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秦汉文学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659432       资源大小:21.2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秦汉文学名词解释.docx

    秦汉文学名词解释1 .吕氏春秋2 .淮南子3 .骚体赋4 .散体赋5 .七体6 .文章两汉两司马7 .枚、马8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9 .劝百讽一10 .太史公书11 .实录精神12 .发愤著书说13 .互见法14 .苏李诗15 .乐府诗16 .抒情赋17 .纪行赋18 .述志赋19 .汉赋四大家20 .古诗十九首1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吕氏春秋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风格也不完全统一,但它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2 .淮南子: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编成,共21篇,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即说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淮南子要略认为它并非一部抽象论道之书,其重点乃在于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处处紧密关合着现实,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3 .骚体赋: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辟体作品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尊,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作骚体赋。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渡形式,在赋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性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4 .散体赋:指汉代盛行的赋体作品,以主客问答的方式铺陈摘文,体物写志,虽散韵结合,但散文的意味较重,所以称为散体赋。一般篇幅较长,规模宏大,所以又称为散体大赋。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干,所以散体大赋可以直接称之为汉赋,一般说来,文学史上所说的汉赋,都是指汉代散体大赋而言。5 .七体:汉初枚乘的七发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它全篇是散文,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叫有摹拟,亦简称七。七体名目首见于昭明文选。6 .文章两汉两司马:文章的概念是汉代出现的,当时指文辞。其含义略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作品。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两司马是指西汉著名的作家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文章两汉两司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西汉散文以司马迁为代表,赋以司马相如为代表。他们二人分别在散文和赋的创作领域中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7 .枚、马:是前人对汉赋著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诗人,顺流而作。枚马同其风J汉初枚乘的七发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人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二人的作品都对汉赋的发展产生过重人的影响。8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西汉末辞赋家扬雄在其著作法言吾子中对辞赋的评论,他把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诗人之赋指屈原的骚赋,辞人之赋指宋玉的赋及枚乘、司马相如的散体大赋。丽指辞采之富丽,是一切辞赋的共同的艺术特征。则是法则的意思,淫是藻饰过分的意思,则"与淫是区分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界限。扬雄认为屈原的楚辞辞采华茂,合于儒家的标准,可为法则。而枚乘、司马相如的辞赋则是极靡丽之辞铺张过分,无补于讽谏劝谕。这样的文学观点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9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劝是鼓励、提倡的意思,讽指讽谏。劝百讽一是说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之语。扬雄认为汉赋本应对统治者进行讽喻,使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的篇幅和过量的辞藻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生活,仅仅在结尾处稍微露出一点讽喻之意,结果丝毫也引不起注意和警惕,甚至欲讽反谀,适得其反,助长了奢侈的心理,如扬雄指出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欲以讽谏,而帝反有飘飘凌云之志,这就深刻指出了汉赋讽喻作用的虚伪性。10 .太史公书:史记原名叫太史公书,此书被称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荤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11 .实录精神: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12 .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从而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说对后来的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都有很大的影响。13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中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手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驶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如项羽本纪中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歹U传中表现他猜忌功臣,郦生陆贾列传中则揭露他傲慢侮人等。14 .苏李诗:西汉苏武、李陵赠答的五言古诗,现存10余首,散见于文选、古文苑、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均为成熟完整的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同一风味,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之作,充满感伤哀怨情调。诗品列李陵诗为上品,杜甫也在解闷十二首中推崇说:李陵苏武是吾师。但自六朝起,多数学者对此存疑.认为西汉时期不可能有成熟的五言作品。现一般认为苏李诗是东汉无名氏的托名之作,约与古诗十九首同时,其间可能还杂有六朝人的拟作。15 .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时期,朝廷乐府机关会采撷、演唱一些新兴的俗乐歌辞,这些歌辞有的出于文人之手,也有的出于民间。乐府民歌是汉代音乐机构从民间采集的俗乐,大都是劳动人民或下层土人的作品,是乐府诗中的精华。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感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诗体多样、语言朴实生动,代表了汉代诗歌的主要成就。魏晋以后的文人,大力模拟乐府诗,沿用古乐府旧题而写新诗。16 .抒情赋:以赋抒情,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自汉初就不断地有作家将其愤懑、感伤诉诸赋中。东汉时期,由于政治文化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处于外戚、宦官争权夺势的夹缝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宣泄胸中的不平。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17 .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感慨的赋作。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铺张扬厉的京都大赋明显不同,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代表作品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东汉纪行赋的殿军是蔡邕的述行赋。18 .述志赋: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又一新发展。冯衍的显志赋是东汉早期述志赋的重要作品,在精神上与屈原作品相近。为述志赋注入巨大活力的当属张衡。他的思玄赋采用骚体句式,表现手法也较多地学习离骚,他的归田赋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使张衡成为文坛上独领风骚的作家。东汉末年,赵壹创作的述志赋别具特色,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刺世疾邪赋。19 .汉赋四大家:指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在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是汉赋的典范之作,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扬雄有蜀都赋,实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扬雄的赋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赋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典丽深湛、词语蕴藉的特点,和司马相如赋的意气风发、词语雄肆相比,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二人并称为扬马。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二京赋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最,紧随班固之后,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二人被称为班张。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赋作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故四人又合称。20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嶂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胡口发展有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秦汉文学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