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年《我们仨》读后感.docx

    • 资源ID:643523       资源大小:15.6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我们仨》读后感.docx

    我们任读后感杨绛先生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女作家、学者、文学翻译家,她和丈夫钱钟书的感情生活更是满足了我对于理想婚姻家庭的所有幻想。2003年,92岁高龄的杨绛创作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仁,讲述了他们这个学者家庭几十年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这是一部家庭生活回忆录,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写的是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梦见钱钟书自顾自撇她而去,由此引出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第二部分我们任失散了,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相伴的情感体验;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仁,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后来回到国内的工作生活以及文革期间的经历,直至最后女儿和丈夫先后离世。全书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记录了“我们化”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写尽了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品读我们任,我数次泪目。从中,我读出了理解与包容。1932年,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园一见倾心,从此相濡以沫60多年。书中记录了一件件最平凡的家常小事、一个个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却能一次次感动无数人,让你看到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庭。钱钟书学识渊博,但在生活中却很笨拙低能。杨绛生女儿时,钱钟书每天到医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要么是打翻墨水瓶污染了床单,要么是砸了台灯弄坏了门轴,每次杨绛都是怎样回应的呢?一一“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一个产妇躺在床上,身在国外没有一个亲人帮助,每天还要安慰这个像孩子一样的男人,等着回去收拾烂摊子,这是何等的爱与包容!在钱钟书工作、生活面临重大转折时,杨绛也都充分尊重他的选择,尽己所能给予支持。她说“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可以说,没有杨绛的理解包容,也难有文学巨匠钱钟书。从中,我读出了睿智与卓识。感情需要双方用心经营。和众多普通家庭一样,杨绛与钱钟书之间也会有争吵,有一次为了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杨说钱的发音带有乡音,钱不服,两人都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最终两人讲和后,都觉得吵架很无聊,便约定以后遇事要共同商量,商量不妥,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商量不通的事了。好的感情还应是双方携手并进、相互成就,这样才能历久弥坚、行稳致远;如果一方在前进,另一方原地踏步,这样的感情不会和谐、长久。杨绛在成全钱钟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成长,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所以,杨绛始终活在了钱钟书的尊重与欣赏中,钱钟书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们就像舒婷诗中说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从中,我读出了豁达与坚韧。杨绛一家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等时期,生活颠沛流离,且遭受政治运动冲击,但他们安之若素,苦中作乐,丝毫没有怨念之感、愤懑之词。杨绛下放干校劳动期间,食不果腹,疾病缠身,可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认真地洗干净自己的衣服,在破的地方打上补丁。后来,甚至遭受了被剃阴阳头的屈辱,可杨绛仍是平静地接受了,她用丈夫的帽子和女儿的辫子做了一顶假发,来遮掩自己难看的发型。哪怕在最阴暗绝望的角落里,她也要让自己看起来干净、体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难的是历经坎坷,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老年的杨绛先后经历丧女、丧夫,这是多么让人伤痛的遭遇啊,但杨绛只是平静地说:“我们仁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一段无比艰难的日子,她就这样对读者娓娓道来,语言看似平淡却直击人心,文笔哀而不伤反显情韵悠长。从中,我读出了淡泊与高远。杨绛一家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宁静,他们不逐功名,不求富贵,始终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在喧嚣的人群背后安心地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一切并未改变他们,也未曾打倒他们。“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人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己的信仰,所有的苦也就不觉得苦了,所有的难也都是人间值得!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并有所建树,这样的人生当是无比充盈的、极具价值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都有一种错觉,这是近百岁老人写的书吗?分明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和你坐在一起,恬静地分享他们家三个人的故事。当然,经典的文字常读常新,每次品读,每个人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能够抚慰人心、启迪智慧、汲取力量,便是收获。最后,我想以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愿我们都能修炼自己,强大内心,在人生路上从容、优雅地走过。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我们仨》读后感.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