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产业研究报告.docx
关于绿色建材产业研究报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激增到2013年的30%。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面对这种形势,在建筑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走建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根据2023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及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全省建筑节能和建设科技与信息化工作部署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优先使用绿色建材。鼓励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和进行再生利用。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国际上也称为“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建材不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分类及产业链简介。根据绿色建材的特点,绿色建材大致可分为生产资源节约型、使用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生产环境友好型和使用环境友好型,其中典型产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节能玻璃、防水密封材料、空气净化材料和抗菌材料等。典型产品建材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水泥行业为例,以城市垃圾焚烧灰和下水道污泥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其他辅助材料,经过煨烧、粉磨形成的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被称为生态水泥,这类材料是传统建材的扩展。与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传统水泥相比,生态水泥的生产可以节约石灰石和粘土等天然原料,同时更有效且合理地处理了污染环境的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而生产过程中废气和粉尘排放更少。另外,生态水泥产品还可再生循环利用,达到与环境共生的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粉煤灰,秸秆,建筑废弃物等均是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目标。比如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废弃物,全球每年约产生20亿吨粉煤灰。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每年产生的粉煤灰量约为6亿吨,并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引发的环境、安全、土地等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打通,建材产业不仅能将产业链内部的废弃物转化为再生产品,也能够在节约资源、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废气废水、危险废弃物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出建材工业的循环特性,让绿色建材产业真正地活起来。一、国家具体发展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表1“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指标主要指标2025年建筑运行一次二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11.5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水平提升30%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提升20%(注:表中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2.具体目标。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表2“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具体指标主要指标2025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亿平方米)3.5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亿平方米)0.5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30%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亿千瓦)0.5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亿平方米)1.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55%(注:表中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二、目前我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情况截止2023年12月,我区上规的建材生产企业见表1:表12023年172月规上与建材相关生产企业统计序区域企业名称工业总产值(万元)规模分类号全年累计完成全区规模上合计(350家)2759821.321142407.72152927.881小型企业22399.452小型企业1087080.393111149.7中型企业491726中型企业5104797.8中型企业649127.6中型企业795071.1中型企业8110734中型企业994761.8中型企业10111046.3中型企业1187195.5中型企业1265472.4中型企业1353093.487小型企业1431973中型企业154638.4小型企业165336.4小型企业176308.997小型企业186796.823小型企业1925394.682小型企业2029963.9小型企业212492.5小型企业215753.11221907.362小型企业232909.951小型企业243852.3小型企业207083.4942585297.2小型企业2657850.9小型企业2753839.1小型企业287203.255小型企业292893.039小型企业527835.533087495.2中型企业3128585.045中型企业3228665.666中型企业3373043.2小型企业3424387.302小型企业3523771.8小型企业3617796.195中型企业37183525.6中型企业3835596.025小型企业397388.4小型企业4017581.1小型企业25988.84125988.8中型企业53613.4314227479.6小型企业4318379.116小型企业444527.415小型企业453227.3小型企业10053.904610053.9小型企业281358.6547111769.2小型企业4814652.4小型企业4912561.1小型企业5013127.4小型企业5111242.6小型企业5215779小型企业5314132.7微型企业544858.5小型企业559279.4小型企业566163.744小型企业575815.1小型企业582612.4小型企业592870.5小型企业6017293.4小型企业613305.202小型企业625554.8小型企业6312361.7小型企业646106.408小型企业6511873.1小型企业345735.6866321124.4大型企业6712559.1小型企业683844.1微型企业69962.2微型企业704627.4小型企业712618.484小型企业48560.007219020.9小型企业738605.2小型企业746893.8小型企业7512186.7小型企业761853.4小型企业16270.70772084小型企业784586小型企业795618.7小型企业803982小型企业13300.97814534.3小型企业826579.067小型企业832187.6小型企业74807.228467622.4小型企业855403.224小型企业861781.6小型企业4135.60874135.6小型企业据以上数据统计得出我区建材产业主要以陶瓷、水泥、石材为主,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绿色建材占比小。目前我市建材产业受市场、环保双重因素倒逼,通过“错峰生产”“去产能”,积极引导行业发展。但仍然存在特种水泥产量占比不高、散装水泥比例较低,预拌砂浆、混凝土等新墙材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产业整体水平亟待提升。2 .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全为中小行以下的企业。建材行业需要龙头企业进行整合和示范,才能发挥出倍增效应。然而,目前我市建材产业除水泥行业外,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小企业,各自为阵、协作配套能力弱。3 .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受行业整体水平不高、企业规模不大等因素制约,我市绿色建材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科研成果从研发、中试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和推广普遍周期较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材行业从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我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目前,我市正全面相应国家的号召推动绿色建材产业突破藩篱,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23年4月我区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签订了中电建XX市XX区绿色建材园项目投资框架协议项目选址在XX区禄步镇镇南村,建设用地约300亩,预计投资10亿元,为绿色建材产业园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2023年7月我市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关于XX市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绿色建材产业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