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专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docx
体育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体育概论英文:AnIntroductiontoPhysica1Education课程代码0431003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课程学分32322先修课程无后修课程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体育概论(第二版),杨文轩,陈琦高等教育出版,2019年8月(二)参考书目1 .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82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张洪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 .新中国体育60年,熊晓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24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5 .体育原理,杨文轩高等教育出版,2004年(三)在线资源MOOC,体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ECNIH460897174(四)学术期刊体育科学中国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三、课程简介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指导性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紧密围绕本科教育的教学要求,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视课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反映时代特色。课程内容包括引论、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和体育发展趋势等。课程目标1: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体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来分析体育这一实践文化现象,能够运用体育教育过程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全面教育和引导,认同和热爱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及工作。【支撑毕业要求:1】课程目标2:了解我国当前体育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基本概况;了解体育目的的特点及基本内容;了解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及类型;掌握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体育科学体系构建;学握体育文化的特征、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掌握我国体育体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走向,当前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体育手段的内容、形式和功能,能够运用体育手段指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职业素养1-1能利用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服务自身职业发展。1-2具备较好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精神,能够利用自身优秀的职业素养与精神体现本专业的专业性。能够较好的利用相关所学知识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课程目标1专业学科知识2-1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框架构成。扎实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核心知识,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基础核心知识,并加以应用。2-2能够应用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学会利用计算机查阅最新的康复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学会利用英语阅读康复相关国外文献,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课程目标2知识运用能力3-1掌握并具有灵活使用本专业核心知识的能力,能在不同场景下应用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3-2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3-3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课程目标3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册f安排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讨论、习题课等学时引论讲授法课程目标1、22第一章体育概念主要采用讲授、讨论、作业等方法,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程目标141第二章体育功能主要采用讲授、讨论课程目标22第三章体育目的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探究式等方法课程目标24第四章体育过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课程目标24第五章体育手段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课程目标241第六章体育科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启发式方法课程目标22第七章体育文化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目标12第八章体育体制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案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221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课程目标321复习研讨分析课程目标1,2,32合计学时32六、教学安排引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如何进入大学体育学课程学习;2 .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体育学学科。【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及逻辑关系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各种体育形态的价值意义。【课程内容】1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 .体育概论学习的目的、意义4 .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学习方法5 .当前体育学科的发展状况(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休闲体育、体育产业等)【教学方法】1.讲授法【复习思考】1.体育概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第一章体育概念【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体育概念的重要性、体育概念在国内外的历史演变;2 .掌握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概念,以及体育组成因素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概念的演变;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本质3 .教学难点: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概念以及体育组成因素间的区别和联系。【课程内容】1 .体育的概念与定义2 .体育的分类【教学方法】1讲授法;3 .讨论法;4 .发现法;5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复习思考】1 .如何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2 .生产劳动是否属于体育?为什么?3 .分析和评价我国现有的体育概念。第二章体育功能【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明确体育具有哪些重要功能;2.掌握体育功能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具有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功能概述、体育的自然质功能、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2.教学难点:体育功能的概念、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内容】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本质功能3.体育的延展功能【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复习思考】1 .体育的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2 .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 .怎样理解体育的娱乐功能?4 .在现代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5 .怎样理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方面的表现?第三章体育目的【教学目标】1 .了解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及其与目标的关系;2 .明确实现目的与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掌握实现我国体育的目的。【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教学目的2 .教学难点: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体育的目的及目标,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1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2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3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教学方法】1讲授法;4 .讨论法。【复习思考】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什么。5 .确立我国体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6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有哪些?实现我同体育目的、目标有哪些要求?第四章体育过程【教学目标】1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过程的概念的含义,基本了解体育过程的本质、体育过程的要素;2 .了解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解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娱乐过程、竞技过程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 .重点:体育过程概述、体育过程的要素、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2 .难点:体育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课程内容】1 .体育过程概述2 .体育过程控制3 .体育过程类型【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复习思考】1 .怎样理解体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 .结合自己接受体育教育的经历,谈谈体育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3 .健身娱乐过程与竞技训练过程的区别有哪些?第五章体育手段【教学目标】1掌握体育手段的概念、分类和运用的前提;4 .了解体育手段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5 .知道身体练习的基本内容和掌握身体练习的基本规律。6 .教学重点:体育手段概述、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重点、难点】1重点:体育手段概述、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7 .难点:体育手段、运动技术、技术细节、技术基础的概念,运动动作的基本要素及其分析和特征,运动动作质量和效果的评定,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起源及分类。【课程内容】1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8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9 .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复习思考】1 .怎样理解体育手段?请分析体育核心手段的内涵和外延。2 .如何理解身体运动技术和身体运动技术结构?3 .分析构成体育运动技术的各要素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形式和特点。4 .谈谈你对体育运动项目起源和分类的认识。5 .怎样理解体育手段与体育目的、途径和过程的关系?第六章体育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概况;2 .了解体育科学的体系、属性与分类,以及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3 .掌握体育科学的概念、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特征、体育科技的重要意义以及“科技兴体”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1重点: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的性质和体系、体育科技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作用。2.难点:体育科学的概念及其多维角度的分析透视分析、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特征、体育科技的重要意义以及“科技兴体”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1 .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3 .第三节体育科学体系【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复习思考】1 .为什么说体育科学具有综合科学的性质?2 .通过收集报刊或网络上的最新材料来论证体育科学研究对于椎动体育实践发展的作用。3 .按照你对体育科学体系的理解,将所学专业培养计划开设的课程进行学科分类。第七章体育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文化的含义、中外体育文化的异同点;2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结构、及其在中国发展;3 .是学生初步了解当代国际体育的基本格局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国际体育中有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体育文化的属性与含义、中西文体育文化的比较、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4 .难点:体育文化的概念、基本功能,中国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课程内容】1 .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2 .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