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交流材料.docx

    • 资源ID:708678       资源大小:16.7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交流材料.docx

    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交流材料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由我给跟大家交流一下心得。来XX工作已经将近半年,在这半年期间始终没有机会和各位党员进行一次倾心交流,上次讲党课还是在年轻干部培训班上讲的。这次经验交流是结合前期调研和工作总结,和大家谈谈心、交流交流思想,也借此谈一下当前我省自然资源发展的情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党的XX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XX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美不胜收。党的十八大以来,XX省自然资源厅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维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为己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切实加强XX耕地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让生态安全有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明晰了人类开发的边界,提供了生物生存繁衍的空间,筑牢了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完成和公开发布,标志着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正式确定。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XX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高质量如期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任务。2023年11月,XX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经自然资源部审核通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526.7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32.44%。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XX省自然资源厅对13个市(地)及农垦、森工系统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进行评估调整,与市(县)开展了三轮对接,完成了全省10多万个地块的数据审核入库;与XX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召开联审、对接会议,同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经两年评估调整、三次上报调整,XX省自然资源厅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将此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中涉及的有效采矿权和探矿权、大庆石油矿权、永久基本农田等调出,将市(县)级自然保护区调入,统筹平衡了全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坚决履行耕地保护责任,让生态安全有抓手XX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保护XX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更关乎生态安全。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大粮仓”,但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XX地长期透支,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强XX地保护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XX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为继续把XX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做好,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XX地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是XX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重点工作之一。XX省严格执行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XX地保护利用的决定XX省XX地保护利用条例,以“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加大XX地保护力度,推动XX地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是XX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另一个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实际,XX省自然资源厅会同XX省农业农村厅、XX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利用优先序,重点规范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行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XX省加强对XX耕地的全面保护利用,印发了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了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推进全省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XX省自然资源厅还会同XX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设占用剥离的XX耕地耕作层土壤优先在XX区内使用,XX区内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应充分利用XX耕地耕作层土壤,促进优质XX资源持续保护利用。同时,将表土剥离纳入XX省土地管理条例,使表土剥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三、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让生态安全有边界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J(一)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XX省推进小XXXX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有效遏制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发挥了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生态产品供给等重要生态功能,进一步筑牢了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大小XX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积极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核心,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借助林区全面禁伐,开展侵占林地的建筑物生态搬迁工程,对搬迁后地块采取退耕还林、退化次生林改造等措施,提高绿地面积,修复森林生态功能。继续推进林缘带、农林接合区侵蚀沟治理,遏制侵蚀沟蔓延扩大,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目前,工程试点区域累计新增林草修复面积8500公顷。(二)持续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实效XX省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居民集中区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三区两线”为修复重点,采取回填、矿渣整治、推覆平整及客土、输排水等防治措施,结合植被恢复工程,对废渣堆进行覆土种植,解决采矿活动产生的土地破坏与压占、土壤利用价值低等问题。恢复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废弃矿山地形、地貌,达到矿山复垦和生态恢复的双重效果,工程试点区域累计新增矿山修复面积3000公顷。(三)聚焦土壤污染重点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人居环境安全XX省采取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严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保障重要湿地生态用水;采取退耕还湿、退化湿地修复等措施,开展区域土地整治修复工程,通过修复破损山体、恢复绿地、封滩育草、封山育林、种植湿地植物等措施,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工程试点区域累计新增湿地保护修复面积6336公顷。

    注意事项

    本文(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交流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