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赏析.docx

    • 资源ID:710025       资源大小:19.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赏析.docx

    【原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其古井,有节是秋筠。惘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施,我亦是行人。(一)前言苏轼与钱穆父的友谊从何而来?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里,有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其实,是苏轼化用了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句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一苏仙,一谪仙,堪堪穿越历史的隧道,在诗文里的世界里握手共鸣。苏轼从李白那里,采来了天地光阴的仙气,聚焦着自我与人生。他道出天地人世间行走的大悲凉、大真相。人人都譬如“逆旅行人”,你我均无例外。苏轼在创作这首词之前,其实还写有一首诗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龙根为脯玉为浆,下界寒酷亦漫尝。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篇赋谪仙狂。金丹自足留衰鬓,苦泪何须点别肠。吴越旧邦遗泽在,定应符竹讨诸郎。钱道士名自然,号通教大师。与穆父同为吴越钱镂之裔。当时,穆父已经罢免越州太守,所以来到杭州。饮酒叙旧,情理常事。苏轼殷勤送酒二壶,致诗一首,其安慰从前同事,昔日老友仕途受挫的拳拳心意自不待言。苏轼与钱穆父有何交情?读苏轼诗集,细加统计,苏轼与钱穆父互相酬和的诗歌总计有二十五首,这里不妨选择存诗较为集中的诗集卷三十六(共计八首)举例,拾掇钩串还原两人的友谊。次韵蒋颖叔、钱穆父驾从景灵宫二首其二:与君并直记初元,白首还同入禁门。玉殿齐班容小语,霜廷稽首法微温。病贪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港宝樽。回首鹃行有人杰,坐知羌虏是游魂。苏轼在这首诗里,回忆了与钱穆父深厚的革命战斗友情。同为元祐大臣,同样头顶白发,苏轼比钱穆父小三岁。同做过中书舍人,同做过户部尚书。玉殿上朝,也曾勾肩搭背、窃窃私语。退朝家居,也曾病中致意慰问,赠送茶叶。总之是上班好搭档,下班好兄弟。次韵钱穆父会饮:弹起恨不平,挂冠常苦迟。星服每假寐,角阙时伏思。东门未祖道,西山空拄颐。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魔姿。要当谋三径,何暇择一枝。与君几合散,得酒忘解醯。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居官不任事,造物真见私。主人独贤老,金谷方流驰。行人亦结束,秋杜乃归期。公约虽少安,河流正东曜。我得会稽去,方回良不痴。读这一首诗,苏轼应该是把钱穆父当作知已老铁了,他剖心置腹地谈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一个众人景仰、冉冉上升的政坛明星,居然给朋友说起“弹冠”“挂冠”,萌生退休念头。这不是职场大忌么?譬如现在的人,即便如何置身于尴尬境地,也是要苦守住鸡肋不放弃、不抛弃,也绝然不会轻易向人吐露“谋三径”“择一枝”。转念一想,谁能如苏公那般坦坦然地说,又坦诚诚地放呢?苏轼是个真男人!而能让苏轼光风霁月地对之说,钱穆父也绝非等闲之辈。钱穆父治狱了得,苏轼曾赞其霹雳手!流放黄州,落魄潦倒的东坡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以理解;端居朝堂,位高权重的翰林侍读学士,也叹"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非谙熟朝堂中个争斗的人,怎么会懂呢?钱穆父,是苏轼忠实的朋友!施顾曾在这首诗前注释:“元祐初,钱穆父与公同在西掖,又同云守杭、越,至是复同来,故云“与君几合散”。先生任兵部为闲曹,穆父任户部为剧部,故云“公卿虽少安,河流正东酶”O这里,我们再次确证了一点:苏轼与钱穆父人生的轨迹大致相同,其相识而相知,相知而相守,并不会因为升迁沉而减灭友情。一个是兵部闲职又如何,一个是户部主政又如何?若是真正的知已,谁会在意这些?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这一首诗即是明证聊镰接武两长身,的鹭行中笑语亲。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更身青斋觅消息,要知从事是何人。两个同样的高个子,在整齐进殿上朝的队列中,有说有笑,亲密无间,该是何等地惹人眼目!一个笑眯眯调侃:“我羡墓你呀,九个儿子,门户强壮!”一个不客气回敬:“我可怜你呀,来往八州,贬谪江湖走四方。”真正是有趣得紧!据记载,苏轼曾经很慎重地告诫钱穆父:“钱四你莫乱与他名字。”然而,钱穆父当时已经是九个儿子的爹了,在苏轼的调侃之下,钱穆父干脆就以“九子母丈夫”而自居了!(二)鉴赏:临江仙送钱穆父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正月,56岁的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据苏轼年谱记载:“初七日,与钱勰、江公著(晦叔)、柳雍同访龙井元净(辩才),题名。公著知吉州,有送行诗词。勰赴瀛州,赋临江仙送行。”这首为送别从越州(今浙江绍兴)调至北边,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写的离别词,一改离别伤感哀怨的格调,加入说理的成分。这在传统词作中极为罕见。我们不妨来仔细研读一二。词的上阕:讲述与友久别重逢,对老友极尽赞美之能事。安慰是必须的!“一别都门三改火”。首句陷入往事的回忆,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矣!“都门”指北宋都城汴京。“改火”本指一年四季以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三改火”指三年。勰自元祐三年十月离京师,至是首尾三载”。“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意思是说老友你呀,仕途辗转,东奔西颠。面对事业的多舛,前路的艰难,你却“依然一笑”,淡然而对,相逢欢笑,温暖如春。将钱穆父的乐观旷达描写得出神入化,天涯踏尽,红尘一笑。洞悉世情,了知世事。“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将他与钱穆父的关系比之如白居易与元稹。白居易曾写诗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赞美老铁元稹高风亮节。苏轼算是改编大师,将白居易这两句诗略作改动,转而相赠赞美钱穆父了。意思是说钱穆父啊,你面对人生的起伏跌宕,你的心像古井水般波澜不兴,你的品格就像秋竹那样高风亮节。在苏轼的心中,老友钱穆父与他可谓同道中人。必须要给予高度赞赏,赞赏钱穆父,就是赞赏自个儿!这里不妨先铺垫一下词的卜阕:渲染送行友人情境,议论抒情,既励友,又自勉。“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意思是心里万般惆怅啊,你就要连夜离开,扬帆出发。送行的云色微茫,月光淡淡。“惆怅”一词,点出了苏轼送行友人的无情无绪之心境,同是天涯踏尽,同样红尘滚滚,同样命途多舛。“孤帆”“淡月”“微云”三个意象,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离别氛围,渲染出愁绪难遣的心境。“尊前不用翠眉颦”,意思是离宴里,歌舞相伴的歌伎啊,你也用不着为我们的离愁别恨而感伤哀怨。“尊”指酒杯,“翠眉颦”指歌伎皱眉。北宋官吏饯行宴饮,多有官伎歌舞助兴,以劝酒食。这句话表面是在劝解歌伎,实际上是劝慰老友不必哀愁,不要过度悲伤。谁又能不伤悲呢?白头衰翁,奔命天涯,此一去,不知何时能够再相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就是一个旅舍,你,我,都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东坡毕竟是东坡,他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即使置身在如此黯然神伤的离别之际,也能及时调整自我的心态。人生如寄耳,大家都是过客!改编大师苏轼再次融化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句子,“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将其内涵神韵留住,只改得流畅妥帖,用语自然。后人往往记住了苏改编,遗忘了李原创!其时,钱穆父前往瀛州,苏轼也即将离开杭州。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既如此,大家也都彼此彼此,抱团取暖了!同为天涯沦落人,同为“逆旅行人”!整首词,创新意于法度,寄妙理于豪放,议论迭出,独抒性情,充满情韵理趣。充分展现了东坡胸襟之旷达,为人之洒脱。该词融赞美于惜别,读来情致深婉,感人肺腑。如此,我们还学到苏轼的一个妙招,赞美朋友的人,就是高尚的人,就等于赞美了自己,呵呵!(三)思考后人认为苏轼在我国词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他开创了豪放一派。但在这首词里,我们并未读出明显的风格豪放,应当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呢?苏词研究大家王水照先生在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一文里指出,豪放与豪放词派,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豪放”一词有三种理解:一是指艺术风格;二是指气度性格;三也指放笔放意、挥洒自如、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据统计,现在所存的苏词中,能真正体现豪放风格的最多不过二三十首。“豪放”实在不能概括苏轼词作的全部风格,甚至是基本风格。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展现了苏轼与朋友离别时的旷达与乐观。有“旷”之风,无“豪”之气!读苏轼的词,应当不被固定评价所束缚,而应该根据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如此,我们才能全面走近苏轼,把握他的词作风格。(四)写法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融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体。苏轼借助“孤帆”“淡月”“微云”等典型意象,渲染送别的氛围,烘托惆怅的心境。虽是离别之作,但一改离别的俗套子,把重点放在对友人钱穆父的赞美上。对友人的赞美,即是对自我的赞美。为什么呢?苏轼与钱穆父两人仕途经历相似,精神追求相同。在这里,苏轼含蓄而婉转地表明:我的朋友如此高风亮节,我其实也是如此!呵呵!苏轼特别善于自我表扬,通过自我表扬,实现自我鼓励!我们应该明白,正是苏轼超出凡俗的自信,才成就他为伟大的人物!苏轼一直是很骄傲的人!即使低到尘埃中,也没有放下他骄傲的内心!苏轼欣赏“天涯踏尽”归来的“依然一笑”,赞美“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的风骨。在苏轼的心底,生命的真谛就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红尘我来过,天涯我走过!苏轼在他的词里,事无巨细地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记录着与每个朋友的别离与重逢,他的这一写法,拓宽并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读苏词,我们不光可以读到苏轼波澜起伏、丰富多彩的人生遭际,也能读到他对于人生、交友、别离等诸多问题的深邃思考。

    注意事项

    本文(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解读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