及贸易的开展。从全球小麦进口来看,俄罗斯及乌克兰在2021年的全球小麦出口量合计占比达到27.53%。从全球大麦进口来看,俄罗斯及乌克兰在2021全球大麦出口总量的合计占比达到30.67%O另外,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是我国第七大的小麦进口来源国(2021年占比0.5%);乌克兰是我国第二大的玉米进口来源国(2021年前11个月占比27%)、第三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2021年占比25.75%)、以及第一大葵花籽油进口来源国(2021年占比64%)o我们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谷物及油脂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及出口国,当地军事行动的发生或将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及贸易的开展,预计或导致全球小麦、大麦、玉米、葵花籽油等农产品供给紧缺,也有带来国内进口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全球粮价或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石油价格高企,利好农产品价格走势。由于石油价格波动会影响相关农产品的需求或供给水平,因此从历史复盘来看,石油价格的强势上涨基本都会引发相关农产品价格的高涨,尤其是与糖、棕桐油、豆油、菜籽油等油脂的相关性更强。一方的主要替代品之一生物柴油的原材料包括棕桐油、豆油、菜籽油等相关油脂,所以石油价格高涨将刺激棕稠油、豆油、菜籽油等相关油脂需求的提升,从而拉升其价格。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上涨也会促进燃料乙醇需求提升,由此将提高糖产国在新榨季乙醇用蔗比例,从而挤压糖产品产量。综合来看,近期石油价格的走强也有望对棕桐油、豆油、菜籽油、食糖等相关农产品价格起到一定带动作用。(二)新技术推行在即,农业增量提质有底气国内市场,供需双振下,国内粮价高景气有望延续。饲用粮方面,受干旱天气影响,国内玉米产量受到冲击,国外大豆产量存在不确定性,且国内畜禽存栏持续恢复导致饲用粮需求旺盛。供需双振下,国内饲用粮价格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口粮方面,供给和库存相对充足,但持续上行的饲用粮价值正在导致转向口粮的饲用替代需求,饲用粮价格持续高景气也将为口粮价格维持高位提供强支撑。食糖方面,供需缺口首现,新一轮糖周期已经启动,未来国内糖价有望跟随国际糖价保持上行趋势。国内转基因技术落地在即。我国已有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在获得相关品种转基因安全证书,并品种审定后,种子即可最终进行商业化种植。国内品种审定细则已于2021年11月正式披露公示,考虑相关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可能落地,转基因后续推广节奏有望超预期,我们预计转基因种子未来在2023年前后有望实现商业化落地并上市销售。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望打开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天花板,助力打造农业强国。参照美国,其自1996年起便开始大力推广转基因技术在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对推动其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单产及总产量的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美国大豆单产来看,随着转基因大豆种植渗透率的提升,其大豆单产水平在过去20年内也保持明显向上增长趋势。而现阶段我国大豆单产和美国相比较低,2020年美国大豆单产平均3.37吨/公顷,而我国只有1.88吨/公顷,仍有接近1倍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我国加快生物育种相关技术的普及,我国农业种植生产的效率有望快速提升,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自主供给水平或将再上新台阶。二、全球分析:粮食全球分工明显国内粮食安全可控粮食全球分工明显,国内粮食安全可控。从全球看,美国、巴西等农业强国农业资源丰厚,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而墨西哥等亚非拉小国没有粮食安全,主要系农产品成本高,农民收益差,参考日本经验,农产品产量提升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支撑。从国内看,国内粮食基本维持自产自需,尤其是口粮实现了绝对安全可控,只有大豆等品类对外依赖较高。(一)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分工明显,亚非拉小国高度依赖进口粮食贸易在全球化背景下扩张明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技术进步、贸易政策和协定等多重因素推动,运输成本和进口关税显著降低,这进而推动了全球粮食贸易的繁荣。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农产品市场状况中指出,截至2018年,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际贸易量已经由1995年(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于该年生效)的6800亿美元增长一倍多至1.5万亿美元。小国农业资源匮乏,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处于比较劣势。国际贸易的本质在于各国以比较优势完成分工,进而形成从生产、加工再到分销的多边贸易格局,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全球整体的生产效率,但也加深了处于比较劣势国家对外部供给的依赖程度。在粮食和农业领域,亚非拉小国普遍存在人多地少或人多水少的问题,在人均资源上和以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农业大国差距悬殊,这进而催生了分工明显的全球粮贸格局。分工明显的全球化贸易格局下,亚非拉小国难保粮食安全,国内供给高度依赖进口。从全球谷物贸易格局来看,国际粮食贸易分工明显,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大国依靠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谷物的主要出口国,而沙特阿拉伯、日本和埃及、墨西哥等亚非拉小国在资源方面难与上述大国竞争,因此成为了谷物的主要进口国,国内供给高度依赖进口。下面我们结合USDA于2022年2月最新发布的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对各类谷物的全球供需格局进行分别概述。(1)大米:出口集中在亚洲南部,亚非地区的小国高度依赖进口。从USDA估计的20/21年度数据来看,印度、越南和泰国是大米的主要出口国,三者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9.9%、12.4%和12.0%,CR3为64.2%。大米的主要进口国为中亚各国、菲律宾和尼日利亚,三者在全球进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99%、4.73%和5.16%,进口依赖度分别为140.7%,17.7%和49.1%。(2)小麦:出口集中在中纬度发达国家,亚非小国是主要进口国。从USDA估计的20/21年度数据来看,俄罗斯、欧盟、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它们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9.3%、14.7%、13.0%、13.3%和11.8%,CR5为72.1%O小麦的主要进口地区为北非各国、南亚各国和中亚各国,三者在全球进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4.6%、13.2%和9.1%,进口依赖度分别为60.9%、103.2%和45.6%。(3)玉米:南北美洲大国是主要出口国,亚洲、墨西哥和欧盟是主要进口地区。从USDA估计的20/21年度数据来看,美国、阿根廷、乌克兰和巴西是玉米的主要出口国,它们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8.7%、22.2%、13.2%和11.3%,CR3为74.1%0玉米的前五大进口地区为中国、南亚各国、墨西哥、日本和欧盟,它们在全球进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5.9%、11.1%、8.9%、8.3%和7.8%。其中韩国、日本和埃及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分别高达98.7%、100.5%和58.7%。(4)大豆:进出口份额极为集中,巴西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国,中国独占六成进口份额。从USDA估计的20/21年度数据来看,巴西和美国是全球大豆的核心出口国,它们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高达49.7%和37.4%,共占据了全球近九成的大豆出口份额,进口方面,中国是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为60.2%,其后的欧盟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为8.9%。供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大豆进口国的供给均高度依赖于进口,其中墨西哥、南亚各国、中国和欧盟的进口依赖度分别高达96%、94.1%,89.4%和83.9%。巴西和美国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12.88%巴西49.69%(5)白糖:巴西、泰国和印度是主要出口国,中国和美国是主要进口国。从USDA估计的20/21年度数据来看,巴西、泰国和印度是全球糖的核心出口国,它们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1.3%.11.6%和9.6%,CR3为72.5%。进口方面,中国和美国是前两大糖进口国,在全球出口量中的占比分别为8.9%和5.2%。供需方面,中国和美国对糖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分别为31.6%和25.8机(二)粮食供给高度依赖进口会严重威胁国内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而如果国内粮食供给过度依赖进口,会使国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多边关系恶化等经济或政治因素影响而出现供给不足所导致的大幅度价格波动,进而影响民生。以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为例,受当年农业大国旱灾水灾及美国粮食能源化等事件影响,多国对粮食出口量做出了相应限制。作为全球第一大玉米出口国,美国2008年玉米产量同比增加22%,但出口量却同比骤降24%,这对全球玉米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统计,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在2008年3月攀升至163点,相较上年同期增长近90%o突然飙升的粮食价格让地处中东、依赖进口的多个亚非拉小国陷入动乱。由此可见,粮食自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生产成本较高的小国,目前维持自产仍离不开高额的政府补贴。此处我们选择日本为例,因为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美国同属于科技强国,但受制于国土面积、地理条件和小农模式,其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幅落后于美国,国内粮食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自产则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因此具有很好的代表意义。从OECD粮农组织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中的2019年数据来看:(1)在生产效率方面,除小麦和稻米之外,日本玉米和大豆的单产水平均远低于美国,其中玉米每公顷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