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725250
资源大小:57.8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铜仁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
铜仁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2017年3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环境2一、发展基础2二、面临形势6第二章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主要目标10第三章主要任务14一、促进城乡就业创业,努力构建更加稳健的就业创业体系14二、实施人才建设工程,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体系17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机制22四、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24五、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形成更加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29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创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30七、深入推进供给改革,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34第四章保障措施38一、强化组织领导38二、强化财政保障38三、重视宣传引导38四、实时跟踪评估39前言“十二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险、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为促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制定本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2023年。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较快发展的五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大胆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呈现出“重点工作有进步、难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发展基础(一)城乡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以政府为主导的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7.77万人。通过实施“雁归工程”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双百工程”、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工程计划,创业带动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共为创业者累计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4.79亿元,扶持21699名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80929人,引导返乡就业创业12.2万人。(-)人才队伍建设成就突出以“人才强市”战略为指引,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层次得到较大改善。“十二五”期间,完成公务员“四类”培训13万人次,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培训14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3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191万人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才博览会和组团外出引进高层次人才,各类人才数量大幅增长,人才总量达到31.13万人。积极开展政府特贴专家推荐工作,全市拥有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23人、享受省政府特贴的专家28人。(三)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认真落实公务员凡进必考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确保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682人,其中公务员1475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207人。不断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配、考核、奖惩等工作顺利开展。认真落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稳步推进职称改革,农业、卫生系列副高职称评审得到省人社厅授权,启动实施了民营经济组织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各系列职称申报评审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军转培训和自主择业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安置军转干部53人、随军家属7人,企业军转干部总体保持稳定。(四)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积极实施未参保人员纳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闭破产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12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整合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职工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等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总体安全完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效果明显,2015年全市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参保107.1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56.37%,各项社保基金征缴13.19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分别完成10.7万人、176万人、45.3万人、9.9万人、15.6万人、14.9万人,基金征缴分别完成5.7亿元、1.29亿元、4.82亿元、0.67亿元、0.54亿元、0.168亿元。(五)收入分配改革纵深推进认真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政策,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工作顺利推进,2011年以来连续三次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增加了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维护了工资政策的严肃性。社会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全市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29637元增加到2015年的52775元;二类区、三类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由2010年的830元和740元增加到2015年的1500元和1400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实施铜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打击非法用工、禁止使用童工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积极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认真处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十二五”期间,全市受理劳动保障举报投诉5283件,结案率达98%以上,劳动监察“两网化”覆盖率达到90%,县级中心城区“两网化”覆盖率达到100%,为农民工追讨工资5.32亿元。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企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用工备案和劳务派遣管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形成。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实体化建设,不断规范案件受理、案件审理程序、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仲裁结案率达92%以上。(七)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基层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县级服务平台项目10个,已投入使用4个;实施乡级服务平台项目168个,已投入使用168个,基层平台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联网的综合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160万张。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批准设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2个,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7个。积极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统计、专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广应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关系信息系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等系统软件,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人社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不断充实,机关作风得到切实改进,公共服务能力和效能显著提高。专栏1“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10年实际数“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实际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7.531218.8城镇登记失业率(%)4.54.54.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22.63037.77人才资源总量(万人)16.452231.1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50.44668.73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3.819086.0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53.929096.1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010092.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参合率(%)96.3829699.28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一一96.2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率(%)一-92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全市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提质增速、加快推进和谐铜仁建设的关键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使人社事业发展迎来新挑战。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是全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目标。当前全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依然艰巨,这将对人社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来引领,推进脱贫攻坚需要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来保障。全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需进一步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人才发展的服务体系、评价标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繁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险待遇刚性支出和享受群体加大等因素影响,扩面征缴空间收缩,社会保险基金长期平衡和安全运行压力加大,选择性参保问题、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群众对提高待遇的诉求和公平性期待越来越强烈,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仍然繁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占全市经济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因素增强。劳动者更加注重劳动条件的整体改善和职业发展,就业的选择性增大。新生代农民工集体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企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有待完善,劳资纠纷呈多发态势。劳动关系纠纷调处和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健全,仲裁和监察执法人员紧缺,案多人少问题突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考验。社会公共服务现状与“精品人社”差距较大。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建立。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等服务项目的基础数据、流程设计、窗口经办等资源有待整合,存在多个信息系统并立、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办理困难等问题。此外,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领域有限,功能单一,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