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632544
资源大小:132.5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CECSTCECSXXXX-202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标准Technica1StandardforApp1icationofConcreteCompositeS1abwithRabbet(征求意见稿)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基本规定44材料55结构设计65.1 一般规定65.2 构件设计65.3 深化设计75.4 构造要求96生产、运输与堆放126.1 一般规定126.2 模具126.3 开槽型预制板生产126.4 开槽型预制板堆放与运输146.5 质量检查与验收167施工与验收197.1 一般规定197.2 开槽型预制板吊装准备197.3 开槽型预制板吊装217.4 钢筋及预埋件铺设237.5 混凝土浇筑247.6 质量检查与验收25本规程用词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Contents1 Genera112 TermsandSymbo1s22.1 Terms22.2 Symbo1s33 BasicRequirements44 Materia1s55 Structura1Design65.1 Genera1Requirements65.2 ComponentDesign65.3 Detai1edDesign75.4 Detai1ingRequirements96 Manufacture,TransportationandStorage126.1 Genera1Requirements126.2 Mou1ds126.3 Manufacture126.4 TransportationandStorage146.5 Qua1ityInspectingandAcceptance167 ConstructionandQua1ityAcceptance197.1 Genera1Requirements197.2 HoistingPreparation197.3 Hoisting217.4 1ayingofstee1barsandembeddedparts237.5 Casting247.6 Qua1ityInspectingandAcceptance25Exp1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281istofQuotedStandards291总则1.0.1为确保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在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因整体性能好、免支模板、板端不出筋、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在装配式结构中应用前景广阔。为促进装配式结构的发展,规范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及桥梁装配式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条文说明:对于工业建筑,本标准适用于无特殊使用条件下的普通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建筑;当建筑处于特殊使用环境,如高温高湿、腐蚀环境、动力荷载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设计。鉴于目前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局限性,本标准暂不包含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的工程应用,如仍需应用,需要专项论证。1.0.3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concretecomposites1abwithrabbet底部采用不出筋的预制板、顶部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板件,简称叠合板(如图2.1.1)。图2.1.1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1一预制板;2槽口:3附加钢筋:4一上部混凝土后浇层;5一竖向支承梁或墙.2.1.2开槽型混凝土预制板COnCreteprecasts1abwithrabbet板端不出筋但预留槽口用于放置附加钢筋代替胡子筋的预制板,简称预制板。条文说明:用作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预制板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独立承载,后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开槽型混凝土叠合板。2.1.3 槽口rabbet预制板端部预留的用于放置附加钢筋的长条形凹槽。条文说明:槽口一般采用矩形或梯形横截面,位于板内受力钢筋之间,槽口深度为预制板厚度减去钢筋保护层厚度。2.1.4 密拼连接connectionwithoutgap相邻预制板在垂直于板跨方向紧密拼接、不留后浇带的连接形式。条文说明:叠合板通常采用密拼做法,施工安装简便,无后浇带挂模施工,缩短施工周期。2.1.5 单向板one-ways1ab板缝处不设置槽口或设置构造长度槽口,板面荷载主要是沿短边方向传递,沿长边方向传递的荷载可忽略不计。2.1.6 双向板two-ways1ab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2。板缝处设置槽口,且开槽长度满足板缝处截面的受力需求,板面荷载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递。2.2 符号2.2.1 几何参数b混凝土截面有效宽度;h槽口的设计高度;加混凝土截面有效高度;/槽口的设计长度;m槽口的设计间距;t槽口的设计宽度;Vu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3基本规定3.1.1 叠合板可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条文说明:叠合板板端不出筋,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受力性能与整浇板一致,可适用于各类型结构的楼、屋面板。叠合板亦可在砌体结构中应用。3.1.2 叠合板与支座应有可靠连接。3.1.3 叠合板应进行施工和使用两阶段设计,其结构性能,包括承载力、挠度、裂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条文说明:研究表明,叠合板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挠度等指标,因此除承载力以外,还应进行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3.1.4 预制板应按照房间平面尺寸、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并宜实现标准化和模数化。条文说明:标准化和模数化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预制板的生产和施工效率,发挥装配式结构的优势。3.1.5 预制板生产单位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标识系统。生产全过程记录文件及影像文件宜实现全过程控制和追溯。4.1.1 叠合板所用混凝土材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4.1.2 叠合板中受力钢筋及构造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或CRB550>CRB600H,钢筋直径宜为5mm16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2冷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的规定。条文说明:叠合板中受力钢筋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以其强度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小正常使用状态下叠合板的裂缝宽度并节约钢材;此外,冷轧带肋钢筋的断后伸长率也可以保证叠合板塑性内力重分布。本标准不包含对预应力钢筋的规定,在混凝土底板中应用预应力钢筋可以参照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GB/T16727等标准中的规定。4.1.3 预埋件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5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叠合板可用于建筑楼、屋盖,在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楼层的楼板薄弱部位不宜采用。条文说明: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楼层的楼板薄弱部位等楼盖整体性和面内刚度要求较高,为保障结构整体性能,宜采用现浇楼板。若需采用叠合楼盖,应适当增大现浇叠合层厚度,并加强叠合板与支撑结构的连接。5.1.2 采用叠合板时,在结构分析中可假定平面规则的楼层在其楼板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板平面不规则或开洞较大时,计算中宜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条文说明:叠合板的预制部分与后浇层结合良好,可视为整体,其平面内力学性能与现浇板一致。当楼板平面内布置规则且不存在局部开洞较大引起局部结构削弱时,楼面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可以近似认为楼板在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当楼板平面内不规则或者在局部面内刚度有较大削弱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面内变形的影响,宜采用弹性楼板假定。5.1.3 叠合板的预制板底板之间宜采用密拼接缝,同一个计算区格内的四边支承的叠合板,可根据5.2节的要求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5.2 构件设计5.2.1 叠合板中预制板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O当预制板跨度大于3.2m时,其厚度不宜低于70mm;当预制板跨度大于4m时,其厚度不宜低于80mm。5.2.2 叠合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5.2.3 叠合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单向板密拼边可不设槽口,槽口设计长度不应小于15d;叠合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2时,宜按双向板设计,密拼接缝处应设置槽口,放置附加钢筋,槽口设计长度不应小于21d,拼缝处截面抗弯承载力不得小于实际设计弯矩。条文说明:对于密拼接缝处采用附加钢筋连接,且拼缝处截面抗弯承载力高于实际设计弯矩时,叠合板即满足双向板受力的特点。提升拼缝处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措施包括:增加槽口内钢筋的直径和锚固长度、加强钢筋端部的锚固措施、增加槽口数量、增大槽口粗糙面特征。5.2.4 当叠合板的长度和宽度小于3m时,宜采用单块预制整板,并按照双向板进行设计。5.2.5 叠合板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2.6 叠合板的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5.3 深化设计5.3.1 预制板生产前,应在结构设计基础上进行构件生产深化设计,整合机电水暖、装饰装修等专业预留预埋要求。5.3.2 预制板生产深化设计应包括模具设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要求、钢筋加工和布置、预留预埋件及孔洞等布置、安装装修点位布置、埋件和钢筋材料表等内容。在深化设计时应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对脱模、运输、吊运、安装等环节预制板的承载力、挠度、裂缝宽度等进行验算。条文说明:深化设计用于指导预制板的生产,应包含结构设计在内的多专业协同设计,需要设计单位或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协同完成;如深化设计与结构设计冲突时,应经结构设计单位方认可。5.3.3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差不应小于4mm。5.3.4 叠合板内可采用钢筋焊接网,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宽度方向钢筋距离板边可为25mm,跨度方向钢筋端部距离板端不宜超过IOmmo5.3.5 叠合板中预制板吊点数量、吊点布置应根据预制板大小、重量及起吊方式通过计算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吊点宜对称布置且均匀受力,吊点位置的合力点应与预制板的重心点重合;2吊点距离板边不宜大于300mm,吊点间距不宜大于2m;3吊索与构件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吊运过程应平稳,不应有偏斜和大幅度摆动;4当仅设有4个吊点时,应按照仅3个吊点工作的最不利情况对吊具进行验算。条文说明:根据叠合板中预制板大小,可采用4个、6个或8个吊点,并对称布置。当预制板仅设有4个吊点时,可能由于生产误差等原因导致仅3个吊点工作的最不利工况,因此应进行吊具的验算,验算安全后方可起吊。5.3