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空心墩滑膜施工 监控量测及偏移控制全.docx
薄壁空心墩滑膜施工监控量测及偏移控制1测量监控施工测量的重点是保证墩身的垂直度和几何外形尺寸以及一些内部构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墩身的中心线放样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及施工中的各项变形观测等。施工放样采用三维坐标法。1.1 平面位置控制测量施工时在承台顶面模板上适当位置选取控制点作为模板检查依据,以便及时检查模板的相对位置。由于墩身采用分段施工,滑模每次滑升后都要根据承台顶面控制点对模板上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采用重锤法,并用激光铅垂仪校正。每升高5米后,还采用全站仪投点法对模板平面位置进行校核。随着墩身的加高将产生误差积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检核。1.2 高程控制测量用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法放样于模板外侧,逐段向上传递。为了控制误差累积,可用三角高程法进行检核。2.偏移控制2.1 偏移预防措施最好的纠偏措施在于预防,对于高桥墩滑模施工较高的垂直度要求,首先应该针对偏移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来预防偏移的产生:1)严格控制模板滑升速度。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强度,宜控制在0.2MPa-0.4MPa,或贯入阻力值为0.3kNcm21.05kNcr2,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够,容易造成支撑系统失稳,从而产生较大的偏移,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应严格控制模板滑升速度。按照实践经验,夏季气温较高时,滑升速度可达到0.25mh-0.3mho春秋季滑升速度宜控制在0.1mh0.2mh,冬季应尽量不采用滑模,当采取一定保温措施时,最大滑升速度宜控制在0.15m/h以下。总之滑升速度宜慢不宜决以保证混凝土的出模强度。2)严格控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每一千斤顶行程后都要随时观测和掌握操作平台各点的标高,控制操作平台的水平应做好以下几点:a.严格控制各千斤顶的升差。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宜控制在2cm内,相邻两千斤顶的升差宜控制在1cm内,升差的控制,可采用限位调平器进行。b.操作平台上的荷载,应尽量分布均匀。每次滑升前,应检查平台上物品(主要是钢筋)、人员等,布置均匀后方可滑升。C.严格控制支撑系统的垂直度。对于支撑杆和千斤顶垂直度的检查,应采用吊垂球的方法,做到勤观测,勤检查。对于倾斜的支撑杆,应立即调正或更换。d.注意混凝土浇筑顺序,滑模一般有向先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偏移的现象,所以浇筑顺序应注意调整。3.2纠偏措施滑模纠偏宜早不宜迟。滑模出现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一般来说,小偏差的纠正,并不困难,桥墩垂直度要求相对严格,所以应尽量避免大的偏差出现。1)千斤顶每一行程渚B应对垂直度进行观测,依据观测数据,制订纠偏措施。2)对于5mm以下的偏移或扭转,可采用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向的方法进行逐步的纠正,即先浇筑偏移反向一边的混凝土,后浇筑偏移方向一边的混凝土;对于滑模的扭转,应采取反方向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予以纠正。3)对于5mm10mm的偏差,可采用偏载法进行纠正,即重新调整操作平台上荷载分布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滑升时让操作平台上的人员偏于一边,但应注意偏载不宜过大。对于IOmm以下的偏差,一般采用变换混凝土浇筑方向和偏载法即能纠正过来,对于10mm以上的偏差,上述两种方法就显得有些不够了。4)应尽量避免10mm以上的偏差或扭转,所以应注意2),3)项纠偏措施的采用,对于10mm以上的偏差可采用千斤顶纠正法进行纠正。千斤顶纠偏法就是有意调整操作平台的倾斜度,使操作平台及滑模系统的中心趋向于设计中心,从而纠正滑模的偏移。纠偏过程主要靠调整千斤顶的行程(利用限位器)来进行。但应注意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之内,千斤顶的行程差一般情况下宜控制在30mm内。千斤顶纠偏宜徐缓,不宜急。5)滑模施工其他纠偏还有许多,例如利用倒链及撑杆纠偏锲形垫片纠偏,借助外力横拉纠偏等,但对于桥墩较高的垂直度要求而言,许多纠偏方法并不实用,桥墩滑模纠偏应坚持有偏即纠的原则,应杜绝较大偏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