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校通识管理能力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实践.docx

    • 资源ID:72083       资源大小:9.9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通识管理能力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实践.docx

    高校画只管S能力讥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针对通识管理能力训练教学中不能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评估的现状,以及训练模块种类多、师生接触时间短、教学风格多样的特点,引入形成性评价和混合学习理念,并根据教学特点设计开发了形成性学习评价辅助教学平台,关注学习效果的诊断及评价的调节作用,利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数据调整教学行为,以促进学生通识管理能力的提升。1引言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通识管理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管理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2017年,习近平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通识管理训练教学数据的可视化,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1,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2研究现状以“通识管理'或"General management course”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研究多是建立某类通识课程体系2-5以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在医学上的研究很多,如应急管理培训、创伤修复的培训、细胞病理实验室管理课程等,而与管理相关的通识课程则很少。国内出现与通识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仅有2篇,研究所在单位均为华南农业大学,研究主题为通识管理训练中心的创建与运行6-7o其他以多模块不同侧重地培养学生的通识管理能力的研究尚未出现。华南农业大学的通识管理训练课程是面向全校非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以实训为主,不同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的通识课程。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管理训练中心,负责通识管理训练课程的教学与管理,现每年有近2千名理工农科本科生在管理训练中心完成跨学科训练,获得95%以上学生好评。该中心突出学生自主发展的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在全国高校为首创,已初步建成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效应的管理技能训练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的通识管理训练课程有以下特点:1)通识管理训练课程包含多个模块,目前含15个训练模块;2)各模块有侧重培养学生的通识管理能力,课程内容涉及多方面,涵盖广;3)各模块由不同教师教授,教学风格多样;4)各模块涉及的学生群体有很大交集;5)各模块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辅以学生互评。鉴于课程以上特点,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该课程涉及的模块比较多,且每个模块多由不同的教师教授,造成教师和学生接触时间短,不利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不能针对学生群体性特点'对症下药”;2)目前课程每个模块的评价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反映课程教学的过程,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教学改进也就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亟需改变。3教学改革3.1 改革内容通识管理训练课程设计的初衷是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为大学生通识管理能力的培养服务。而目前各模块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学生数据不能共享、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短、评价方式仍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生不能实时了解教学过程,为了提升学习效果,亟需改变目前现状。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打破信息不通现状,实现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全程了解、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全程掌握;2)根据教学问题反馈,及时实施教学改进;3)改变各模块各自为政状态,促进整个课程有机统一。3.2 改革思路目前存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教学平台,致使课程各模块处于分离状态,要解决目前现状首要需建立一个平台,建立平台的核心在于实现教学数据的共享,因此需建立起以数据为核心的改革方案。从课程教学及师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建立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大数据之间以数据为核心的闭合反馈环,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促进教学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如图1所示。3.3 平台设计与开发从结构上划分,大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于平台来说,结构化数据源于考勤、知识测试、考试、教学资源使用率这些可用数字表达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源于教学录像这类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数据信息;半结构化数据源于作业、答疑、论坛等,这类数据既包含可用数字表达的信息,如作业得分、知识点疑惑,也存在无法用数字表达的信息如主观题作业以及文字信息等,平台需采集这三类教学数据。从用户类型上看,平台要面对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类用户。从教师角度来说,需满足教师建设学习资源、设置学习路径、设置成绩结构、进行任务评价以及进行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需满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查询以及互动的功能;从教务员角度来说,需满足排课、课程简介、统计分析的功能;经过多所院校的调研分析,制定了辅助平台需满足的细化功能。根据以上的分析与设计,开发出形成性学习评价辅助教学平台(平台主界面如图2所示),平台可满足三种角色登录,数据主要采集教学资料使用情况、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测试结果、作业情况、论坛以及答疑情况,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由系统收集,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主要由监控系统完成。3.4 教学应用平台建成后,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了解程度、过程性反馈改进、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四个层面实现了通识管理训练教学的改进。具体如下所示。1)教师和学生依托平台实现对教学信息的全程了解课前学生通过App可实时查看课程模块目标、包含哪些知识点、教学计划是什么、模块需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等;课前的预习小测与课中的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和教师都可实时获得测试情况,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全程掌握。2)过程性反馈改进学生登录系统,根据学习路径可查看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图3所示),根据测试结果可及时杳缺补漏,灵活采取措施改进学习,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打破了传统教学学生对学习过程无法掌握的境况。3)教学模式向课前课后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转变依托平台通识管理训练教学由“理论讲授+小组作业”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情分析+资源设计+课前预习+预习小测+理论讲授+知识测试+小组作业”的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以教学数据为支撑,阶段的进阶使教师和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实现了教和学的“步步为营”,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4)转变评价方式,实现教学改进“项目管理”模块采用的考核方式为:考勤+知识测试+小组作业+组内人员互评,理论讲授后进行知识测试,根据知识测试结果,教师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如图4所示),平台实现了测试的错题汇总分析,即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编写工作分解结构的要点错误率最高,将近50%,那么在小组讨论前需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教学更有效率。整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只需在系统上批改作业,并将成绩发放,学生可即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构成,教师则可看到整个班级得分情况。5)通识管理训练课程各模块的有机统一各课程模块建设在平台上进行,使得各模块的教学数据均汇集在平台上,教师可杳看同一批学生在其他模块表现,制定教擘策略,实现了各模块教学数据的共享,使得精准改进成为可能,促进了各模块的有机统一。4结语形成性学习评价辅助教学平台建成与应用,使通识管理训练课程各模块实现了融合,实现了形成性评价下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可为通识管理训练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但目前平台对数据的分析仍停留在结构化数据上,后续将加强对进一步提升平台对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通识管理能力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实践.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