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文库网! | 帮助中心 第一文库网-每个人都是第一
第一文库网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学术论文>
  • 全科教育>
  • 应用文档>
  • 行业资料>
  • 企业管理>
  • 技术资料>
  • 生活休闲>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一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地方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634875       资源大小:393.68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地方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docx

    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CodeforsignsdesignofurbanintegratedpassengertransferhubDB11/Txxxx20xx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xx年XX月XX日1总贝IJ.o.为适应北京市综合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使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达到以人为本、安全便捷、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的设计。1.0.3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应遵循布局合理、安全高效、位置醒目、清晰易懂、指向明确、连贯一致、易于维护与环境协调的原则,实现社会、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益。1.0.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人行标识系统pedestriansignsystem人行环境中使用的标识系统。2.0.2车行标识系统vehicu1arsignsystem车行环境中使用的标识系统。2.0.3位置标识1ocationsign由图形标识和/或文字构成,或文字标识构成,标明服务功能或公共设施所在位置的标识。2.0.4导向标识directionsign由图形标识和/或文字与方向符号构成,或文字标识与方向符号构成,指示通往预期目的地行进方向的标识。2.0.5平面示意图IoCationp1an标识特定区域、场所内主要服务功能或公共设施位置分布信息的示意图。2.0.6综合信息标识genera1informationboard以文字和(或)图形形式,列出特定区域、场所内服务功能或公共设施信息索引的标识。2.0.7智能信息化标识inte11igentinformationdisp1ays信息内容可变化,以电子屏幕、投影机等为载体,通过网络化管理,提供信息动态发布、综合信息查询、电子地图导航等功能的标识。2.0.8安全标识safetysign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或者文字构成的,用于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识。2.0.9无障碍标识accessib1esign为残疾人、老年人及其他有需求的人提供引导无障碍路线及无障碍设施的标识。2. 0.10无障碍路线accessib1eroute连接枢纽建筑物或无障碍设施中的连续的无障碍路径。室内无障碍路线可包括:走廊、楼层地面、室内坡道、电梯、升降平台及周边楼层空间。外部无障碍路线可包括:停车通道、路缘坡道、人行道、室外坡道和电梯。2.0.11关键决策点keydecisionpoint在行进路线上,需要获取方向、流程、区域等信息或对信息进行确认的位置。3规划布局3.1一般规定2.1.1 在建筑功能布局时,同步规划设计标识系统,保证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一体化实施,标识系统应预留发展性和更新条件,后期实施的标识设计应与先期设计进行统一。2.1.2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范围应包含枢纽用地红线区域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宜包括枢纽50On1半径范围内的行人步行区域,Ikm半径范围内的非机动车骑行区域,3km-5km半径范围内机动车行驶区域(图3.1.2)。3.1.2系统设计范围示意图3. 1.3枢纽标识系统涉及范围应包含公共换乘区域、铁路、地铁、公交、长途、小汽车、出租车、非机动车等接驳交通区域(图3.1.3)。图3.1.3系统涉及范围不意图3. 1.4枢纽标识系统流程应连续、完整。(图3.1.4)o0嘘?1t1进站口1-1Ug-图3.1.4T枢纽标识系统交通换乘流程总览示意图st<亡问)驯曼事X到这皓厅S1S*a这出终威集e图3.1.4-2铁路区域标识系统流程示意图图3.1.4-3地铁区域标识系统示意图IIiI1r5f51公交车GF)«(公交车线路)«I3交车区域)«瓯年方向)«I乘坐引导乘客引导引导乘客引导熟客公交车选择柒车技路客服中心/售卡到达公交车区域前往公交军方向(枢纽人口)(下车-(铁路进站口)-V枢纽站内-索客下车引号乘者引导乘客到送铁路进站口到达枢姐站内枢纽入口图3.1.4-4公交区域标识系统示意图枢纽换乘厅A出租车d)非机动车Non-motorvehic1eG)&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方向)V我行自行军/电动车引号更工*1费导乘客F就其他非机动车到达霸机动车停放区Ife往非机动车方向枢纽(枢纽入口)换乘厅GE机动车停放区)-(下车-(铁路迸站口卜AI"g一站内)-引导到达要管篥客引导乘客引导索客,非机动车停放区前if枢纽站到达铁路进站口到达梅纽站内标树人口图3.1.4-6非机动车区域标识系统示意图3.1.5轨道交通、道路交通、自行车、行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标识系统应统一性、连续性、完整性。3.1.6同步统筹广告、文化、艺术等视觉元素,保证标识系统的优先和主导。3.1.7无障碍标识规划宜考虑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者的需求。其中色彩、符号及标识设置位置宜在乘客主要动流线,若与规划主要动线不一致时宜设置专用流线和标识。3.1.8 人行标识系统的信息应为乘客自主安全出行提供所需的必要信息。3.1.9 车行标识系统信息应提供驾驶员及乘客安全出行所需的必要信息。3.1.10 枢纽标识系统应保证人流及车流的高效进出,信息指引应连续、易懂、易辨识。3.1.11 同质化功能或设施命名应一致。多个同质化功能或设施应用数字或编码区分,顺向编制且保证命名唯一性。3.1.12 1.12枢纽标识系统应采用中、英双语语言,中文应采用简化字。信息英文译法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DB11/T334及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3.1.13 1.13枢纽标识系统应包含无障碍标识系统,无障碍标识设计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3.1.14 1.14枢纽标识应包含动、静态标识,同功能标识的形式、版面、颜色宜协调统一。3.1.15枢纽标识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及区域特征。3.2规划内容3.2.1各类综合交通枢纽标识设置,应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宜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各场景标识设置种类一览表设置区域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导向标识位置标识综合信息标识电子标识安全标识道路交通内部道路系统车行道路系统基地出入口内部车行道路OO道路交叉口人行道路系统基地出入口内部人行道路O立体过街设施O停车区及停靠站车道边O上、落客区O蓄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区枢纽主要功能空间检查区(防疫、防爆)O闸机区(含排队)O建筑售票区O安检区*OO换乘空间出入口OO换乘通道OO换乘厅(换乘广场)(含等候)O公共服务设施卫生间*OO母婴室OO问询OOO商业、餐饮O公共通行设施客梯(含无障碍电梯)*O坡道自动扶梯O楼梯间自动人行步道O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位车行道O出入口应配置。宜配置3.2.2枢纽标识系统在关键决策点应设置导向标识,并确保导向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图3.2.2)oXX郴.b空XX交通枢纽K(××>r'XX梆*'*吁某某综合交通枢纽QXXXbf9f*t0PMOTrn<1rM<A机动车标识牌站外路引标识牌枢纽广场标识牌图3.2.2-1枢纽站外标识示意图图3.2.2-2枢纽站内标识示意图3. 2.3综合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基于枢纽的功能布局、流程设计进行统筹分析,明确必要的基础信息;2 .应按照不同交通方式进入枢纽后的接站、送站、以及换乘的流程进行通行路线分析及标识点位规划,通过流程分析确认关键决策点;3 .枢纽标识系统应根据建筑空间结构及不同用户的行为特征,分人行和车行进行规划;4 .应基于流线上的主观看方向确定标识版面的具体朝向要求。4分类分级4.1 系统分类4.1.1 枢纽标识系统应包含人行标识系统和车行标识系统。人行标识系统分类为:位置标识、导向标识、综合信息标识、安全标识。车行标识分类为:位置标志、导向标志及其他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人行标识系统安装方式宜分为悬吊式标识、落地式标识、附着式标识(图412)。图4.1.2悬吊式、落地式、附着式标识安装示意图4. 1.3人行标识系统的显示传递方式可分为静态标识、动态标识。4. 1.4人行标识系统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标识、听觉标识、触觉标识。4.2系统分级4.2.1枢纽标识信息系统应按照不同区域信息的重要性及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进行分级。具体分级宜符合表4.2.1-1、4.2.1-2的规定:表4.2.1-1人行标识信息系统分级表信息系统分级信息内容设置说明一级信息进站信息、出站信息、换乘信息主要交通需求信息,设置在关键醒目位置,优于二级、三级信息二级信息服务设施信息(电梯、卫生间、母婴室、警务室、售票室、商业、管理等设施)等主要服务需求信息,设置在关键位置,优于三级信息三级信息综合资讯信息、宣传类信息、安全警示信息设置点位可根据现场空间情况进行调整*4.2.1-2车行标识信息系统分级表信息系统分级信息内容设置说明一级信息枢纽信息、枢纽周边道路信息司机主要需求信息,设置在关罐醒目位置二级信息上/落客区域信息上/落客区域信息,设置在关键位置三级信息停车场内部信息设置点位根据现场空间情况进行调整4. 2.2枢纽标识系统设计应先布局,后具体,逐层递进。版面信息设置应体现信息的优先级,设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级信息应优先于二级、三级信息;二级信息应优先于三级信息。2当动态标识包含一级信息时,一级信息内容不应频繁翻转、滚动。3版面信息宜独立设置,当二级信息与一级信息组合设置时,二级信息宜弱化。5设置要求5.1人行标识系统1. 1.1枢纽人行标识系统设计应满足通用、共享、统一、人性化的使用需求,并应满足适老、适幼、无障碍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5. 1.2人行标识的设置位置应根据建筑空间形态和功能因素确定。设置位置应统筹空间环境及其他设施之间的关系,避免位置冲突和版面信息遮挡。5.1.3同一空间区域内,同类标识宜等间距设置,并保证信息的连续性。6. 1.4枢纽标识版面朝向宜垂直于主要乘客的行进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地方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标识系统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lao****ou)主动上传,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