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皮炎和湿疹.docx

    • 资源ID:71096       资源大小:85.5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皮炎和湿疹.docx

    皮肤性病学教案课 次第七次课(2学时)教学内容皮炎和湿疹教学目的掌握接触性皮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掌握湿疹的定义、分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特殊类型湿疹的临床表现;了解湿疹的病因。了解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本课内容学习指导重点: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湿疹的分期、临床表现和治疗。难点:接触性皮炎的机制;湿疹的分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对应的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自学内容自体敏感性皮炎教学时间的分配接触性皮炎0. 8学时湿疹:0.8学时特应性皮炎:0.6学时课后小结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作。湿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治疗主要是依据外用药的治疗原则。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异常。皮炎和湿疹第一节接触性皮炎病因1、动物性:动物皮屑和羽毛;斑螯、毛虫、隐翅虫等的毒素2、植物性:漆树、生漆、尊麻、除虫菊等3、化学性:金属制品与化工原料:锲盐、铭酸盐、柏油、对苯胺、甲醛某些外用药:红汞、清凉油、中药药膏、正红花油、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液、唇膏、剃须膏、油彩等,尤其发液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农药:敌敌畏、乐果等杀虫剂其它: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衣粉、洗涤剂等二、发病机制(一)、原发刺激性1、引发物质本身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可直接损害皮肤粘膜2、任何人在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生皮炎3、病情轻重与刺激物性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有关,也与个体年龄、性别、部位、有无皮肤疾病及环境因素有关。(二)、变态反应性1、属于IV型变态反应一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2、接触物为致敏因子,其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3、此类物质多为半抗原,须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才具抗原性4、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少数人发病三、临床表现(一)、急性接触性皮炎1 .起病较急2 .皮损发生部位与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3 .典型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偶可发生组织坏死4 .患部常有灼痒或灼痛感5 .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二)、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1 .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2 .皮损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或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三)、常见特殊类型L 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多见于婴儿2 .漆性皮炎(dermatitis rhus)接触油漆,或接触其挥发性气体引起致敏,多见于外露部位3 .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主要过敏原系化妆品中的成份,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苯甲酸节脂、丁香酸等四、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典型皮损:1 .有特殊接触史,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2 .皮损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3 .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可很快消退4 .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五、治疗(一)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二)全身治疗:1 .抗组胺药2 .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3 .局部治疗:(1)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2)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3)慢性期:选用软膏第二节湿疹(eczema)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有渗出倾向,易反复发作。一、病因一一尚未明确(一)内部因素1 .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2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因素3 .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4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5 .遗传因素:即过敏素质(二)外部因素1 .食物:鱼、虾、牛羊肉2 .吸入物:花粉、屋尘蛾、微生物3 .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干燥、动物皮毛4 .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二、临床表现(一)急性湿疹(acute eczema)1 .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2 .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手足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3 .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形成糜烂面,有明显渗出4 .如继发感染,则出现相应表现(二)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1 .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皮损,呈暗红色2 .可因再次暴露于新的刺激而导致急性发作或加重3 .如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三)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1 .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2 .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辞样变,有色素改变3 .多对称发病4 .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四)特殊类型1 .手部湿疹2 .乳房湿疹3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4 .钱币状湿疹5 .汗疱疹三、诊断(一)急性期:1,多形性皮损2.有渗出倾向3.瘙痒剧烈4.对称分布(二)慢性期:1.急性湿疹史2.苔群样变四、鉴别诊断1 .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鉴别(1)病因(2)损害特点(3)发病部位(4)主要症状(5)病程2 .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薛(神经性皮炎)的鉴别(1)病史(2)表现(3)分布(4)病程五、治疗(一)一般治疗避免各种可疑刺激,避免过度洗烫,消除体内可疑病灶(二)内服药疗法1 .抗炎、止痒2 .包括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的应用3 .有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三)局部疗法1 .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者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硼酸溶液湿敷2 .亚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3 .慢性期: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作局部皮内注射第三节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一、病因(一)遗传因素1 .存在一定的家族性聚集倾向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发病与其父母过敏素质明显相关。3 .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一致率(77%)大于异卵双生子(15%)(二)环境因素1 .环境变应原(屋尘螭、花粉)、气候等影响本病发作2 .患者变应原皮试可引起湿疹样皮肤反应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一)婴儿期1 .以往又称婴儿湿疹。60%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2 .颊面部红斑基础上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3 .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4 .可出现继发性损害及感染5 .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6 .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二)儿童期1 .多在4岁左右开始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2 .皮损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肘窝、胭窝等处,称“四弯风”3 .皮损暗红,渗出现象较轻,久之皮疹肥厚、形成苔葬样变(三)成人期1 .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发生,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2 .皮损常为苔碎样变,好发于肘窝、胭窝、四肢、躯干,渗出较少3 .可形成“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改变四、诊断1 .瘙痒2 .典型的皮损形态和分布3 .成人屈侧苔碎化或/条状表现4 .婴儿和儿童面部及伸侧受累5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皮炎6 .个人或家族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异位性皮炎)五、治疗治疗原则: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参见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治疗原则1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除用药外,还应注意避免过敏性食物2 .注意发现加剧病情的环境因素并尽力避免3 .防止继发感染

    注意事项

    本文(皮炎和湿疹.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