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可行性报告-投资苏州友达可行性简析.ppt

    • 资源ID:6689       资源大小:5.92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可行性报告-投资苏州友达可行性简析.ppt

    苏州友达光电投资可行性简析苏州友达光电投资可行性简析蔡杰蔡杰 2012,6机密机密 概述(核心观点) TFT-LCD产业现状 AMOLED发展前景 友达光电竞争力分析 产业投资建议Agenda概述(核心观点)概述(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技术发展预测)2015年前,中低端大尺寸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仍是TFT-LCD;2014年开始,在良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步降低下,AMOLED有望逐渐成为大尺寸主流显示技术。友达在AMOLED产品的研发主要放在新加坡工厂,苏州工厂未投资此技术。“上游原材料技术创新”、“面板成品组装生产良率” 是面板产业发展的两个核心因素。上游材料的关键技术和市场受到高度垄断三星柔性AMOLDE面板技术发展迅速,有望在2013年底实现大尺寸屏幕的规模量产。核心观点(市场供需预测)TFT-LCD 已进入成熟期,需求难大增,价格易下跌。中国大陆在建及待建设的8.5代线的厂家将有5家,占全世界高世代线的70%,国内面板产能供应充足。受需求低迷影响,友达、奇美等模组厂家已缩小单纯的大尺寸面板制造规模,转型做触控产品。TFT-LCD国产上游材料逐渐增加,原料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从而带动面板价格下降。核心观点(投资友达的收益预测)股权投资收益预期不佳 高世代线大规模投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处于去库存阶段。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行业亏损将至少持续到2014年。关联交易收益(面板采购)效果甚微 相对于100300亿的建厂投资规模,若需要对苏州友达行成战略合作关系,投资规模预计要1030亿左右,才能在后续的面板采购中获得价格优势。技术获取收益(创新技术)不明显 做为行业追随者的角色,无论在原材料创新,还是组装制造工艺上均落后于三星、LG等竞争对手。核心观点(投资友达的风险预测)受行业供大于需的影响,对苏州友达的投资,2015年前无法获得公开市场的股权溢价。TFT-LCD面板价格持续走低,相对京东方等其他厂家,友达提供给联想的价格是否一定有竞争优势?对苏州友达的投资金额将决定联想话语权的多少。几亿的投资规模,是否能保证联想的话语权?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整体成本的比重巨大,友达对上游原材料也有关联子公司,是否会有利润转移的风险?核心观点(产业投资建议) 依据 微笑曲线,建议在面板的“上游原材料、制造设备”领域寻找优质的厂商做为投资对象 未来高端TV市场的硬件竞争,将聚焦在高新显示技术、无线互联互通、智能语音、娱乐影音等领域。建议在这些领域寻找核心技术供应商,以增加联想TV的产品竞争力(卖点)。TFT-LCD产业现状产业现状9 TFT-LCD产业结构及盈利能力 TFT-LCD产业特性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液晶面板生产线 TFT-LCD全球专利分布 日韩TFT-LCD产业战略 中国TFT-LCDC产业结构 LCD技术未来突破点 大尺寸TFT-LCD未来价格趋势TFT-LCD产业现状TFT-LCD产业结构及盈利能力TFT-LCD 产业结构TFT-LCD产业结构及盈利能力TFT-LCD产业链微笑曲线 TFT-LCD 产业链盈利能力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液晶面板生产线 根据 Displaysearch 数据,随着中国大陆几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陆续投产,2012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占当时全球产能的 27%32%。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液晶面板生产线G7G8.5G10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液晶面板生产线TFT-LCD产业特性 资本密集 生产技术密集,专利垄断严重 产品生命周期短 价格受市场供需况及景气循环影响 市占竞争模式 既定产能下产极大化生产模式TFT-LCD 产业特征TFT-LCD产业特性 资本密集,厂商进入障碍与退出障碍高 技术密集,知识产权形成法进入障碍 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 生产设备与制程有主世代交替汰换的压 国际化分工现象普遍TFT-LCD 产业进入障碍TFT-LCD产业特性 独特技术能力 低成本营运能力 市场导向经营 多元化经营TFT-LCD产业关键成功因素TFT-LCD产业特性 面板业投资成本巨大 5 代线在130-150 亿元; 8.5代线在250-350 亿元。 面板价格不断下滑 主要规格面板价格自2010 年5 月至今,已连续下跌超过40%。 相应关键部件材料依赖海外大企业垄断供应。TFT-LCD产业近几年持续亏损的原因:TFT-LCD全球专利分布设备技术排名: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制程技术排名:美国、日本、韩国材料技术排名:德国、日本、美国TFT-LCD全球专利分布中国申请人中国申请人申请量申请量申请量申请量外国申请人外国申请人 友达光电5909159夏普群创光电5338187爱普生鸿富精密3057376日立群康科技2866628松下统宝光电1674649东芝鸿海精密1584509三星广辉电子1434437LG飞利浦瀚宇彩晶1314420NEC 中华映管1253690佳能比亚迪993431索尼国内外主要LCD专利申请人对比中国厂商的专利申请数量不及日本厂商的十分之一TFT-LCD全球专利分布台日韩TFTLCD产业发展成熟度技术曲线学习时间成熟度日韩TFT-LCD产业战略SONYSONYSHARPSHARPSAMSUNGSAMSUNGPANASONICPANASONIC市场战略市场战略利用全球BRAVIA品牌优势,从目前北美、欧洲与日本市场转而积极开拓BRICs市场进军新兴市场,例如墨西哥、波兰、中国等,逐步扩张海外市场占有率利用全球品牌优势确保营收、营利居冠,并强化全球市场占有率,开拓北美、欧洲、BRICs市场强化VIERA品牌实力,开拓BRICs新兴市场;42吋以上仍以PDP为重心,37吋以下将以LCD为主生产战生产战略略与SEC、SHARP策略联盟,分别投入第8.5代、第10代建厂,以掌握液晶面板投入第8代、第10代建厂,强化产业间同盟,提升下世代面板生产成本控制,未来面板将有外售计划20102011年构建第11代面板生产线,生产面板尺寸预计将达3,320mm3,000mm投资3,000亿日元于PDP第五工厂(2,280 mmx3,920mm,PDP、LCD面板将有外售计划产品战略产品战略第8.5代:52英寸x6片, 46英寸x8片, 40英寸x8片, 32英寸x15片第10代:65英寸x6片, 57英寸x8片, 42英寸x15片第8代:52英寸x6片, 46英寸x8片, 42英寸x8片, 32英寸x15片第10代:65英寸x6片, 57英寸x8片, 42英寸x15片第8.5代:52英寸x6片, 46英寸x8片, 40英寸x8片, 32英寸x15片第11代:72英寸x6片, 62英寸x8片, 46英寸x15片, 40英寸x18片PDP第五工厂: 105吋x2片, 71吋x3片, 62吋x6片, 50吋x9片, 42英寸x16片技术战略技术战略LCD技术仰靠结盟,确保面板来源,另全力投入AMOLED技术研发,发展大型OLED TV技术开发新一代液晶、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由零组件、面板、组装一贯化生产;另整合Pioneer在音响与Toshiba的ASIC技术导入4道光罩制程、Inkjet配向、低成本制程;开发Inkjet Printing的CF制造、Non-sputter制程技术第五工厂导入Neo PDP技术,透过单扫描、新材料、放电效率等改善,将发光效率提高现行的2倍,驱动电路成本减一半日韩TFT-LCD产业战略韩国政府韩国政府 组成共生合作委员会,推动联合基础技术研发,建立产业发展蓝图,以避免设备与材料间重复投资,带动韩国显示器创新的发展文化 促成面板大厂间专利相互授权、标准化、交互采购面板等合作,以分散技术及市场的风险 建立领域别执行小组,研拟中长期LCD、PDP、OLED等显示器技术开发计划,建立显示器发展蓝图;针对现行成长动力技术开发计划之专利,优先推动专利共享系统 面板尺寸标准化可节省设备与材料业者的投资,也可减低面板成本,各领域标准化将以三阶段产业级、国家级、国际级来推动 推动三星电子与LG电子等供应链整合,韩国境内面板交互采购面板 强化支持设备、材料之开发与测试,打造跨公司集团之新供应链,以利建造永续发展平台 面板大厂派遣技术团队与设备商共同开发,并颁授认证制度 放宽面板大厂的集团内JDP销售限制*规定,推动交叉采购竞争厂商的设备与材料*根据过去韩国厂商JDP(Joint Development Project)相关规定,面板大厂与中小企业间进行联合研发设备或材料时,规定三年内不得销售于予第三企业KODEMIA材料与设备厂商材料与设备厂商+EDIRAK面板厂商KDIA面板暨上下游厂商约250家日韩TFT-LCD产业战略 SUMSUNGSUMSUNG以以20122012年年15001500亿美元市场为目标,亿美元市场为目标,利利用品牌优势用品牌优势来确保来确保LCDLCD产业营收、营业利益可产业营收、营业利益可以居全球以居全球TopTop地位,并强化全球地位,并强化全球LCD TVLCD TV之市场之市场占有率占有率 持续开拓持续开拓7070吋、吋、8282吋商用化产品,尤其吋商用化产品,尤其7070吋吋LCDLCD全面商用化,成为该公司未来更大型化产全面商用化,成为该公司未来更大型化产品之前导品之前导 唤起消费者对于唤起消费者对于4040吋以上产品的认知,特别吋以上产品的认知,特别是北美、欧洲、是北美、欧洲、BRICSBRICS,并以价格竞争力来强,并以价格竞争力来强化化SAMSUNGSAMSUNG全球品牌优势全球品牌优势 以高附加价值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主要应以高附加价值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主要应用于用于: :n Digital signageDigital signagen Advanced TVs at homeAdvanced TVs at homen e-boards at offices and schoolse-boards at offices and schoolsn Premium IT displaysPremium IT displaysn Personal digital boardsPersonal digital boards 发展下世代的发展下世代的OLEDOLED大型化、大型化、Flexible Flexible DisplayDisplay技术,成为全球领导者技术,成为全球领导者26G8.5 FabsL8-1 Phase-I (SEC 50%, SONY 50%) Phase-II (SEC 100%)G8.5 FabsL8-2 SEC 50%,SONY 50%G7 FabsL7-1 SEC 50%,SONY 50%G7 FabsL7-2 SEC 100%G11 Fabs预定地SECG11 汤井生产工厂规划汤井生产工厂规划70吋、82吋以上商用化产品市场,将倚赖G11(3000mmx 3320mm)的量产能力,与日本Sharp、台湾AUO、CMO决战,俟机投入G11有绝对必要性,也是面板成本优势的来源强化低成本制程,积极导入4道光罩制程、Inkjet配向,Inkjet Printing的CF制造、Maskless技术、Non-sputter制程技术于汤井园区外围设置零组件厂、Module产线,以节省运输成本,并提升内制零组件的效率,另适时的外购以降低成本日韩TFT-LCD产业战略 为降低风险采外售策略,与SONY连手建造G10世代,强化产业间同盟、提升面板生产成本控制力,藉以对抗PDP与其他LCD面板厂竞争强化自有面板供给,现有重点为龟山第一、第二工场生产能力的加强,并强化G10堺工厂的生产能力结合新一代液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由零组件、面板生产、液晶电视组装一贯化统合性生产扩张海外市场占有率,以中国、墨西哥、波兰为目标27G6龟山第一工厂投产:2004年投片量:60K/月产品:37,32,26 23, 20, 16吋G8龟山第二工厂投产:2006年投片量:90K/月主力产品:32, 42, 46, 52, 108吋G10堺工厂投产:2010年投

    注意事项

    本文(可行性报告-投资苏州友达可行性简析.ppt)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