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702118       资源大小:38.9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2023年丽水市地方标准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基本情况中华鳖作为药食同源食材,不仅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具有提神益气,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一直来都是作为人们膳食中的滋补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我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养殖规模和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首位,2023年我国甲鱼产量达到了5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了3.7%;市场规模也达到了1059亿元以上,同比增长了4%左右,其中浙江甲鱼10.21万吨,我市主要养殖地在松阳、云和、龙泉、青田、遂昌等县市,总产量396吨,年总产值约3150万元,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性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在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方面运用了新技术、新措施,例如,温室养殖产量从每平方米15公斤提升到40-60公斤,产量的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温室的设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温室、池塘和稻田养殖过程中一些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以便能更好指导我市中华鳖养殖生产。本标准适用于我市生态鳖养殖的温室、池塘和稻鳖共生、菱鳖共生、莲鳖共生等,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定义、温室培育、池塘养殖、稻鳖共生、养殖尾水排放、档案、生产模式图等。(-)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 .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编是当前政府大力鼓励和积极倡导的,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方向,相关的强制性标准也已被本标准引用。本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矛盾。2 .国内相关标准情况目前,主要有国家标准GB/T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行业标准(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省级地方标准DB33/T986稻鳖共生轮作技术规范。本标准是对丽水地方标准DB3311T164-2023山区梯田稻鳖共生技术规范的修订,从原来单一稻田养鳖扩展为温室培育、池塘培育、稻鳖共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得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体系,更有利指导不同阶段养殖业者的生产养殖。3 .与国外先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中华鳖养殖区域主要是我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朝鲜、日本有少量养殖,目前尚未查询到相关国外标准和国际标准。(三)必要性及目的意义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模式之一,中华鳖作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优势品种,相比其他水产品具有养殖要求较低、产品价值较高、利润较好等优势,于此同时,我们市有大量的山区稻田,通过种养两者有机结合,能提高山区农民收入。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是根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并结合我省山区地少、水清、梯田多等特点而形成的技术模式,主要是以温室快速培育大规格鳖种,后将该鳖种投放到池塘中进行过渡性养殖,再将半生态的优质鳖种放入山区稻田里进行生态散养,充分利用高山优质的流水资源和生物饵料资源养成高品质商品鳖。这一养殖技术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利用温室缩短养殖周期,节约时间成本;二是利用池塘养殖过渡,使温室中华鳖适应露天养殖环境,同时提升机体抗病和抗应激能力,降低病害风险;三是充分利用了优质生态资源,采用共生生产模式,使鳖更优质,稻米更安全,实现效益倍增。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对原有市级地方标准DB33U/T164-2023山区梯田稻鳖共生技术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通过对中华鳖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一套适合丽水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对温室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技术环节进行详细和规范化的表述,可操作性强,因此,完善制定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将为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也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化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加快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依据。二、工作保障(一)技术力量本标准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起草单位,云和县山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云和县金坞岭为参与单位,起草人员中,水产养殖方面高级技术职称有5位,水产养殖企业3位,是从事中华鳖养殖2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确保制定的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二)工作计划1.2023年2月,完成资料的查询及收集工作、完成标准草案稿,申请市准立项。2.2023年8月,完成起草标准研讨稿、召开标准研讨会。3.2023年9月,向向业务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校、从事中华鳖养殖的农户等,以微信、邮件、电话、到户走访等形式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3.2023年10月,召开评审会,形成公示稿。4.2023年11月,完成起草标准报批稿。5.2023年12月,标准签署发布。(三)经费保障本标准经费由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在实际起草中,项目单位利用原有的试验场所,结合科技项目,在经费方面有充足的保障。(四)第一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门从事中华鳖研发、养殖、销售及技术推广的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水库鳖(有机鳖)、稻田鳖、清水鳖(无公鳖)等3个品质系列产品,是丽水市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善的中华鳖养殖企业之一。2015年,创建省级中华鳖养殖精品园、2018年建成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丽水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2023年创建丽水市首批GAP示范企业。在制定标准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相继制定了企业标准、县级地方标准2项、市级地方标准2项、县级标准化项目1项、市级标准化项目1项。在今年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绿色产品认证“领跑者”、浙江省“浙江农产品字标”培育单位、浙江省标准化试点等。本标准修订主要起草人有:卜伟绍、翦晓红、武建平、梅莉军、陈素艳、梅海燕、柳慧、李旭敏、吕孙建、李名友。具体分工见表Io表】标准起草主要起草人员分工序号主要起草人员工作单位及职称职务在标准起草中所承担具体工作1卜伟绍云和县山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负责起草标准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技术参数的确定。主持各阶段标准文稿的总体内容的起草。2翦晓红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负责各阶段标准文稿的修改。3武建平云和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负责各阶段标准文稿的修改。4梅莉军云和县科技信息中心/工程师主要负责标准文稿的修改,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反馈等。5陈素艳云和县数字农业科教服务中心/农艺师主要负责标准文稿的修改,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反馈等。6梅海燕云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协助完成标准文稿的修改,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反馈等。7柳慧云和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标准的推广应用。8李旭敏云和县乡村振兴指导服务中心/农艺师协助完成各阶段标准文稿的修改。9吕孙建浙江农业科学院/工程师协助完成标准文稿的修改,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反馈等。10李名友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协助完成各阶段标准文稿的修改。(五)参与起草单位及协调情况参与单位为云和县山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作为云和县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研究所,承担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云和县金坞岭家庭主要从事稻鳖共生标准的试验示范工作。协调工作由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六)有关研究基础和前期研究成果介绍2012年,起草单位在云和崇头镇开展山区高山稻田养鳖新模式试验,2017年,在崇头镇栗溪村建有研发示范基地。利用温室培育的优质中华鳖苗种,为周边县区养殖户提供优质、健康、安全的苗种及全程技术服务,年下乡义务指导农民50人次以上,授课学员500人次以上,至今,在景宁、龙泉、庆元、青田、松阳、莲都及温州文成、福建三明等地累计推广稻田养鳖面积1500余亩,年产值超过IOOO万元,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在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方面主要的科技成果有:一、实施县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2项,其中省级重大研发项目一项,取得科技成果9件,获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次。二、申请专利12件,其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件,发表专业论文6篇,参编专著2部。三、和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建立了密切得技术联系,引进博士5人,培养技术人员4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技术力量强的水产科研队伍。(七)保障措施项目落实之后,成立以卜伟绍、翦晓红、武建平等为核心的标准起草小组,负责统筹标准查询、试验示范及数据收集、验证等工作。三、编制过程及说明(一)任务来源2023年4月,丽水市市场监督局管理局下发2023年第一批丽水市地方标准制修定计划项目的通知(丽市监函202327号),标准成功立项。(二)主要工作过程标准编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立项申报、调研论证、内部研讨、草案编制、专家研讨、征求意见、专家审评、社会公示、报批发布等过程。1 .第一阶段标准资料的查询及收集工作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地方标准网站、丽水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站上,检索查询到与本拟定标准相关密切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以下标准13项:GB/T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SC/T1047中华鳖配合饲料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1107中华鳖亲鳖和苗种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DB33/T721水产养殖消毒剂使用技术规范2 .第二阶段中华鳖养殖模式现状调查2023年4月至7月,标准起草小组通过丽水网络图书馆查阅大量中华鳖养殖技术文献,对最近几年中华鳖新技术、新模式有初步了解,通过实地走访丽水中华鳖养殖企业,获得一手资料,有利的推动了标准的编制工作。3 .第三阶段起草标准草案稿综合中华鳖三段式养殖的技术特点,组织人员撰写了标准草案稿初稿,以后经资料查询、生产调查等,于2023年7月完善形成了标准草案稿和编制说明草稿。4 .第四阶段标准行业专家研讨会2023年8月7日,邀请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松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5名专家参加标准研讨会,进一步对标准的框架、条款设置、技术参数进行讨论,并形成了丽水市地方标准规范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专家研讨会纪要。研讨意见如下:(1)修改完善“3术语和定义”中得“3.1三段式养殖";(2)合并“425水质管理”和“426水质指标”为“水质管理”;(3)修改“6共生养殖”为“稻鳖共生”;5 .第五阶段6 .第六阶段7 .第七阶段8 .第八阶段9 .第九阶段(4)修改完善编制说明。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标准送审稿召开标准规范专家审评会,起草标准报批稿(三)征求意见汇总情况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及其编制说明初稿(征求意见稿)见附件,本标准共征求单位,人,共收到条意见,采纳条,不采纳条,原因为:。四、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省/市地方标准的关系1 .本标准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2 .本标准全部采用国内标准。3 .本标准与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协调一致;本标准不低于国家及行业、地方标准。4 .本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最新版本,及规范性引用的GB/T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等16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并根据丽水市实际情况集成制订。5 .本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中华鳖三段式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